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旅游局局长成洪波
乐途旅游:成局您好。我们知道肇庆有个“千里旅游走廊”,06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线路-广东必游热线”,并获得“广东最受欢迎的自驾游目的地”称号。请您为我们的广大网民介绍一下肇庆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肇庆旅游资源融合岭南生态和岭南文化特色,肇庆旅游资源主要呈“一个中心、两条走廊”的格局分布。
肇庆有2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 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北宋名臣包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叶挺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城区有宋城墙、千年古寺梅庵、古端郡丽谯楼、包公祠、阅江楼、沿江三峡四塔;与城区紧连的星湖风景名胜区自古闻名遐迩。
目前,肇庆已建成开放的景点有30多个。包括城区的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九龙湖景区、黄金沟景区、梅庵、肇庆古城墙、披云楼、丽樵楼、阅江楼(叶挺独立团部旧址)、肇庆四塔、肇庆包公祠、肇庆清真寺、白沙龙母庙、盘古生态文化景区、砚洲包公楼、葫芦山慈云寺、憩庵;高要的广新农业生态园、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四会的贞山风景旅游区、奇石河风景区、玉器天光圩、六祖寺;德庆的盘龙峡生态旅游区、花世界生态旅游区、金林水乡、悦城龙母祖庙、德庆三元塔、德庆学宫;封开的龙山景区、千层峰景区、大斑石景区、杨池古村;怀集的燕岩风景名胜区、世外桃源景区、燕峰峡温泉景区;广宁的竹海大观旅游区、宝锭山景区。其中七星岩、鼎湖山、广新生态园、悦城龙母祖庙、盘龙峡等已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拳头产品。
2003年前推出的“千里旅游走廊”,是以七星岩、鼎湖山为中心,以500公里环市公路为纽带,把各个县(市)区的景点串点连线,成为广东知名旅游品牌。
肇庆还储备了一大批有待开发旅游资源,包含了山岳景观资源、地质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与宗教资源、休闲度假资源、健身休学旅游资源等。齐全的旅游资源类型,可满足各种旅游项目投资开发的需要。
有待开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老鼎生态游、夜星湖、烂柯山-羚羊峡景区、德庆的龙母民族文化村、盘龙水寨、中华龙坛,封开的莲都十里画廊、广信文化园、黑石顶景区,怀集的蓝钟森林温泉度假区、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双色莲湖景区、古水画廊,广宁的竹海大观竹文化景区、螺壳山景区、古水河景区,高要的金钟山景区,大旺龙王庙,四会的邓村中国民间造第一村、地下森林、奇石河等。这些主要是传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源普查不断深入,肇庆旅游资源库存形态日趋丰富多彩。乡村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端州区的黄岗镇白石村,鼎湖区的坑口蕉园村,四会市的贞山白龙村,高要市的回龙镇槎塘村、黎槎村、蚬岗镇蚬一村(又称为八卦村),广宁县的江屯镇石桥崀村、北市镇大屋村,德庆的新圩镇荔岸村、武垄镇武垄村,封开的罗董镇杨池村、河儿口镇西村(又称状元村)、平凤镇平岗村、杏花村,怀集的坳仔镇大浪村(又称九九奇门村)、凤岗镇孔洞村、大岗镇连会扶溪村(又称武威堂)、梁村镇何屋村等。工业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鼎湖山泉水加工游、大旺现代工业游、河台采金游、高要小五金游、白石村的端砚雕刻游等 。农业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高要砚岗蔬菜基地、四会沙糖桔种植基地、德庆皇妃贡柑种植基地、封开杏花鸡养殖基地等。此外,肇庆饮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酒吧一条街、休闲步行一条街等特色街区也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全市旅游行业积极实施“品牌带动、产业联动、市场拉动、项目推动、改革促动”五大策略,创新工作思路,明确战略定位,旅游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推进实施总体规划,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引导加强旅游功能要素建设,推进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常规促销与重大活动促销相结合,推进市场开发,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工作亮点频现:
——全市景区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千万人次,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全省第三个景区接待人数超千万的城市;肇庆千里旅游走廊品牌不断提升,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线路-广东必游热线”,并获得“广东最受欢迎的自驾游目的地”称号;星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广东最佳旅游景区”,德庆盘龙峡被评为“广东优秀旅游景区”,四会玉器街被评为“广东最佳旅游商业名街”,德庆金林水乡、封开杨池古村、怀集世外桃源荣获“广东最美的乡村”称号。
——西江羚羊峡?烂柯山、封开千层峰、怀集蓝钟温泉三大新景区规划招商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宁螺壳山蓄势待发,端州端砚文化村建成开放。星湖整合保护工程进入设计阶段,鼎湖山景区广播系统投入使用,七星岩景区东门广场完成规划。
