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写下这个标题,鼻子就有点儿酸酸的,因为想起了第一顶帐篷。
印象特别的深刻,那是一顶单层无压胶的四人帐,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位观众请注意:铁帐杆!!!此帐篷是我在94年买进的,为钓鱼准备的,当时对帐篷的知识仅限于这是在外面住人用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奇沉无比,绝不挡雨’!唯一优点是我对它的帐杆非常的放心,绝不担心损坏(废话,这TMD铁玩意能容易坏嘛)。下图中间那款花哨的就是
2002年开始在南阳做飞鹰户外俱乐部的时候,在易趣上买了几顶源天的双人双层帐篷,相比起我的老古董而言,那叫好得不是一点半点,至少它能帮我挡风遮雨(一定时间内),也轻了不少。不过痛苦的是里面住着挺憋得慌,小啊!(上图中右侧那款就是)
当我开了飞鹰户外装备店的时候,跟K2的老板学到不少装备知识。从他那里进了几顶COLEMAN的外贸一半层帐篷,低档的PE底和脆弱的玻璃纤维杆并不影响我对它的欣赏,毕竟,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而它,带给我宽敞的空间和良好的透气性。
当我开了飞鹰户外装备店的时候,跟K2的老板学到不少装备知识。从他那里进了几顶COLEMAN的外贸一半层帐篷,低档的PE底和脆弱的玻璃纤维杆并不影响我对它的欣赏,毕竟,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而它,带给我宽敞的空间和良好的透气性。
03年的时候,来到三夫,我知道了首都人民玩户外就象文革时期人手一本毛语一样,GG们几乎都是带着E225的帐篷出行。你问我什么是E225?新人吧你?那可是一个年代的标志,就如BP包一样,直到如今还有些老驴有些225的情结。那可是一款又便宜、以皮实、又足够宽大、防水又好的一顶帐篷。缺点当然也有,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门厅太小、重量大、内挂式不方便。
其后,我开始接触大量的各品牌、各类型帐篷,外披式的、内挂式的、蒙古包式的、隧道式的,高山帐、野营帐、露营袋、家庭式大帐……林林总总这几年用过30多款,不断的发现各种类型帐篷的优缺点。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帐篷:
BLACK YAK 的CABBANE DOME 2人帐,这款帐篷印象深因为它零售价1700元,且实际使用效果也真的不错。
MOUNTAIN HIKE半月2帐篷,这款帐篷直到现在都是我最喜欢的一款,2.5KG的重量,非常大的空间(长边有2.3M)很适合我这样的大块儿头。当然,适合的装备最重要,对一个个子小点儿的MM来说它可能就显得过大了,浪费了更多的重量。
牧高迪的黑森林帐篷,这是我使用的第一款大型帐篷,在青海阿尼玛卿的登山大本营里让我渡过了几天奢侈的高山生活,虽然结构现在看来并不特别好,但印象深刻。(下图背景中那个大家伙就是)
BLACK YAK 的CABBANE DOME 2人帐,这款帐篷印象深因为它零售价1700元,且实际使用效果也真的不错。
MOUNTAIN HIKE半月2帐篷,这款帐篷直到现在都是我最喜欢的一款,2.5KG的重量,非常大的空间(长边有2.3M)很适合我这样的大块儿头。当然,适合的装备最重要,对一个个子小点儿的MM来说它可能就显得过大了,浪费了更多的重量。
牧高迪的黑森林帐篷,这是我使用的第一款大型帐篷,在青海阿尼玛卿的登山大本营里让我渡过了几天奢侈的高山生活,虽然结构现在看来并不特别好,但印象深刻。(下图背景中那个大家伙就是)
GTX露营袋,曾经一度追求UL,那时这个小东西曾让我吸引了不少营地同伴的眼球。
VANGO的外贸大家庭帐,超大的帐篷空间和高度,同时40多KG的超级重量也让我们每次使用时吃了不少苦头。吸引眼球度满分,住宿满意度满分,娱乐舒适度满分。但凡住过这个帐篷的人都非常喜欢,在徽杭古道时很多驴友跑过来与它合影。长度7米多,高2.2米,可住8人,客厅里还能搭一顶双人帐……
回忆了这么久,呵呵,差点儿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还是回过神儿来谈谈帐篷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吧。
在中国,早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野营帐,通常只能在一些渔具店里买到一些科星之类的渔具品牌帐篷。从那个时期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双人双层蒙古包式野营帐都占到统治地位。只要一出去,营地里尽见各种品牌的此类帐篷,毫无特色。而在国外,各类型帐篷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百花齐放。
早几年,我曾经很喜欢LUXE的设计风格,不拘一格,在设计上总是处在国内帐篷的领先位置。
