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尼泊尔背篓

[日期:2008-11-28]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不论尼泊尔的雪巴,或台湾各原住民族,都使用藤条、竹子等材料,以其表皮纤维强韧的特性,在取下、烘烤及仍保有柔软特性时加以编织成形,以承载重物。尽管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背篓型制,但其背负系统,不外乎双肩背负、头带背负或二者并行的背负。

要是美军的特种士兵与非洲的妇女比试背东西,谁力气大呢?是非洲妇女,她们的功夫让美军特种兵望尘莫及。但是,谁都比不过尼泊尔山区的搬运工。


原先冠军是她们

这是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生理学家诺曼·赫格鲁德最近宣布的。至于其中奥秘,他也只揭晓了其中一部分。

尼泊尔的搬运工,不见得比普通人更健壮,但个个堪称大力士。他们所背的东西,通常与自身体重相等,有时甚至是自身体重的两倍,在崎岖陡峭的喜马拉雅山区行走自如,有时候一走就是几百公里。

这等神力,将美军的精英士兵远远抛在后面。根据美军士兵手册,背包不能超过士兵体重的15%。更神奇的是,从能量角度看,尼泊尔搬运工是能效最高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出门旅游背一个半公斤的背包,对付它所花的力气,远远大于挑夫们背一公斤货物所花的体力。

在此之前,科学家认为,最擅长搬运的是非洲妇女,尤其是肯尼亚基库尤族和鲁奥部落的妇女。她们背东西的方式是“顶”,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头顶,柴火、食品、水、盆盆罐罐……虽然头上顶着相当于自己体重60%的重物,但她们走起路来照样轻松得很,不会像负重行军的士兵那样气喘吁吁。

但是这回,她们要把“第一”的位置让给尼泊尔挑夫了。

靠背东西养家

尼泊尔是一个山国,由于交通不发达,当地的物流大多靠背,而很少用车。背着重物在山间行走,对当地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这种非凡的负重能力,让挑夫能长途跋涉搬运货物,以此赚钱养家。

纳姆查镇的海拔有3500米,这里每周一次的集市,是喜马拉雅各个地区的一个商品集散地,也为众多搬运工提供了工作机会。研究人员在集市开市的前一天,站在路边进行了统计,共有545名男人、97名女人和32头牦牛前往纳姆查,其中最年轻的搬运工只有11岁,年龄最大的则已经68岁了。而那些天没亮或是天黑后经过的挑夫们,因为研究人员当时不在现场,都还没统计进去。

挑夫们先是在低海拔的加德满都谷地囤积货物,然后起早贪黑,把货物运到纳姆查。从谷地到纳姆查,要走100多公里的山路,其中有8公里的上坡路,差不多是垂直的,还有6.5公里的下坡路也非常陡峭。这100多公里,就算经验丰富的挑夫,也要走上7-9天。

每周,都有几百名挑夫从这里赶往纳姆查,其中经常可以看到夫妻搭档,一起运货。在集市上把货物卖完后,他们就又急匆匆往家赶,再背一些货物去卖。科学家吃惊地看到,他们回程时差不多是跑着下山的,两天时间就回到了家。


身上背着30吨

不过,让科学家们最吃惊的,还是他们所背东西的分量。根据他们的测算,那天路过的642名男女挑夫,身上背的东西足足有30吨。

在实地研究中,赫格鲁德及其研究小组成员请挑夫们停下来,然后称量他们所背物品的重量。这些数据对于来自西方的研究人员,简直是不可思议:男挑夫和女挑夫的平均负重分别相当于他们体重的93%和66%;1/5的男挑夫则背着相当自身体重125%的东西;还有一个男挑夫,这个比例居然达到了183%。

他们还挑出了8个熟练挑夫进行测试,他们大多来自夏尔巴族、雷族和大蒙族。结果发现,对于他们的体力来说,背着体重20%的分量相当于“免费”搭载。

实验用的重物被分成组,每组重量都是不一样的,然后挑夫们背着它们以5种速度,在51米长的平路上前进。与此同时,挑夫们戴着先进的口罩,能测量他们前进时的氧气消耗量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量。这两个指标能说明所耗费的体力。