——成功举办2006“两广旅游合作论坛暨旅游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高峰会”和“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肇庆旅游嘉年华”,尝试推出端午节庆旅游产品和夜间水上文艺表演项目,顺利开通北京至肇庆包机旅游专线。
——统一设置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沿线公路旅游交通导向系统,完善四个游客服务中心;新增一批旅游住宿、休闲、娱乐设施。
——高度重视千里旅游走廊议案的办理工作,整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文化旅游丛书面世,基本达到了议案提出的要求,千里旅游走廊的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乐途旅游:看来06年是一个丰收之年,能不能请你具体谈谈你们是怎么实现目标的呢?
(一)加强思路创新,优化运作机制
谋划转型升级,明确战略方向。市旅游部门认真研究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态势,着眼于继承、创新和发展,从更高层面、更大空间、更广领域谋划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决策建议,通过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旅游工作座谈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确立把肇庆建设成为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和国内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强调四个“加大力度”(加大资源整合、宣传促销、配套建设、体制创新力度)和一个“加强领导”(各级党政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的工作要求,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突出规划引导,奠定发展基础。以实施《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为导向,加快各重点旅游区域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完成全市“十一五”旅游业规划的编制,建立健全“十一五”旅游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了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自然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了对县(市、区)旅游规划工作的指导。完成了烂柯山?羚羊峡等多个新景区项目的开发策划,为下一阶段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工作机制,激活发展潜力。积极贯彻落实《肇庆市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旅游体制改革步伐,完成了市旅游发展局机关和七星岩管理处、鼎湖山管理处的机构人员调整;努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转制,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经营管理办法。德庆、封开等地巩固扩大与省内有实力的旅行社进行战略合作的成果,七星岩、鼎湖山景区积极推进经营模式的改革。
(二)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升级
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完善旅游功能要素。在怀集县召开全市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提请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城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意见》,推进城市旅游要素建设。建成肇庆千里旅游走廊道路旅游指引标识牌和游客服务中心,与电信部门共同充实肇庆114旅游咨询服务热线。出版《千里旅游走廊特色美食地图》,评选八大肇庆美食烹饪大师,打造肇庆家乡美食一条街,举办“万粽风情端午夜”活动,谋划做大裹蒸产业,开辟肇庆美食文化专线游。奥威斯酒店、酒吧城、“七星街” 等项目如期推进。各地的接待酒店、饮食购物场所、停车场、卫生设施、景区标识等配套设施建设也成效显著,肇庆千里旅游走廊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整治内外环境秩序,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开展全市旅游景区及配套服务经营单位内外环境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旅游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游览秩序不断优化,旅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习落实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高度重视星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与管理,加强星湖周边环境整治和内部游览环境的整治,收编改造七星岩景区“野马导游”,拆除部分有碍景观的建筑物还景于民;完成星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完成了鼎湖山景区户外广播音响系统工程,落实了景区高压线埋地工程及配电房工程,景区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开发乡村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市旅游部门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加强对我市古村落的资源普查和规划编制,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以 “千里走廊农家乐?醇正岭南乡村游”为主题,发挥广新农业生态园、金林水乡、杨池古村、世外桃源四个乡村游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推出“体验最美的乡村”系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游。与此同时,持续发挥肇庆千里旅游走廊特色品牌效应,促进各县(市、区)加快新旅游景区开发,怀集蓝钟温泉、封开千层峰、四会邓村造纸和地下森林、高要上清湾、广宁螺壳山和古水河、端州端砚文化村、鼎湖蕉园村等新景区的规划建设不断推进,部分景区已建成开放,大大丰富了我市旅游的项目和内容,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加强市场营销,促进有效增长
