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徒步穿越搏格达[组图]

【2006年6月11日】

[日期:2007-07-12] 来源:joywind.org  作者:joywind [字体: ]
【2006年6月11日】
    雪山清晨的第一缕光线照射到帐篷时,我醒来了,经过了有惊无险的风雪一夜,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帐篷走出户外,清新的冷空气扑面而来,令人的神志一下子清醒起来。
    我这才看清楚我们的营地和周遭的情形。
    在方圆百米的营地上,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十几个彩色的帐篷,而我的帐篷最靠搏格达主峰,我的帐篷门直冲着搏格达主峰,在我的右手边是朱万铁列克峰(海拔5213米),在我的左手边是土耳帕拉提峰(海拔5287米),在我的正前方,就是搏格达主峰(海拔5445米),这三座雪峰共相距2.5公里,呈笔架型一字排开,高耸于群峰之上。
    搏格达主峰高度并不是很高,距离珠穆朗玛峰的8848差之远矣,但其山体陡峭,山况险峻,山里终年积雪皑皑,也绝非一般山峰所能企及。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魅力,令博格达成了无数登山爱好者渴望征服的山峰之一。但据知,至今,成功登顶博格达主峰的人并不多。
    1981年,日本京都登山队曾前来攀登过博格达,其队员白水小姐不幸遇难失踪,时隔18年之后,其尸体才因雪崩冲出被人发现。
    2004年,香港登山队有三名队友在登博格达时不幸遇难,但其尸首至今尚未被发现,他们被埋藏在博格达的哪一处雪堆里呢?
    
    我回头看看营地,队友们纷纷起帐了,在营地的一侧,有两个石碑,一个石碑的正面是登山大本营碑铭,反面是乌鲁木齐市登山协会的刻字“带走行装和回忆,留下圣洁和光荣”,而另一个石碑则是1981日本京都登山队白水小姐的碑文,在石碑下还张贴着一个不锈钢铭牌,那是纪念香港登山对几位勇士的。
    
    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周围的所有雪峰都笼罩着云雾,但正是这样的天气,才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悠远……
    这里几乎是四面环山,只有山上的脚印踩出的路可以把人带进这神圣的大本营。
    
    闪光灯四起,队友们纷纷按动快门,记录下这庄严圣洁的时刻!
    
    我起得比较早,早早地吃完早饭,收拾好行囊,从各个角度拍下了照片,就找一个大石头坐下来,抬头仰望笼罩在云雾中的博格达主峰,没什么思绪了,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好好地把此刻尽收眼底,铭记在心底。
    
    早晨9点,队伍准时出发,并不是按原路返回,而是超另一个方向翻山而去,沿着雪山激流而下的河流,朝着河流的终点——天池方向徒步而去。
    从大本营翻的第一个山是雪山,最高处海拔近4000米,山路厚厚的积雪。在6月炎炎的夏日里,我们有机会翻越冰天雪地的雪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启程的时候,由于有高山反应,动作大了人感到很疲劳,加上雪很厚,于是我们的脚步都很缓慢,前面的队友在开路,后面的队友踩着前面的脚印,缓缓攀山而行,不时有队友踩进厚厚的雪中,淹没整个大腿,但大家都开心着,欢笑着,仿佛不是走在雪山之颠,而是儿时在雪地里嬉戏玩雪。
    翻越雪山,此时阳光渐渐地明朗,白色的雪地反射阳光刺痛眼睛。
    当深一脚浅一脚地爬上雪山顶,再慢慢地走下这个雪山的缓坡,将雪山抛在身后,回望时,内心深处涌起的是阵阵眷念。我不知道,以后这样的机会还会有吗?我还能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雪山吗?人生何处不相逢吗?——会的,永远,在我心底!
    
    当雪山渐渐地抛在身后,思绪又被眼前的一大片又一大片沼泽草地困住了,面对这河水横流草包丛生的沼泽地,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走过去。
    我们在一个又一个草包和石块上跳跃前行,鞋子里早已灌满了冰冷的水,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只有迅速地跳跃着,再跳跃着。
    “我们比红军的长征也差不多呀,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版的长征嘛”,不知哪个队友嚷嚷着,的确,这两天,我们爬山涉水,爬雪山过草地,一路艰辛,对于这些久居都市的年轻人来说,哪一个环节不是挑战呢?
    
