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婺源:粉墙黛瓦 华丽沧桑

[日期:2009-01-15]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三百年前,婺源的北岸村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定是宅院深深,墙笔直且高,马头墙层层叠叠;各家都请来了手艺最棒的工匠,不遗余力地把整个院落都做成最顶级的工艺品,雕花人像……不计成本。如果是个雨天,打一把油布伞,走在青石板的街巷上,并不会溅上泥尘。那时的村子,面目如此整洁干净,高墙里面是最华丽的庭院。见彩虹桥的那一天是大晴天。那时还不知道这座桥叫做彩虹桥。

  婺源的山水本来就够叫人惊叹了,青山翠树,又正好是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野桃花,间或有农人牵了水牛走在山涧的小木桥上,光线沿山坡起伏变化,一切组合好像都经过了美学大师的手。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深山老林”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时间,并没有静止。

  这是建于南宋朝的桥,据称是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得名。木板的桥面,青石的桥墩,四墩五孔,桥墩间以木梁横架,木椽青瓦结顶,叫做廊,廊两侧修了长椅和栏靠;墩上都建有一座亭,里头设了圆的石桌石凳……所以,这桥又名廊亭桥。

  六亭、五廊高低错落,看上去颇有曲折,桥本来就很长,140多米长,3米宽,算是大桥了。

  过桥似乎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踩在八百多年的老木头上,感觉脚底下传来的某种刹那,一下就分了神,不觉就坐了下来看风景,忘了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石头的桥墩好像船形,前端尖锐,后端饱满平整,俗称“燕嘴”,那是为了分解洪水的冲击力。眼下长满了萋萋芳草,招来不少游蜂嗡嗡地冲撞;桥下是此地的河,叫上街河,河岸上绵延的村庄,名唤清华镇。

  婺源今天属江西境内,从前亦在古徽州一府六县(宋徽宗时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和婺源)中,白墙黛瓦的山里人家,相承了徽州风气。清华古镇在唐开元年间,曾经是婺源县治,又是婺北向徽州府的交通要道,彼时街修五里,商业繁荣,人文兴旺。

  徽州人重风水,村子前有水,背后有山,就是好地方。水是重要的意象,村落的布局多以“水”展开。整个徽州都布满了河流,多是新安江的支流。《清史稿》称新安江一出歙县境内黄山;一出绩溪大嶂山;一出休宁率山;一出婺源县浙源……四水奔流,汇达歙浦,大小河道纵横流向徽州地区两百余公里。彩虹桥下的上街河亦是其中一条。

  水多桥多,桥于是成了解读徽州文明的重要元素。据民国《歙县志》记载,清末仅歙县一县,就存有大小桥梁四百多座。

  徽州的桥大体是两个极端,一种是最简单不过的“丁”字木桥,架一块木头供人走路罢了。另一种在桥上建亭,或是建廊,说是为了遮挡风雨,结果越修越复杂了,明明是座小桥,偏要摆上长凳石桌,可以品茶弈棋,称为桥屋,桥变成了某种公共行为的场所。后来才被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先生命名为“廊桥”。

  彩虹桥在工艺上算极朴素的,廊亭的结构简单有序,木头的接榫大方粗略,全无雕琢,显见对工匠的要求不高。一旦有所损毁,随时随地可用最低的价钱,找到维修的人。正因此,桥才得以长远保存下来。

  徽州地区遗存的古廊桥尚有几十处。要说沧桑和华丽,记起来的是北岸棉溪河上的石头廊桥。北岸村里的人说不出桥的名字,就叫“廊桥”,看到外人就向桥一指,想也不想,让人以为北岸只有廊桥。

  现在修了盘山公路,有人说当年就因为山路崎岖,日本人的铁路只造到休宁,国民党的军队也没进来,此地没有打过仗,花开花落,草青草黄,太阳从东面的山坡爬上来,从西边的山头落下去,年年月月日日如此。

  在几乎静止的画面中,红色木头的老桥跃出水面,极长一道,划在半空中。桥如其名,仿佛彩虹,当然那是太过诗情画意的、唯美的形容。因为这桥,让人看见了时间的寂寞和灿烂。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