创新拓展常规宣传工作。注意更新旅游宣传品,为主要旅游酒店设置宣传资料架、配置客房旅游资料,更新重点路段的旅游宣传广告牌。跟进旅游宣传动态报道和网络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媒体登载我市旅游情况的报道近2000条(则)。组织参加国内外重点旅游交易会,加强与省内外有关媒体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拓展旅游宣传营销渠道,巩固提高旅游传播的持续影响力。
积极策划组织主题促销活动。市旅游发展局抓住旅游黄金周和市场需求重要时段,先后牵头举办“请到肇庆过大年?岭南民俗文化游”、“千里走廊农家乐?醇正岭南乡村游”、“花海歌潮千里游?请到肇庆过三八”、“悠游肇庆?开心五一”、“万粽风情端午夜”、“悠游肇庆?快乐暑假” 、“休闲‘十一’?悠游肇庆”等主题促销活动。各县(市、区)根据各地实际,举办了竹子节、攀岩大赛、广信文化节、柑桔节、玉器博览会等特色主题活动。
全力承办大型综合旅游盛会。“两广旅游合作论坛暨旅游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高峰会”的成功举办,吸引20个城市代表近300人参与,实现地方政府、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和旅游企业的有效互动,成为一项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标志性活动。作为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重要分会场,“肇庆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如鼎湖山国际登山节、中国砚都?端砚大制作、肇庆民间艺术大巡演、《包公在端州》水上文艺表演、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展、肇庆美食旅游欢乐之旅等异彩纷呈,各项组织筹备工作受到省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着力打造区域旅游热线。根据现代旅游发展需要,整合挖掘千里旅游走廊特色旅游元素,推出并不断丰富“亲子游乐园”、“康体游基地”、“乡村游典范”、“自驾游天堂”四大旅游产品。“广(州)肇(庆)梧(州)”、“广(州)四(会)怀(集)”旅游线路的知名度有新的提高,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成为“中国最佳旅游线路——广东必游热线”。
加强省外旅游市场开拓。积极发挥旅行社的客源组织优势,构筑“北京—肇庆”旅游专线营销平台,实现“北京—肇庆”包机旅行团首发。组织韩国旅行商到我市考察,为开拓韩国客源市场做前期准备工作。香港、湖南、湖北旅游市场的开发工作,也不断向前推进。
(四)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诚信建设,提高队伍素质。2006年是全市旅游行业“诚信、服务、质量年”,在全行业组织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优良效益”系列主题活动,开展旅游服务技能竞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组织700多青年参加全国导游考试,全市持证导游人数突破1500名,数量稳全省第三。加强导游培训工作,组建政务导游队伍,规范编印千里走廊导游词,强化对导游员的职业教育和乡村游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礼节礼貌知识等专业培训,开展向优秀导游文花枝学习活动。开展第四届“十佳导游”评选活动,培养高素质导游员队伍。
加强协调联动,促进行业监管。联合市安监、公安、海事、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旅游行业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打击欺客宰客、违章经营、扰乱旅游秩序等行为,对个别旅行社、旅游景区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通报整治,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权益。加强全市旅游市场的安全调控,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监管预警机制,制定了旅游行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举办旅游行业安全工作学习班,加强旅游行业安全宣传教育。完善旅游监察投诉网络建设,充实县(市)区一级旅游监察系统和旅游投诉受理机制,落实投诉“首接责任制”,建立旅游市场违规通报监督制度,受理旅游投诉7宗、旅游咨询和质询66宗。对180名导游人员的带团活动进行IC卡抽查,对个别违规导游进行了扣分或罚款处理,规范导游服务行为。
加强检查评比,推动服务改善。以举办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广泛发动行业和社会参与,评出肇庆最佳名胜旅游区、最佳旅游商业名街、优秀民间表演艺术节目、美食烹饪大师、旅游形象大使等。健全星级酒店复核检查体系,采取明查与暗访、集中与分散、定期检查与重点抽查等相结合方式,完善对星级饭店的长效管理机制,新增星级饭店3家,取缔了4家不符合星级标准酒店的星级资格。以绿色饭店评定为抓手,推出我市首批22家绿色旅游饭店,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饭店完善产品体系,提高整体竞争力。
乐途旅游:请您谈一下07年肇庆旅游将会有怎样的规划?在新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又会有怎样的举动?
