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六旬老人万里走单骑 一人骑车跨越东三省赴俄罗斯[图]

[日期:2008-07-17] 来源:水母网-烟台日报  作者:水母网-烟台日报 [字体: ]
7月10日晚10点,66岁的烟台人徐维政带着他的亲密伙伴--一辆公路自行车和简单人行李登上了前往大连的轮船。5个小时之后,他将抵达大连的锦州港,从那里开始他一个人、一辆车、跨越东北三省、往返近万里、历时预计两个月的远征俄罗斯之旅。

 
徐维政在骑行中

  六十六岁老人骑车上路

  这已经是徐维政独身一人第二次骑自行车前往俄罗斯,在遥远的俄罗斯,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中国老人不仅用顽强的精神征服了异国的人们,也成为一座传递中俄友谊的特殊的民间桥梁。8日上午,就在徐维政出发的前两天,记者和这位特立独“行”的烟台老人坐在了一起。

  “有时我想:运动和绘画一个动、一个静,两个各不相同、互不搭界,但它们却恰恰是我的最爱。”

  这是徐维政写在自己创作的《俄罗斯远征记》上的第一句话。简单来说,他有着一静一动的双重身份:既是烟台捷安特自行车运动俱乐部的会员,又是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正是这两个爱好促成了他两度远征俄罗斯的“疯狂行径”。

  用“老人”来形容66岁的徐维政并不恰当,坐在记者对面的他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谈笑风生,黝黑的皮肤是多年自行车运动留给他的明显标记。他特意带来了两张地图,打开其中一张地形图,我们的话题就从他此次俄罗斯之行开始了。

  “前不久我收到了俄罗斯美术家协会的邀请,邀请我去访问和作学术交流,我就决定骑自行车去,比起上次,这次的难度和不可预测性都更大。”徐维政一边给记者指出自己此行的路线一边分析着此行的要点。

  这次,徐维政的目标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期间会途经乌苏里斯克和阿尔乔姆。从烟台渡海后他将从大连经丹东、通化、敦化、延边到珲春,从绶芬河或东宁出境。此行的最大难题在于更具挑战性和冒险性,长白山脉是徐维政此行的必经之地,那里地理环境复杂,这意味着徐维政必须长时间在险峻的山脉中骑行而不是穿越。他还将穿越情况不明的春化东北虎自然保护区,除了那里可能人迹罕至外,他对这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丝毫都不了解。徐维政告诉记者,返回时他将经牡丹江到著名的风景区镜泊湖看一看,然后经长春、沈阳,从大连返回。

  出发前,徐维政已经做好了心理、体力和装备上的充分准备,一直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他在体能上完全可以承受远行的负荷,而一个人骑行于荒山野岭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考虑到不能承重太多,徐维政的行装里除了钱、手机、衣物、水、备胎、修车补胎的工具、简单的生活自救用品外,就是画画的工具。“地图和方向都在我脑子里了,骑自行车出门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徐维政说:“有什么事情想不到,它就会给你好看”。


徐维政在骑行中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徐维政是莱州人,少年时的农村生活让徐维政真真切切地融入了大自然,也把他变成了一个乐观、坚强、独立、爱冒险的“野孩子”,他喜欢在山野间奔跑、跳跃、四处“探险”,什么都不怕。徐维政常说,如果没有当年那个漫山遍野跑着的“野孩子”,也就没有今天敢骑自行车去俄罗斯的自己。

  年轻时代的徐维政经历非常丰富,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做过外语教师、美术教师、工艺美术设计师和工程师。很难想象,酷爱运动的徐维政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画画,每次出行他都会把水彩和画笔带到自行车上,利用休息的时间画,那些他骑车走过的地方和沿途的风情已经画满了一大速写本。就在前不久,徐维政还赴韩国仁川参加了一次国际美术交流展,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4年前,酷爱运动的徐维政成为烟台捷安特自行车俱乐部的一名会员,开始了自己的骑车生涯,几年间,他和骑友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外各地。去年7月,捷安特自行车俱乐部举办了一场自行车公开赛,身为俱乐部会员的徐维政参加了这次比赛,并把自己的目的地定在了万里之外的俄罗斯。他从烟台出发,经过山东天津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和直辖市,在8月1日安全抵达目的地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全程行驶近万里,历时近一个月。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除了简单的行装什么都没有———在那次俄罗斯之行中,徐维政不仅穿越了无数个陌生的城镇、乡村,还在人迹罕至的“十八盘”山路里走了一遭,在小兴安岭他经历了200多公里的无人区,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他曾在荒僻的山路上遭遇了狂风暴雨的“洗礼”,也曾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里忍受生病的痛苦。但他最终经历住了这次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用65岁的年龄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和俄罗斯朋友在一起

