滨江大道全长2500米,是集观光、绿化、交通及服务设施为一体,着眼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功能的沿江景观工程。滨江大道由亲水平台、坡地绿化、半地下厢体及景观道路等组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东外滩。
在亲水平台一侧逐渐升高的坡地上,花、灌木镶嵌在翠绿的草丛之中,高大乔木和茂密的灌木给人们创造了一种远离大都市的安逸、憩静的环境。滨江大道还配置了拥有21组喷口的追浪型世纪喷泉,全透明的风景观光厅,保留了有70多年历史的船厂码头和巨型铁锚。沿江除已建成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似海鸥展翅飞翔的东方游船码头等项目外,还将建造海洋水族馆等项目。尤其是夜晚,在亲水平台上人们可凭栏临江,眺望璀璨灯火中的浦西外滩典雅建筑和浦东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衡山路
如果说外滩是上海大幕的话,那么衡山路是喧闹上海一个体己悠然的庭院。
衡山路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南接商业中心徐家汇,北邻时尚购物街淮海路,是两大繁华区域间的幽静通道。闹中取静,它展示了上海优雅与从容的一面。两旁高大繁茂的法国梧桐,云云亭盖,为其增一层绿色的朦胧面纱。漫步于衡山路,不时可见凉亭幽林,城市喧嚣,为之一舒。
衡山路沿途建筑,多为欧洲花园式:铁栅大门,幽深之处是几层小楼,并不张扬高拔。简单内敛的色彩,天蓝与白,桃红与白,草绿与白;白色使这些色彩飞扬流动起来。出跳的只是拱形的各式阳台和微带弧度的小窗,流露出几许风情。
衡山路休闲的特点在于文化休闲。中唱公司、书画出版社、新华社均座落于此,购买唱片、书籍、艺术品是一佳地。衡山路至天平路路旁悬挂着西方名画的仿制品,自雷诺阿到莫奈、修拉、梵高,怡情悦目和艺术启蒙得而兼之。衡山路云集着种类繁多的各式酒吧。书吧如耕读园书香茶坊,温暖静潜;咖啡吧如MELROSE CAFE,OID TIMES;音乐吧如红蕃主题音乐吧,福炉爵士音乐……瞬间流露真我,保留记忆,并非奢望。美食可谓世界大同:澳洲“史东岩烤”、美国“星期五餐厅”、日本“缘禄寿司”、泰国“天泰餐厅”,一应俱全。衡山路9弄3号的杨家厨房(YANG'S KITCHEN)在弄堂幽楼中供应本帮菜,声名鹊起。欧登保龄球馆、国际网球中心则是运动好去处。与星期五餐厅相对的是国际礼拜堂,为不平静的灵魂提供了休憩反思之所,也是青年好奇探幽之地。
南京路
外地人说,没到过南京路,就是没有到过上海。外国人说,没到过南京路等于没到过中国。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美誉的南京路早已成为上海大都市的象征和消费、活动的中心,她的过去和未来都深刻地影响着上海、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五分之一人类的命运。再过10年,当我们漫步在这条“中华第一街”上,呈现来南京路将在“魅力永存南京路”这一统一主题下分成三个特色鲜明的路段:外滩至河南中路的“海上情怀”段,呈现出“浪漫”、“高雅”、“怀旧”的基本格调。怀旧的爵士乐会从和平饭店咖啡色的建筑中传出,时尚的露天吧、抽象的雕塑会在街头抒情地伫立。在一种历史与现代的强烈对比中,年轻时尚群体与国际游客在这老字号精品区可领略南京路的独特魅力。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在这里汇集了数百家现代化商厦、中华老字号商店及名特产品商店,南京路成为我国最大的零售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信息总汇,每天流向南京路的人流达到上百万人次。
入夜,整条南京东路灯光闪亮,五光十色。南京路以其华美的建筑、林立的商店、繁华的街市、辉煌的夜景而不负其"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1999年,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改建成中国第一条全天候步行街。
全长1033米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期规划从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采用不对称设计,在笔直的南京路的偏北面,有一条始终贯穿全街的"金带",里面集中了各种花坛、候车亭等,在夕阳的照射下,"金带"宛如一幕幕丰富多采的动感电影。同时,南京路步行街的商业格局也有所改变,商店"千店一面"的现象成为历史。步行街上的一百、华联、新世界继续保留其综合性百货商厦的特点,而其余商厦则向"一店一品"的专业商业楼发展。同时,步行街大大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的成分,使南京路步行街发展成为"东段高雅、中段专业、西段繁荣"的格局。
七宝老街
七宝古镇的老街广场正中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上正面浑厚有力的“七宝老街”与反面的“北宋遗存”,石牌坊的四边石柱上的“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钟。飞纱十里接蒲溪,市声千年唱金鸡。”整个七宝老街的题字与楹联都与七宝镇的"七宝"有关,在"七宝"上做文章,来凸现七宝老街的生存价值,也是七宝老街的天生资源与文化底蕴。
七宝老街以蒲汇塘桥为中心,老街分北大街、南大街,全长八百多米。老街两旁大多是二层楼的仿古建筑,红墙黑瓦,白木门窗,木制的店号牌悬挂在街面门上,狭长的街面上铺盖着青砖石板,粗略一看,一条实实在在的明清古街竖在你的面前,使久未出门的人们有一股冲动,一股激情,一份欣喜,一份诗意。
梅川路欧亚休闲街
梅川路欧亚休闲街地处真北商圈,是建设中长征新城中心。东西长600米,营业面积50000平方米,经营项目为主题餐厅、娱乐沙龙、健身美容、百货服饰、社区服务。目前入驻企业有白玉兰聚香阁酒家、韩林烧烤、丽都夜总会、避风塘茶楼、上岛咖啡、麦当劳、爱码花艺、鼎杰书房等,集聚了欧亚各类大众化和100余个著名品牌的专业店、专卖店。沿路绿地、广场,加上完善的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等配套功能,形成具有经营特色、形态特色、休闲特色的上海市新兴休闲商业街。
新天地
外表,它是一群石库门建筑,当年的砖墙,当年的瓦,保留着老上海的历史风情和文化底蕴;里面,它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国度,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消费体验度身订做,无一不体现出闲适生活的氛围和格调。
“二十一世纪,上海将见不到原汁原味的石库门了。”在八年前,当香港瑞安集团提出对石库门建筑改造的新理念,“改变原先的居住功能,赋予它新的商业经营价值,把百年的石库门旧城区,改造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新天地”,曾有专家如此忧虑地预言。然而,当2001年,一个名叫“上海新天地”的场所诞生在淮海中路商业区时,人们停止了质疑、猜测甚至反对,报之以的反而是好奇、赞赏甚至模仿。
