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三个小时的夜航来到了昆明,时间是23点多一点儿。
如果说在北京感觉是寒冷,飞机上是闷热的话,昆明的感觉就是凉爽;如果说北京的冬天像是手持铁板高歌大江东去的北方大汉,江浙一带的冬天像是双眉颦蹙的冷艳女子的话,昆明的冬天就像是个“阿黑哥”一般的阳光少年。
没有凛冽严寒,没有潮湿阴冷,有的只是清凉爽朗,而且还沁透着隐隐约约的花香。这可是我国最寒冷的季节呀,这时的体验却像是处在太行山深处的秋天——纯净、明媚、鲜艳。
早晨,从群山背后冒出来的阳光向上穿过一层层低矮的云,给那些大朵大朵、边缘清晰、移动迅速、深浅不一的云镶嵌上不同色彩的花边。云朵们明亮纯净得一尘不染,似乎只要你下车爬到不远处的半山腰上,伸手就能撕下来一块。山坳间碧绿的海子,把天光山色揽进自己的怀抱,显得异样的贪婪。湛蓝的天空下,翠绿的山林间,一丛丛、一片片黑色的石头像雨后的春笋,从红色的泥土里钻冒出来,形成一种十分奇特的瑰丽景观。
来到石林公园景区,就像进入一个奇异的童话世界:石峰高大,密集,危耸,奇特,如刀似剑,鬼斧神工;一个个石壁、石柱、石峰、石笋,千姿百态,争奇斗巧;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像猞猁、像老鼠、像雄鹰、像蘑菇、像八戒吃西瓜、像阿诗玛背花篓,任凭你展开最离谱的想象力也难以充分发现它们不经意间溢出的灵性。
面对如此奇景,人们不禁就想作诗抒怀,时间仓促无暇细琢磨华丽辞藻,还是引用盛导的打油诗:“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呵呵,倒也真有那么点儿不着调。
景区里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可是比鲜花更鲜艳的是彝族少女们的服饰。在石林间的一块空地上,一群土家族男女跳起了热烈的“阿细跳月”。忽然发现老李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把人家给忽悠了,他换上了土族朋友的服装,挎着大三弦,混进了跳月的行列。你还别说,老李跟着乐曲和哨音,学着人家的身段步伐,晃身摆胯,跳得还蛮有味道呢。我赶紧取出相机,想上前抓拍一张,偏偏就在这时,音乐戛然而止了,也不知有没有别人抢拍到。
昆明市内的碧鸡、金马牌坊和东、西寺塔素来享有盛誉,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北京的游客来说确实是没有多大的看头。倒是在很不起眼的翠湖公园里,那一大群觅食的海鸥却给人们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少说也有几百只的海鸥,伴随着晨曦,也不知是从哪里忽然就冒了出来。应着人们“鸥——,鸥——”的呼唤,它们在空中编好了队型,依次循环着从密集排列在岸边人们的面前飞掠而过,敏捷地掠食人们抛向空中的面包屑。技艺之高超,很少有食物会躲过鸥嘴落在水中。还有胆大者,响应人们的鼓励,敢于直接从人们的手中把食物叼走。大伙儿兴致勃勃地玩了老大会儿,给湖边专卖海鸥专用面包的商贩带来了不少生意。
“翠湖观鸥”,的确可以算作昆明的一大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