今后,我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工作全局,以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进一步转变旅游发展观念,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增强旅游发展活力,提高旅游发展质量,逐步把肇庆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为构建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下列工作:
(一)加强规划衔接。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空间跨度大,涵盖了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要把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要统筹协调好资源开发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关系,使各资源开发与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系统、环境生态、文化宗教场所、土地开发利用、交通发展、森林公园、城乡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促进资源开发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以《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为先导,以千里旅游走廊为主线,着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全市旅游发展要强化 “三心一环,三区三带”的总体布局结构。三心:一个增长极--肇庆中心城区,两个次中心--怀集县与德庆县;一环:五百公里环市路为纽带的千里旅游走廊;三区:中心城市综合旅游区、岭南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区、绥江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区。三带:西江文化休闲旅游带。绥江生态休闲旅游带、贺江观光休闲旅游带。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广肇梧”、“广四怀”两条黄金旅游热线的打造工作。
(三)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旅游功能,包括端州区、鼎湖区及高要市,主要整合发展山水城市观光、康体度假、会议商务、生态观光休闲等旅游产品。充实挖掘七星岩、鼎湖山的旅游内涵,推进鼎湖山老鼎生态游、夜星湖、城市旅游购物街区、高星级酒店、梅庵景区、阅江楼景区、凤凰生态旅游区、砚洲岛、羚羊峡-烂柯山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第二,加快西江贺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包括德庆县和封开县。整合发展以文化观光和自然观光见长,兼具生态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产品。积极推进龙母民俗文化村、盘龙峡水寨养生基地、封开大斑石地质公园、千层锋景区、广信文化园、黑石顶森林公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第三,加快绥江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区的开发,包括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整合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乡村旅游、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古法造纸第一村、玉器天光墟、邓村古法造纸项目、竹乡美食城、古水画廊休闲胜地、花山十里长湖、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蓝钟温泉旅游区、大稠顶生态旅游区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健全旅游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完善实施旅游发展扶持政策、旅游产业链支持政策、旅游市场的拓展营销政策等。首先,提升旅游道路路网升级,完善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等,在千里旅游大走廊内形成公路自驾车线路、自行车道、徒步游道相结合的旅游道路体系,市域内部旅游交通和景区内部交通形成环线,各道路体系衔接紧密。第二,加快汽车旅馆、自驾车旅游服务站、汽车营地的规划建设。第三,积极引进、培训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高级人才,抓好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对导游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考核、绩效挂钩制度。设立旅游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建立专家库,就全市旅游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讨论,增加旅游开发的科学性。第四,推进我市旅游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初步建立完善的旅游技术标准工作体系,使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产业配套发展。以“三个最适宜”发展战略为指导,全面加快旅游服务功能完善配置,培育复合型旅游大产业。首先,加快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大力倡导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旅舍”、“农民旅馆”、“学生旅馆”、露营木屋帐篷等适合大众旅游者的住宿设施。适当建设高星级酒店或主题酒店,以适应高档商务、会议和度假客人的需求。第二,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培育观光游览型、田园采摘型、传统农耕型、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及乡村民俗文化型等乡村旅游产品。