  靠毅力走完圆梦之旅

  自行车运动并不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更何况对一个年龄已超6旬的人。和所有的车手一样,刚刚骑车不久,徐维政的大腿根儿就被坚硬的车座磨破了,稍微一碰触车座就钻心的疼。很多坚持不下去的人都打了退堂鼓,可徐维政挺住了,大约半年后,磨破的地方结成了硬硬的茧子,徐维政也迈过了那道门槛儿。

  “当初听我说要骑自行车去俄罗斯,很多朋友都说我不是疯了就是傻了,怎么可能坚持得下来,一定会半途而废,当然也有人赞赏我的勇气,鼓励我。”回忆起上一次出行前的事,徐维政这样说。

  “挑战”两个字说来容易,但真上了路才知道到底有多艰险。在位于小兴安岭林区的一个叫辰清的地方,徐维政带着水和食物穿越了长达200多公里的无人区,那里没有人烟鸟兽,也没有通讯信号,光秃秃的路上连电线杆都没有一根,徐维政上路没多久,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雨衣不顶事,他很快就被淋透了。“四周除了风声雨声什么都没有,我有时候看一眼远处山上的瞭望塔,就拿它当个伴儿了,一直到傍晚才看了人住的房子。”时隔一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徐维政吐出了两个字:后怕。

  一去近万里,这个硬汉子不是没想过要放弃。“骑自行车的感觉是越骑越累,体力透支很厉害,快到哈尔滨时我觉得整个人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徐维政回忆说,当时脑子里一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还是毅力战胜了软弱。要问徐维政靠什么来维持“斗志”,答案就是睡觉。他告诉记者,不管多累自己都能睡得着睡得好,只要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就又来了精神。去俄罗斯那一路,徐维政平均骑一个小时休息一次,一次休息一刻钟,他不喝矿泉水和饮料,用大号可乐瓶子装上自己爱喝的茶,保证半天的饮水量。

  2007年8月1日,经历了整整30天的日晒雨淋、险象环生之后,徐维政的双脚第一次踏上了他向往了几十年的俄罗斯的土地。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和别洛戈尔斯克这两座迷人的城市里,他拜读了许多俄罗斯画家的画作,在博物馆里游览,在街道中穿梭,还被热情的俄罗斯新人邀请参加他们的婚礼,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魂牵梦萦的俄罗斯。


随身带着画具,随时可以作画

  这一次我将与奥运同行

  “以你60多岁的年龄骑车去万里之外的俄罗斯,要面对那么多不可预测的艰苦和危险,促使你这么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记者问。

  “骑车去俄罗斯确实是一个挑战,但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我个人的梦想,也将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的一种文化碰撞,我希望当我走进俄罗斯的土地、了解俄罗斯文化的同时,也会有俄罗斯人通过我这个普通的中国老人了解咱们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品格。”面对记者的问题,徐维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那里人们也许记不住我的名字,却能记住我是一个中国人。”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徐维政骑车走过的国家和城市里,他已经成为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在俄罗斯,他用一口流利的俄语将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化讲述给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朋友,让他们通过自己了解了中国。

  徐维政的母亲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人,黑河距离俄罗斯很近,徐维政是听着母亲讲的俄罗斯的故事长大的。在母亲的描述里,他感受到了俄罗斯深厚的文化和迷人的民族风情,因此一直心存向往。第一次去俄罗斯之后,他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和别洛戈尔斯克两个城市里逗留了一个星期,意犹未尽的他打定主意会再次回到那里,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俄罗斯的文化。

  对于66岁的徐维政来说,生理年龄从来不是他的障碍,他笑称自己只有“33公岁”。多年来,他每天天亮就起床,慢跑5000米、60个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是每天的必修课。对于人生,徐维政有自己的理解:“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要爱好一些有益的东西,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画下去,一直骑下去。”

  再过20多天,奥运会就要在北京隆重开幕,徐维政说,这一次出行又增加了一份重要意义,那就是“与奥运同行”,尽管奥运会开幕时他可能已经远在异国他乡,但他会把这份属于祖国的骄傲传递到每一个地方。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