测试发现,挑夫们如果背着相当于自身体重20%的东西,他们的新陈代谢与什么也不背时基本一样。此前的研究显示,这些分量能让非洲基库尤妇女的耗氧量增加2%,而美军士兵的耗氧量则要增加13%。

当负重进一步增加后,差距就更大了。达到体重的70%时,基库尤妇女的耗氧量增加了50%,美军士兵的指标则增加了100%。这回虽然没做同样的测试,但别的数据足以证明,挑夫们的表现比非洲妇女们更好。科学家们相信,在负重效率方面,尼泊尔挑夫们已经接近人体极限了。

一根带子是关键

尼泊尔挑夫们体力利用效率如此之高的原因,让科学家们很是不解。要是问当地人,他们会告诉你,这种力量是山神赐予的。

科学家们当然不信山神,赫格鲁德说,这种“神力”可能是各种因素组合的结果。比如身体因素,尼泊尔人身材普遍不高,但都非常强壮,而且因为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他们血液中的红血球含量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也就强了。另外,他们负重爬山时非常慢,每小时平均走两公里,经常停下歇息,有时候休息的时间比走路的时间都多。比如在爬陡坡时,他们就会歇歇停停,走15秒,休息45秒。休息时,他们会用随身携带的T形拄棍来支撑负重。

但是,发挥最关键作用的,可能是挑夫们的头。先来看一下挑夫们的装备。就像研究小组成员施彭斯说的,这些挑夫“一般没有什么先进的装备,连脚上穿的鞋也破破烂烂的”。他们的工具不过一个大号的背篓,外加那根T形拄棍。

背篓在当地被称为“多科”,底下还有一根带子穿过,挑夫背上篓后,带子的另一端可以套在头上。这根带子,或者说挑夫的头部,承担了背篓大部分重量。可别小看了这根头带。

头是最好的运输工具

头上顶着重物,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很异国风情的方法。其实,这种办法曾经在世界上非常流行,虽然那个时候还没世界流行风潮这种事情。在习惯用包来背东西的欧洲,在20世纪早期,还是流行“头顶式”。即便在今天,在葡萄牙的乡村地区,仍能看到人们顶着各种东西走来走去。而在非洲、印度、马来西亚、日本某些地区,这种方法也仍在广泛使用。

科学家说,如果纯靠人体的肌肉力量来运送东西,那么,将它们顶在头上是最省力、最健康、同时也是最优雅的办法。许多非洲妇女可以把满满的水罐顶在头上,一路走回家,却一滴水都不会洒出来。柴火、食品……好像没有什么是不能用头来顶的。

无论是直接将东西放在头上,还是先在头上垫点东西,头顶式与任何一种背法相比都有绝对优势:不容易喘不上气,不容易疲劳,不容易背疼。

意大利米兰大学的乔瓦尼·卡瓦纳教授说,这是因为人一旦头上顶了东西,就容易像垂直的钟摆那样行动,大大节约了体力。想一下钟摆,轻轻推一下就可以动好久,能量利用得多充分。虽然我们充其量只是非常不完美的钟摆,但也可以节约大量体力。

赫格鲁德发现,肯尼亚基库尤族和鲁奥部落的妇女在顶着东西时,相比我们普通人,简直算是完美的钟摆了。她们用一种特殊的步法,减少肌肉的运动,每走一步能利用80%的体力,而我们最多只能利用65%的体力。所以,她们头顶重物,仍走得轻松甚至优雅。相同的分量到了我们身上,就会让我们感觉不堪重负。

但这种特殊步法只适用于平地,而平地在尼泊尔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再怎么看,挑夫们的步法好像与常人也没什么区别。是不是尼泊尔挑夫们用的步法巧妙到我们看不出呢?他们的“神力”之谜,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而我们,好像也应该尝试一下,去学习一下头部顶物的技能?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