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火炬手选拔及培训活动大揭秘

[日期:2008-05-08]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字体: ]
这31名火炬手都曾登上过8000米    
    8844.43米,这将是北京圣火和奥运火炬手登上的最高高度,而将把奥运圣火点亮珠穆朗玛峰的这支神秘之师终于在5月6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31名队员和5名教练,他们将肩负这项历史重任,完成北京申奥时的承诺:将奥运圣火送上珠穆朗玛峰峰顶。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的火炬手选拔是异常苛刻的,从前年的海选到参加去年珠峰火炬传递测试的70人,从70人到今年3月进驻珠峰大本营的50人,再到目前确定的31名火炬手队员,如果没有超顽强的意志、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强健的体魄,是无法坚持到今天的。本报记者6日通过与珠峰大本营建立的热线,电话连线到了中国登山队副总指挥张江援,张总告诉本报记者:“这最终的31名队员都具备着相当丰富的登山经验,他们都曾经攀登过珠峰,并且全部达到过海拔8000米的高度,这是确定最终火炬手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70到50,天津的温旭和祖国强曾经踏上了珠峰6500米的前进营,尽管最终没能进入50人名单,但温旭依然感觉这次特别的“登山之旅”很值得。]
    2006年7月20日,珠峰火炬传递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各地火炬手的选拔工作也相继展开。2007年初,在天津蓟县山野运动基地进行了天津地区珠峰火炬手的选拔和测试。通过定向越野、自然岩壁攀爬、速降测试等对身体极限的考验,天津电力公司员工祖国强和当时就读于北师大附中的温旭成为了幸运儿。为期3天的艰苦测试让不到19岁的温旭感慨良多,“我们进入复试的12名队员在蓟县的时候背着15公斤重的背包从山脚登上海拔1046米的八仙山峰顶,然后返回,这20公里的路程,我们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跋涉,顺利完成了测试,而50米速降的测试也是极富挑战性的。”

    如今,从小爱好登山的温旭已经是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2007年3月,他与通过海选的70多名登山队员进驻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进行攀登珠峰的进一步培训。“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到大本营,到大本营之前,我和祖国强以及其他队员一起先在拉萨调整、适应了六七天时间,这期间虽然没有登山的训练,但我们干了一些诸如卸车、搬运重物的体力活,目的就是适应高原的海拔。”这几天的适应期加上温旭之前的登山经验,到了5200米珠峰大本营后,他的高原反应并不明显,“我都习惯了,一切正常,我的身体没有问题的。”

    在为期一个月的测试时间里,70多名火炬手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营地建设,包括修路、搭帐篷和搭阶梯等。温旭说:“当时我主要负责搭梯子,这些梯子在珠峰可以代替桥的作用,降低攀登珠峰的难度。”去年4月初,温旭和祖国强第一次踏上了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19岁的温旭也接受了对于自己来说的最大考验,在从5800米的C1营地到前进营的登山路上,很多地方都是石头路,中间还会有一些冰路,特别滑。温旭觉得那次他们攀登很幸运,“天气还好,出了太阳,也没有大风,队员们的状态也好。”作为攀登6500米的先遣队,温旭背着水壶、羽绒服、睡袋等一系列高山装备,慢慢前进,最终抵达目的地,他说,“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是队友间的相互鼓励,还有自己对更高海拔高度的向往。如果没有这个团队,我可能早就成了哪个高度的冰雕。”

    在前进营驻扎的几天时间里,最大的困难就是抵抗寒冷,“在大本营的时候,我们住帐篷,虽然晚上温度很低、风很大,但大家睡在羽绒的睡袋,不觉得太冷;但是到了6500米的前进营,那种帐篷叫做小高山帐篷,晚上最低气温要有零下40摄氏度,即便有羽绒睡袋保暖依然难抵帐篷外的寒风,感觉特别冷,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由于种种原因,温旭没能继续往更高的地方前进,他说他虽然比较遗憾,但并不后悔,“其实我的身体状况还是能够继续攀登的,后来让我下来了,说不遗憾是假的,但我觉得这次经历对自己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我从小就喜欢登山,以后还会继续向更高的海拔冲击。”从网络上了解到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展示活动都已经准备就绪,温旭也感到很欣慰,“祝福战友们,期望他们能带着奥运的火种登顶成功,我等待着从8844.43米传回来好消息!”