    这一路上,有些经典语录可以共享:
    “不想干了,太累了,老子撂挑子不走了!”
    ——可还是得走,没有退路呀。
    “要是这里有出租车该多好呀,我马上打车回家”
    ——呵呵,要是有出租车,恐怕也轮不到这位仁兄呀,大家肯定群起而抢之。
    “要是来架直升飞机就好了,美国的侦察机也行呀”
    ——要是美国侦察机,人家带你走你敢吗?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鞋子倒是被水泡大了
    ……
    
    记得第一天时,队里有人说,三天的旅程,第一天最轻松,第二天都是上坡最艰难,第三天都是下坡比较好走。
    可如今看来,这第三天才是最艰难的,原本应该顺着河谷不断地前行,其间要来回跳跃地过三次河流,原因是陡现悬崖,地面没有路,必须要跨越河流以绕开悬崖,才能继续前行,但由于前晚下大雪(其他地方下大雨)而涝洪灾了,河流湍急,只在上游过了一次,再无法过河了。
    此时,人疲马乏,辛苦劳顿,23人的队伍被拉开了长长的距离,我与岩姐、曲哥、小李等几个人走在第一方阵,第一批到达本该过河的地点,后面的队伍还杳无踪影。
    过河的地方水流激荡,我们几个轮流侦察了上下游,也没有找到可以过河的位置,怎么办呢?不过河,就无法前行。
    开会,探路,做思想斗争,最后,我们四人一致决定,爬山过悬崖!
    这个决定好艰难,因为此处的山十分陡峭,几乎是80度左右的坡度,山坡又高,而且爬上去还有过两处悬崖峭壁。
    这绝对是考验人体力、意志、心理素质的时候。整个过程中,稍不小心,后果将不堪设想。敢挑战吗?根本没有第二条路,也几乎没有退路。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爬上那道陡峭的山梁,又如何拐过那两处十分危险的悬崖的,当时的心情没有恐惧,没有任何想法,脑海中一片空白,背着重达30多公斤的行囊,在队友的相互协助下,翻过了最艰险的悬崖峭壁……
    
    悬崖脱险之后,我们四人坐在地上休息,喘着粗气,面面相嘘。
    大家相互安慰“我们是绝处逢生,大家可是生死之交,一定要常联系呀!”
    
    攀峭壁过悬崖的那一幕,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再往后的路,就好走多了,简直是闲庭信步,季节也由雪山时的冬天草地时的春天,进入到此时的夏天,我们走在开满野花遍地野草的半山腰上顺着马道一路前行,那种豁达轻松的心境随风在飞。
    我们尽情地呼吸着草原的清新空气,感受着紫外线强烈的阳光,身边又能看见成群的牛羊了,看见哈萨人家的小木屋了,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松林,终于,顺着奔腾的河流走到了天池的最北端。
    这就是天池,这里是我来新疆后于2004年第一次随旅行社旅游到达的地方,当时跟几个同事一起,跟着旅行社走马观花,匆匆张望了一下天池,就离开了。
    而今天,我将要沿着天池西岸7公里的路程,徒步走完整个天池。此时,已是傍晚20:00左右。
    跨过两个激流上的独木桥,我们几个人开始了徒步天池,这是我们此次旅程的最后一段路程,也是最悠闲的一段路。
    天池由于被过度开发,整个湖边的路都被修成了人工石阶和水泥路,路是很好走了,但对于我们这些人来,却不免有些失落,这样神仙一样的地方,被人为地加工成这样,这样宁静圣洁的地方,被无数凡夫俗子粗鲁地惊扰,看着指示牌上“禁止随地乱扔果皮垃圾”的告示,感慨天池就这样被毁在的人的脚下。
    我们脚下生风,以你追我赶的最快速度,一个半小时徒步完天池全程。
    
    夜色降临,全队23人陆陆续续到达天池南岸停车场,胜利会师。
    
    23:00,全体登上大巴,趁着夜色,返回乌鲁木齐,结束行程。
    
    
    【后记】
    从博格达回来几天了,又从梦想回到了现实生活中,这几天我自己也在为人生衡量一次重大的选择。
    是留在新疆?是去深圳寻求新的发展?
    人生的道路要慎重地选择,选择了就要勇往直前,走回头路固然会降低风险,但只有勇敢地越过险峰,才能有更加精彩的风景。
    对于我自己,对于同行的队友,对于所有的亲朋好友,我给予深深祝福:匆匆赶路时,别忘了体会一路的风景。道路坎坷,一路走好!
    
    
    joywind 2006.06.15.于新疆乌鲁木齐
    my mail: joywind@163.com
    my QQ: 69234088  
【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2006年6月10日】
第3页:【2006年6月11日】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搏格达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