第三,促进旅游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建设若干餐饮文化和风味小吃开发集中街区,挖掘保存有特色的佳肴美食,恢复一些古代珍宴,扶植传统饮食老字号餐馆,大力发展地方小吃和旅游纪念食品。科学布局旅游购物网点,建设一些特色旅游商品市场以及能够反映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购物(步行)街。根据本地旅游商品资源条件,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开放端砚制作等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作坊,由游客参观游览,参与制作和购买。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整合,打造旅游文化系列精品,形成肇庆特色旅游文化效应,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娱乐中心,增加适合大众参与的娱乐项目。把健身、休闲、观光等结合起来,开展体育健身旅游,例如登山、探险、摄影、漂流、自行车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提高产品的游客参与性,有效延长旅游产业链。
肇庆旅游资源融合岭南生态和岭南文化特色,肇庆旅游资源主要呈“一个中心、两条走廊”的格局分布。
肇庆有2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 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北宋名臣包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叶挺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城区有宋城墙、千年古寺梅庵、古端郡丽谯楼、包公祠、阅江楼、沿江三峡四塔;与城区紧连的星湖风景名胜区自古闻名遐迩。
目前,肇庆已建成开放的景点有30多个。包括城区的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九龙湖景区、黄金沟景区、梅庵、肇庆古城墙、披云楼、丽樵楼、阅江楼(叶挺独立团部旧址)、肇庆四塔、肇庆包公祠、肇庆清真寺、白沙龙母庙、盘古生态文化景区、砚洲包公楼、葫芦山慈云寺、憩庵;高要的广新农业生态园、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四会的贞山风景旅游区、奇石河风景区、玉器天光圩、六祖寺;德庆的盘龙峡生态旅游区、花世界生态旅游区、金林水乡、悦城龙母祖庙、德庆三元塔、德庆学宫;封开的龙山景区、千层峰景区、大斑石景区、杨池古村;怀集的燕岩风景名胜区、世外桃源景区、燕峰峡温泉景区;广宁的竹海大观旅游区、宝锭山景区。其中七星岩、鼎湖山、广新生态园、悦城龙母祖庙、盘龙峡等已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拳头产品。
2003年前推出的“千里旅游走廊”,是以七星岩、鼎湖山为中心,以500公里环市公路为纽带,把各个县(市)区的景点串点连线,成为广东知名旅游品牌。
肇庆还储备了一大批有待开发旅游资源,包含了山岳景观资源、地质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与宗教资源、休闲度假资源、健身休学旅游资源等。齐全的旅游资源类型,可满足各种旅游项目投资开发的需要。
有待开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老鼎生态游、夜星湖、烂柯山-羚羊峡景区、德庆的龙母民族文化村、盘龙水寨、中华龙坛,封开的莲都十里画廊、广信文化园、黑石顶景区,怀集的蓝钟森林温泉度假区、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双色莲湖景区、古水画廊,广宁的竹海大观竹文化景区、螺壳山景区、古水河景区,高要的金钟山景区,大旺龙王庙,四会的邓村中国民间造第一村、地下森林、奇石河等。这些主要是传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源普查不断深入,肇庆旅游资源库存形态日趋丰富多彩。乡村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端州区的黄岗镇白石村,鼎湖区的坑口蕉园村,四会市的贞山白龙村,高要市的回龙镇槎塘村、黎槎村、蚬岗镇蚬一村(又称为八卦村),广宁县的江屯镇石桥崀村、北市镇大屋村,德庆的新圩镇荔岸村、武垄镇武垄村,封开的罗董镇杨池村、河儿口镇西村(又称状元村)、平凤镇平岗村、杏花村,怀集的坳仔镇大浪村(又称九九奇门村)、凤岗镇孔洞村、大岗镇连会扶溪村(又称武威堂)、梁村镇何屋村等。工业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鼎湖山泉水加工游、大旺现代工业游、河台采金游、高要小五金游、白石村的端砚雕刻游等 。农业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高要砚岗蔬菜基地、四会沙糖桔种植基地、德庆皇妃贡柑种植基地、封开杏花鸡养殖基地等。此外,肇庆饮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酒吧一条街、休闲步行一条街等特色街区也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全市旅游行业积极实施“品牌带动、产业联动、市场拉动、项目推动、改革促动”五大策略,创新工作思路,明确战略定位,旅游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推进实施总体规划,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引导加强旅游功能要素建设,推进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常规促销与重大活动促销相结合,推进市场开发,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工作亮点频现:
——全市景区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千万人次,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全省第三个景区接待人数超千万的城市;肇庆千里旅游走廊品牌不断提升,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线路-广东必游热线”,并获得“广东最受欢迎的自驾游目的地”称号;星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广东最佳旅游景区”,德庆盘龙峡被评为“广东优秀旅游景区”,四会玉器街被评为“广东最佳旅游商业名街”,德庆金林水乡、封开杨池古村、怀集世外桃源荣获“广东最美的乡村”称号。