    [从50到31,年纪最小的丁晨坚持到了最后,而这31名队员都具备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曾经踏上8000米以上的高海拔,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

    2007年5月9日,有17名队员在测试活动中成功登上了珠峰峰顶。此次测试成功之后,2007年秋天,50多名登山队队员在北京怀柔的登山学校再度集结,耗时两年的专项训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怀柔,队员们主要进行了攀冰训练。

    入选31名珠峰传递年龄最小的火炬手丁晨告诉搜狐奥运媒体联盟记者:“在高山条件下攀登,气候变化很多,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所以打节绳、做保护非常重要。进行攀冰训练就是让队员们进一步熟悉这种手段。”去年4月试攀珠峰时,绳子都是西藏登山队员打的,我们大学生队员只是顺着这个通道前行。“但今年再上,就不能只依靠他们了,每个队员都要能完成这个任务。教练要求我们每个人要能在一分钟以内打好一个双八字结。这种打绳法既结实安全,又操作方便,易打易解。”

    经过北京的平原素质技能训练后,登山队随后在云南次高原进行了负重登山训练。在昆明,这些队员每天要背着10公斤的沙袋,围着操场跑15公里。而的前面10公里必须在50分钟内完成。很多队员刚开始都感到吃力。丁晨告诉记者:“在昆明长虫山进行负重登山训练使,由于随便就脱下了外套,我着凉感冒了,当时感到体力不支,是队友们抢过我身上的10公斤沙袋,随着我的速度一起攀爬完成了任务。”

    2008年2月15日,登山队员开始了第三阶段高海拔适应性训练,主要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和负重登山训练。经过十余日高负荷训练,2月29日,全体队员抵达西藏登山队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进行为期十天“实战演习”,训练中不仅能要完成冰雪行走、高山适应等众多科目,还要攀登启孜峰,模拟奥运火炬珠峰传递各种情境。3月2日至8日,担当运送火炬重任的三个小组,顺利登顶启孜峰,至此火炬珠峰传递登山队训练告一段落。3月17日,参与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的50名火炬手进驻珠峰大本营。

    当奥运圣火从雅典飞向北京时,伴随雪山之巅初升的太阳,登山队在珠峰大本营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同时也宣告首次模拟登顶演习正式开始。中国登山队副总指挥张江援昨天告诉本报记者,“从3月底至今,50名队员主要在珠峰几个营地之间进行修路等营地建设以及各方面的最后准备,而在这个阶段,登山的训练不再进行。因为进驻大本营的这50名队员在之前怀柔和云南的训练中,都具备了身体、心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个个堪称‘飞檐走壁’,如履平川。”

    在高海拔生活,吃好至关重要,因为在这里即使不做任何激烈的运动,哪怕就是日常的行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虽然大本营和其他几个营地地处偏远,但后勤保障却十分周到。张江援说:“这里的伙食非常好,配有汉族厨师、藏族厨师、中餐厨师和西餐厨师,这样配备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队员都能吃到自己喜好的食物,摄入充分的营养,保障他们的体能。”

    5月6日,31名队员和5名教练组成的珠峰传递火炬手队伍出炉,除了工作和后勤人员,火炬手的人数从50人减少到36人,谈到最终这份名单的筛选原则,张江援在电话连线中对记者表示:“这31名队员都曾经攀登过珠峰,并且全部登到过海拔8000米的高度,这是确定最终火炬手的一个重要标准。”奥运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