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木渎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永安桥_木渎_乐途旅游网

永安桥

御码头_木渎_乐途旅游网

御码头

木渎 江南名镇_木渎_乐途旅游网

木渎 江南名镇

  大气木渎

  这几年,几乎游遍了江南的古镇。我在小桥流水、小舟渔歌、小巷细雨、小院清风之中,读出一种悠然和精致的气质。而在木渎——一座离苏州城最近的千年古镇,我在感受这种精致之余,却分明读到了另一种无与伦比的昊昊大气。

  与江南的其他古镇不同,木渎的周围环抱着连绵的群山。山虽不高,但峭拔挺秀,姿态各异,犹如一座天然的绿色屏障,使木渎在秀逸之中平 添了几分阳刚。灵岩山,“秀绝冠江南”,曾是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馆娃宫之所在。姑苏山,二代吴王在此筑造姑苏台,司马迁曾“登姑苏,望五湖”。七子山,以七座巨大土墩石室著名,曾是吴国御越的军事设施,被称为“烽燧墩”、“望越墩”……穿越二千五百年的苍莽时空,有谁能想到,一幕幕吴越纷争的悲喜剧,就在这莽莽青山秀岭之间上演,吴王金戈越王剑,风调雨顺的木渎盆地也曾升腾起一片血雨腥风的悲壮。

  几千年的文化把木渎这方水土浸染得灵秀而大气,更铸就了木渎人大气品格中最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兼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木渎没有大海,却有太湖。木渎人天生就有这种包孕吴越的太湖气魄。200多年前,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杨曾绘制一幅描绘姑苏繁华风貌的《盛世滋生图》长卷,竟有一半画了木渎。从图中可以看到:明清之交的木渎镇上,有杭州人的杂货、扬州人的官盐、苏州人的绸缎、洞庭东西山人的土产,还有文人雅士的花园。木渎成了一个移民集镇。毗邻的店铺、雅致的园林、古朴的石桥、独特的风物,现在,我们仍可从古镇遗存的景物中去一一辨识和寻觅。木渎之所以成为明清时吴西最大的商埠,成为方圆六十里十几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想这与木渎人的不排斥、不封闭是密切相关的。有着这种豁达心态的人,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木渎的大气沉稳而不浮躁,含蓄而不张扬,因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使它宠辱不惊,底气绵长。穿过灯红酒绿,你轻轻推开老街上那一处处不起眼的门闼,或许里面就隐匿着一座被岁月遗落的私家庭园。它的主人呢,或已出外访友,或正高卧书房,或许正乘着午后的暖阳,在后园的池榭边与诗友玩“曲水流觞”的游戏呢。这时,斜阳把花窗的格子画在了回廊的地板上,诱得腊梅花探身在窗口窥望。听重院高墙外的隐隐人声,恍若隔世。你轻移脚步,屏住呼吸,生怕让红尘俗气扰了主人的清兴。你回到繁嚣之中,惊诧身边竟有如此沉着的历史,又觉得这古镇其实就是一位老人,凭着千年阅历,不动声色地看着儿孙们的嘻闹。

  古镇像这样的庭院很多,现对外开放的有四处。羡园和虹饮山房是文人园林,都在山塘老街,乾隆下江南游木渎便在此舍舟登岸,去虹饮山房看过戏,还让随臣刘罗锅等人住在那里;又在羡园(当时称灵岩山居)与主人沈德潜一起吟风咏月,还亲手种了一株玉兰树。古松园也在山塘街,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的旧宅,蔡祖居西山,后涉湖定居木渎,又以经营洋货为业,在上海滩闯开局面。蔡少渔对经商有追求,对文化也向往,是位儒商,其宅内陈设风雅可人,后园布局小巧雅致,极具文化品位。最具文化味的当数下塘街的冯桂芬故居了。冯为道光进士,林则徐学生,因不满清政腐败而退隐,在木渎筑园,著《校庐抗议》四十篇,提出“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等改革建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改革、开放、谋自强的思想家。木渎人冯桂芬在当时中国黑暗的天空,划出了一道具有惊世和启蒙意义的思想闪电。

  木渎是精致的,精致的是古镇屋檐下的绚烂过后的那种平淡和从容;木渎是大气的,大气的是古镇文化之乳滋养下的超越时空界限的那种思想和精神。

  苏州木渎旅游网:www.mudu.com.cn

  木渎古镇旅游热线:0512-66253688 66561218g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