——西江羚羊峡?烂柯山、封开千层峰、怀集蓝钟温泉三大新景区规划招商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宁螺壳山蓄势待发,端州端砚文化村建成开放。星湖整合保护工程进入设计阶段,鼎湖山景区广播系统投入使用,七星岩景区东门广场完成规划。
——成功举办2006“两广旅游合作论坛暨旅游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高峰会”和“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肇庆旅游嘉年华”,尝试推出端午节庆旅游产品和夜间水上文艺表演项目,顺利开通北京至肇庆包机旅游专线。
——统一设置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沿线公路旅游交通导向系统,完善四个游客服务中心;新增一批旅游住宿、休闲、娱乐设施。
——高度重视千里旅游走廊议案的办理工作,整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文化旅游丛书面世,基本达到了议案提出的要求,千里旅游走廊的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乐途旅游:看来06年是一个丰收之年,能不能请你具体谈谈你们是怎么实现目标的呢?
(一)加强思路创新,优化运作机制
谋划转型升级,明确战略方向。市旅游部门认真研究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态势,着眼于继承、创新和发展,从更高层面、更大空间、更广领域谋划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决策建议,通过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旅游工作座谈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确立把肇庆建设成为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和国内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强调四个“加大力度”(加大资源整合、宣传促销、配套建设、体制创新力度)和一个“加强领导”(各级党政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的工作要求,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突出规划引导,奠定发展基础。以实施《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为导向,加快各重点旅游区域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完成全市“十一五”旅游业规划的编制,建立健全“十一五”旅游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了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自然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了对县(市、区)旅游规划工作的指导。完成了烂柯山?羚羊峡等多个新景区项目的开发策划,为下一阶段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工作机制,激活发展潜力。积极贯彻落实《肇庆市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旅游体制改革步伐,完成了市旅游发展局机关和七星岩管理处、鼎湖山管理处的机构人员调整;努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转制,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经营管理办法。德庆、封开等地巩固扩大与省内有实力的旅行社进行战略合作的成果,七星岩、鼎湖山景区积极推进经营模式的改革。
(二)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升级
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完善旅游功能要素。在怀集县召开全市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提请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城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意见》,推进城市旅游要素建设。建成肇庆千里旅游走廊道路旅游指引标识牌和游客服务中心,与电信部门共同充实肇庆114旅游咨询服务热线。出版《千里旅游走廊特色美食地图》,评选八大肇庆美食烹饪大师,打造肇庆家乡美食一条街,举办“万粽风情端午夜”活动,谋划做大裹蒸产业,开辟肇庆美食文化专线游。奥威斯酒店、酒吧城、“七星街” 等项目如期推进。各地的接待酒店、饮食购物场所、停车场、卫生设施、景区标识等配套设施建设也成效显著,肇庆千里旅游走廊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整治内外环境秩序,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开展全市旅游景区及配套服务经营单位内外环境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旅游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游览秩序不断优化,旅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习落实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高度重视星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与管理,加强星湖周边环境整治和内部游览环境的整治,收编改造七星岩景区“野马导游”,拆除部分有碍景观的建筑物还景于民;完成星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完成了鼎湖山景区户外广播音响系统工程,落实了景区高压线埋地工程及配电房工程,景区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开发乡村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市旅游部门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加强对我市古村落的资源普查和规划编制,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以 “千里走廊农家乐?醇正岭南乡村游”为主题,发挥广新农业生态园、金林水乡、杨池古村、世外桃源四个乡村游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推出“体验最美的乡村”系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游。与此同时,持续发挥肇庆千里旅游走廊特色品牌效应,促进各县(市、区)加快新旅游景区开发,怀集蓝钟温泉、封开千层峰、四会邓村造纸和地下森林、高要上清湾、广宁螺壳山和古水河、端州端砚文化村、鼎湖蕉园村等新景区的规划建设不断推进,部分景区已建成开放,大大丰富了我市旅游的项目和内容,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加强市场营销,促进有效增长