这两年,国内的帐篷兴起了轻量化的风潮,甭管是什么品牌的,都在追这股潮流,可以看到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各种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越来越轻的帐篷将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方面,硅面料的使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外一些厂商也在不断的挖空心思使得帐篷可以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来达到轻量化作用。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结构问题,因为在中国,隧道帐用得人很少,究其原因是在不能下地钉时这类型帐篷就无法正常使用,必须要去找到石头来压住各帐角才行,所以早先一些老驴们都不向新人推荐这种帐篷(在07年以前我也一直对这种帐篷抱有偏见)。其实在国外,隧道帐的使用很普遍,从高山帐到野营帐和家庭式的大帐篷,都有这种类型的。隧道帐的缺点前面已经说过,但它的优点很多人都没有看到,那就是它的结构,可以有相当大的一个使用空间,以及同样空间帐篷中它的重量要轻许多。有兴趣UL的朋友以后不妨这种类型的帐篷。
同样提到结构,也不得不提一下三通的帐杆结构,这种类型的帐篷给轻量化做出了重大突破,以至现在各个品牌都有类似的帐篷推出。在国内我见到最早的是VAUDE的,但现在的代表作当属MSR的忽巴忽巴(这款帐在重量和空间上做到了最好的平衡,君不见N多品牌都在模仿它的样式)。
在中国,早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野营帐,通常只能在一些渔具店里买到一些科星之类的渔具品牌帐篷。从那个时期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双人双层蒙古包式野营帐都占到统治地位。只要一出去,营地里尽见各种品牌的此类帐篷,毫无特色。而在国外,各类型帐篷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百花齐放。
早几年,我曾经很喜欢LUXE的设计风格,不拘一格,在设计上总是处在国内帐篷的领先位置。
这两年,国内的帐篷兴起了轻量化的风潮,甭管是什么品牌的,都在追这股潮流,可以看到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各种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越来越轻的帐篷将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方面,硅面料的使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外一些厂商也在不断的挖空心思使得帐篷可以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来达到轻量化作用。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结构问题,因为在中国,隧道帐用得人很少,究其原因是在不能下地钉时这类型帐篷就无法正常使用,必须要去找到石头来压住各帐角才行,所以早先一些老驴们都不向新人推荐这种帐篷(在07年以前我也一直对这种帐篷抱有偏见)。其实在国外,隧道帐的使用很普遍,从高山帐到野营帐和家庭式的大帐篷,都有这种类型的。隧道帐的缺点前面已经说过,但它的优点很多人都没有看到,那就是它的结构,可以有相当大的一个使用空间,以及同样空间帐篷中它的重量要轻许多。有兴趣UL的朋友以后不妨这种类型的帐篷。
同样提到结构,也不得不提一下三通的帐杆结构,这种类型的帐篷给轻量化做出了重大突破,以至现在各个品牌都有类似的帐篷推出。在国内我见到最早的是VAUDE的,但现在的代表作当属MSR的忽巴忽巴(这款帐在重量和空间上做到了最好的平衡,君不见N多品牌都在模仿它的样式)。
谈完轻量化,我想谈谈空间问题。这是一个向来被中国驴友们忽视的问题,从来只见有人问哪款帐篷价格怎样?防雨性好不好?轻不轻?却很少见人问这个帐篷的内部空间是否舒服。我在做装备培训时,帐篷必谈四个要点,就是:重量、防水、价格、空间。既然很少人问,那我今天就来谈谈空间的发展趋势。
空间问题历来容易被大家忽视,我想根本的一个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我们使用的帐篷还比较少,没有对比时很多朋友就认为帐篷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小小的,慢慢的就对它的空间舒适性没什么想法了。
空间问题历来容易被大家忽视,我想根本的一个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我们使用的帐篷还比较少,没有对比时很多朋友就认为帐篷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小小的,慢慢的就对它的空间舒适性没什么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