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
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万五千人,主要作物为甘蔗、香蕉、地瓜、花生。北部湾是中国四大渔场,南湾港则是北部湾的交通咽喉,渔业活动的中心。
涠洲岛是美丽的北部湾中灵动而诗意的一笔。从客轮上远眺涠洲岛,只是隐约的一线,容易使人想起"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诗句。涠洲岛是在13万一1万年前经数期火山爆发形成的,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其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以自然资源为主。
自然资源主要有:
一、海岸景观:涸洲岛是我国火山喷发堆凝而成,海蚀地貌异常发育,悬崖峭壁直迫岸边,坡陡水深,海蚀
洞、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类型丰富。天然的沙滩、碧蓝的海水与古火山依依相应。涸洲岛与其东南面的斜阳岛索有"大篷莱"、"小篷莱"之称。
二、火山景观:火心口在岛的南部形成一个有缺口通海的半圆形港湾,具有很高的现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三、生物景现:涠洲岛珊瑚共有21属45种,珊瑚礁体面积大,且活珊瑚覆盖率高、离岸近,品种繁多,形态迥异,而且海水透明度高,是开发海底观光极为宝贵的资源。涠洲岛是一年两度候鸟迁徙的"驿站",可观赏到众多候鸟停留和飞越的景观
四、气候资源:岛上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适于全年旅游度假。
人文景观资源主要有:
1880年建于城仔处的法国天主教圣母堂,1882年于盛唐修建的天主教堂、三婆庙、渔民村庄等。岛上民风淳
朴,中西文化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