创新拓展常规宣传工作。注意更新旅游宣传品,为主要旅游酒店设置宣传资料架、配置客房旅游资料,更新重点路段的旅游宣传广告牌。跟进旅游宣传动态报道和网络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媒体登载我市旅游情况的报道近2000条(则)。组织参加国内外重点旅游交易会,加强与省内外有关媒体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拓展旅游宣传营销渠道,巩固提高旅游传播的持续影响力。
积极策划组织主题促销活动。市旅游发展局抓住旅游黄金周和市场需求重要时段,先后牵头举办“请到肇庆过大年?岭南民俗文化游”、“千里走廊农家乐?醇正岭南乡村游”、“花海歌潮千里游?请到肇庆过三八”、“悠游肇庆?开心五一”、“万粽风情端午夜”、“悠游肇庆?快乐暑假” 、“休闲‘十一’?悠游肇庆”等主题促销活动。各县(市、区)根据各地实际,举办了竹子节、攀岩大赛、广信文化节、柑桔节、玉器博览会等特色主题活动。
全力承办大型综合旅游盛会。“两广旅游合作论坛暨旅游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高峰会”的成功举办,吸引20个城市代表近300人参与,实现地方政府、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和旅游企业的有效互动,成为一项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标志性活动。作为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重要分会场,“肇庆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如鼎湖山国际登山节、中国砚都?端砚大制作、肇庆民间艺术大巡演、《包公在端州》水上文艺表演、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展、肇庆美食旅游欢乐之旅等异彩纷呈,各项组织筹备工作受到省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着力打造区域旅游热线。根据现代旅游发展需要,整合挖掘千里旅游走廊特色旅游元素,推出并不断丰富“亲子游乐园”、“康体游基地”、“乡村游典范”、“自驾游天堂”四大旅游产品。“广(州)肇(庆)梧(州)”、“广(州)四(会)怀(集)”旅游线路的知名度有新的提高,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成为“中国最佳旅游线路——广东必游热线”。
加强省外旅游市场开拓。积极发挥旅行社的客源组织优势,构筑“北京—肇庆”旅游专线营销平台,实现“北京—肇庆”包机旅行团首发。组织韩国旅行商到我市考察,为开拓韩国客源市场做前期准备工作。香港、湖南、湖北旅游市场的开发工作,也不断向前推进。
(四)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诚信建设,提高队伍素质。2006年是全市旅游行业“诚信、服务、质量年”,在全行业组织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优良效益”系列主题活动,开展旅游服务技能竞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组织700多青年参加全国导游考试,全市持证导游人数突破1500名,数量稳全省第三。加强导游培训工作,组建政务导游队伍,规范编印千里走廊导游词,强化对导游员的职业教育和乡村游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礼节礼貌知识等专业培训,开展向优秀导游文花枝学习活动。开展第四届“十佳导游”评选活动,培养高素质导游员队伍。
加强协调联动,促进行业监管。联合市安监、公安、海事、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旅游行业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打击欺客宰客、违章经营、扰乱旅游秩序等行为,对个别旅行社、旅游景区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通报整治,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权益。加强全市旅游市场的安全调控,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监管预警机制,制定了旅游行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举办旅游行业安全工作学习班,加强旅游行业安全宣传教育。完善旅游监察投诉网络建设,充实县(市)区一级旅游监察系统和旅游投诉受理机制,落实投诉“首接责任制”,建立旅游市场违规通报监督制度,受理旅游投诉7宗、旅游咨询和质询66宗。对180名导游人员的带团活动进行IC卡抽查,对个别违规导游进行了扣分或罚款处理,规范导游服务行为。
加强检查评比,推动服务改善。以举办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广泛发动行业和社会参与,评出肇庆最佳名胜旅游区、最佳旅游商业名街、优秀民间表演艺术节目、美食烹饪大师、旅游形象大使等。健全星级酒店复核检查体系,采取明查与暗访、集中与分散、定期检查与重点抽查等相结合方式,完善对星级饭店的长效管理机制,新增星级饭店3家,取缔了4家不符合星级标准酒店的星级资格。以绿色饭店评定为抓手,推出我市首批22家绿色旅游饭店,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饭店完善产品体系,提高整体竞争力。
乐途旅游:请您谈一下07年肇庆旅游将会有怎样的规划?在新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又会有怎样的举动?
