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玛吉阿米酒吧
2007年2月中初稿于拉萨
在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我始终未去。在它门前走来走去、走去走来,却始终不肯进入。太过在意的东西总是想小心翼翼地把它保护好,不敢轻易去触碰。就如这仓央嘉措的传说。
谁是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是那个叫达娃卓玛的女子吗?酒吧外墙招牌上那版画风格、线条抽象的那个女子,是仓央嘉措的她吗?去年曾想写一篇杂文,题目就叫《象梭罗一样地生活 象仓央嘉措一样地爱》。我曾想来藏之后好好地寻踪于仓央嘉措,因为他诗作中的那一份情真意切,因为他的在一代达赖神位上的异身之爱。他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坚韧与勇气自何而来?是什么样的爱存留于他心间?
然则似乎在藏传佛教中,六世达赖如雾如烟。大昭寺中没有他的神位,哲蚌寺中没有他的神像。这承先启后的一代高僧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如同一粒投入深潭的石粒,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留下多少影迹。而且在拉萨寻获的一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及秘史》中,不管是一九三零年的译作还是一九八零年的译作,都没有那首
那一天,闭目在轻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倒是其它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均有登录。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浮现在我的心上。
但曾相见便相知,
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
免教辛苦作相思。
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负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及另一首据说寓言了他转世出生地的诗
洁白的仙鹤啊
请把双翅借我
我不会走的太远
只到理塘就回
而也有传说理塘即是他的玛吉阿米的家乡。
一代高僧,情归何处?孰是孰非,已无人知晓。只是仓央嘉措这一性情中人却成了康熙对西藏统治与其时西藏实质领袖桑结嘉措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一切,在十五岁才剃发受戒的仓央嘉措的心中,应该是明了的。无心于政治也无心于佛身的仓央嘉措被迫参与其中,满心的厌倦与失望。终于,那些清规戒律无法遏制他于凡世十五个春秋所领受的世间美好,戒律森严的环境和多情灵动的内心世界、角色和天性的冲突使得他几乎要疯狂。他面向五世班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大师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弥戒。至情至性的仓央嘉措,无可奈何的仓央嘉措,他不愿再身不由己,他不愿他的命运全由别人来安排。然则他是藏传佛教第一人,他拥有的是最多的不自由。在这样矛盾纠缠的生活中,一说他拥有了逃亡的自由,一说他被康熙囚禁于五台山至死,一说他在二十五岁时即在流徙途中丧生。终至不知所终的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史上和藏地文化史上,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情诗和他超凡脱俗的背影。
一切都终将要过去,但我却是如此地留恋斯地。我不想要转世,我只要在我今生身边的美好,要那片可以照进灵魂的阳光,在这里、在它的照耀下,我身心俱暖心田纯净至空灵。我想此生都在这样的阳光下,就那么晒着,就那样地“发烂”。所以我也不会走的太远,我终将会回来。
车过西宁,拉萨的朋友发来短信:拉萨下雪了。回到郑州,濡湿温润的空气里,看到了满地的杨花堆积。已是又一个春天。而我恍若隔世。
谁是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是那个叫达娃卓玛的女子吗?酒吧外墙招牌上那版画风格、线条抽象的那个女子,是仓央嘉措的她吗?去年曾想写一篇杂文,题目就叫《象梭罗一样地生活 象仓央嘉措一样地爱》。我曾想来藏之后好好地寻踪于仓央嘉措,因为他诗作中的那一份情真意切,因为他的在一代达赖神位上的异身之爱。他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坚韧与勇气自何而来?是什么样的爱存留于他心间?
然则似乎在藏传佛教中,六世达赖如雾如烟。大昭寺中没有他的神位,哲蚌寺中没有他的神像。这承先启后的一代高僧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如同一粒投入深潭的石粒,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留下多少影迹。而且在拉萨寻获的一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及秘史》中,不管是一九三零年的译作还是一九八零年的译作,都没有那首
那一天,闭目在轻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倒是其它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均有登录。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浮现在我的心上。
但曾相见便相知,
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
免教辛苦作相思。
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负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及另一首据说寓言了他转世出生地的诗
洁白的仙鹤啊
请把双翅借我
我不会走的太远
只到理塘就回
而也有传说理塘即是他的玛吉阿米的家乡。
一代高僧,情归何处?孰是孰非,已无人知晓。只是仓央嘉措这一性情中人却成了康熙对西藏统治与其时西藏实质领袖桑结嘉措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一切,在十五岁才剃发受戒的仓央嘉措的心中,应该是明了的。无心于政治也无心于佛身的仓央嘉措被迫参与其中,满心的厌倦与失望。终于,那些清规戒律无法遏制他于凡世十五个春秋所领受的世间美好,戒律森严的环境和多情灵动的内心世界、角色和天性的冲突使得他几乎要疯狂。他面向五世班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大师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弥戒。至情至性的仓央嘉措,无可奈何的仓央嘉措,他不愿再身不由己,他不愿他的命运全由别人来安排。然则他是藏传佛教第一人,他拥有的是最多的不自由。在这样矛盾纠缠的生活中,一说他拥有了逃亡的自由,一说他被康熙囚禁于五台山至死,一说他在二十五岁时即在流徙途中丧生。终至不知所终的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史上和藏地文化史上,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情诗和他超凡脱俗的背影。
一切都终将要过去,但我却是如此地留恋斯地。我不想要转世,我只要在我今生身边的美好,要那片可以照进灵魂的阳光,在这里、在它的照耀下,我身心俱暖心田纯净至空灵。我想此生都在这样的阳光下,就那么晒着,就那样地“发烂”。所以我也不会走的太远,我终将会回来。
车过西宁,拉萨的朋友发来短信:拉萨下雪了。回到郑州,濡湿温润的空气里,看到了满地的杨花堆积。已是又一个春天。而我恍若隔世。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