是的,上海新天地改写了石库门的历史,对本已走向历史文物的石库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当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当年。那青砖步行道,那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那厚重的乌漆大门以及那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使得游者仿佛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然而,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又是非常现代和时尚。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调,欧式的壁炉、沙发与东方的八仙桌、太师椅相邻而处,酒吧、咖啡室与茶座、中餐厅和谐搭配,墙上的现代油画和立式老唱机悄声倾诉着主人的文化品味。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就这样,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
如今新天地已被公认为中外游客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去处之一,也是具文化品味的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的聚会场所。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多伦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全长550米,北南相交四川北路,左边比邻明珠三号线,南接鲁迅公园,街虽短,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使多伦路显示出浓郁的海派文化的深厚历史背景。
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鱼村直至形成今日大都市的沧桑历程,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其中,尤以众多的名人故居闻名海外,名人故居有30多处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沈尹默、叶圣陶等学者的实践活动,共同铸就多伦路“现代文化重镇”。同时各国建筑样式在多伦路有着充分而集中的展现,名闻遐迩的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近几年来又引进建成一批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各类文化休闲场馆,既有民间藏筷馆;又有南京钟藏馆;毛泽东像章馆,而“老电影”咖啡馆,名人茶艺馆,山根沙龙等一批特色酒吧,茶室更让人生切感受“老上海”的迷人魅力。
中山东一路(外滩)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它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是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有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是旧时西方列强控制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建筑上来看,外滩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大楼在建筑格调基本上统一,整体轮廓非常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庄严的非凡气势,"万国建筑博览群"成为上海的象征之一。
外滩是上海历史的一个缩影。今天的东风饭店,过去是东亚闻名的上海总会,是一幢典型的英国古黄式建筑。外滩12号那幢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物,过去是汇丰银行,建于1923年,当时曾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讲究的建筑"。上海解放后,这里曾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外滩楼房进行了大规格的置换工作,市政府也已迁至新址办公,隔壁那幢顶端有钟楼的建筑是上海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现在的和平饭店,是以前的沙逊大厦,属近代西方建筑。旁边是中国银行大楼,它建于1920年。外白渡桥后面的那栋建筑是上海大厦,建于1934年,当时叫百老汇大厦。为了让游客了解外滩建筑群的历史,已有23座著名建筑挂上了中英文的铭牌。
上海解放后,市政府对外滩进行了大规格的绿化,并对防汛墙进行加固、加高。进入90年代,又完成了防汛墙外移和交通综合改造。滨江绿地、陈毅塑像、电子瀑布钟、大型艺术壁雕、浦江游览广场等新景点,使新外滩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早晨,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游客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名栋建筑物上艺术泛光灯齐放,一座座犹如水晶宫的建筑与黄浦江东岸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遥相辉映,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
朱家角北大街
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全长两里多路,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十,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茨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到了角里(朱家角别称)不看桥,等于角里勿曾到”。沿北大街自西向东行走,左边看弄,右边看桥,是再合适不过了。首当其冲,是市郊最大的放生桥,古朴凝重,气势雄伟。左边放生弄里古色古香牌楼拔地而起,相映成趣。行至中段,一座连着两岸小楼拱形吴家桥,高高耸起,桥缝中石榴花正怒放,云纹青石拾级铺就,似乎诉说着古老传说。对应的“泗径”弄,又连着一个早先慈门寺前“四金刚”的动人故事。不多久,一座拱形式样的牌楼迎面扑来,上有砖雕花卉,磨光水砖砌就,为古街又增添一道风景线,接着,一座青瓦披顶作棚,木质结构为主的廊桥闯入眼帘,整个桥形古朴典雅,玲珑剔透,游人芽弄堂,走木级,上廊桥,仿佛走进历史长廊。行至城隍庙,一座造型别致的新建拱桥,正对面又是一条美周弄,据说因“满洲人”曾居住于此而得名。
上海老街
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全长825米,是最能够体现上海古老风云的街巷,也是民间365行聚集之地。有西到东的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展示了老上海从明清向民国西洋文化涌入时期的一段历史文化的演化。以驿馆街为界分为东西两端。东段进过装饰和改造,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的民居特色;西段的房屋外立面仿明清建筑,突出上海老城厢的民俗风情。上海老街重现了百年老店,呈现出老上海商旅百业,市井百态的一幅“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