今后,我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工作全局,以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进一步转变旅游发展观念,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增强旅游发展活力,提高旅游发展质量,逐步把肇庆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为构建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下列工作:
(一)加强规划衔接。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空间跨度大,涵盖了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要把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要统筹协调好资源开发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关系,使各资源开发与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系统、环境生态、文化宗教场所、土地开发利用、交通发展、森林公园、城乡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促进资源开发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以《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为先导,以千里旅游走廊为主线,着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全市旅游发展要强化 “三心一环,三区三带”的总体布局结构。三心:一个增长极--肇庆中心城区,两个次中心--怀集县与德庆县;一环:五百公里环市路为纽带的千里旅游走廊;三区:中心城市综合旅游区、岭南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区、绥江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区。三带:西江文化休闲旅游带。绥江生态休闲旅游带、贺江观光休闲旅游带。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广肇梧”、“广四怀”两条黄金旅游热线的打造工作。
(三)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旅游功能,包括端州区、鼎湖区及高要市,主要整合发展山水城市观光、康体度假、会议商务、生态观光休闲等旅游产品。充实挖掘七星岩、鼎湖山的旅游内涵,推进鼎湖山老鼎生态游、夜星湖、城市旅游购物街区、高星级酒店、梅庵景区、阅江楼景区、凤凰生态旅游区、砚洲岛、羚羊峡-烂柯山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第二,加快西江贺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包括德庆县和封开县。整合发展以文化观光和自然观光见长,兼具生态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产品。积极推进龙母民俗文化村、盘龙峡水寨养生基地、封开大斑石地质公园、千层锋景区、广信文化园、黑石顶森林公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第三,加快绥江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区的开发,包括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整合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乡村旅游、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古法造纸第一村、玉器天光墟、邓村古法造纸项目、竹乡美食城、古水画廊休闲胜地、花山十里长湖、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蓝钟温泉旅游区、大稠顶生态旅游区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健全旅游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完善实施旅游发展扶持政策、旅游产业链支持政策、旅游市场的拓展营销政策等。首先,提升旅游道路路网升级,完善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等,在千里旅游大走廊内形成公路自驾车线路、自行车道、徒步游道相结合的旅游道路体系,市域内部旅游交通和景区内部交通形成环线,各道路体系衔接紧密。第二,加快汽车旅馆、自驾车旅游服务站、汽车营地的规划建设。第三,积极引进、培训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高级人才,抓好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对导游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考核、绩效挂钩制度。设立旅游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建立专家库,就全市旅游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讨论,增加旅游开发的科学性。第四,推进我市旅游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初步建立完善的旅游技术标准工作体系,使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产业配套发展。以“三个最适宜”发展战略为指导,全面加快旅游服务功能完善配置,培育复合型旅游大产业。首先,加快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大力倡导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旅舍”、“农民旅馆”、“学生旅馆”、露营木屋帐篷等适合大众旅游者的住宿设施。适当建设高星级酒店或主题酒店,以适应高档商务、会议和度假客人的需求。第二,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培育观光游览型、田园采摘型、传统农耕型、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及乡村民俗文化型等乡村旅游产品。第三,促进旅游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建设若干餐饮文化和风味小吃开发集中街区,挖掘保存有特色的佳肴美食,恢复一些古代珍宴,扶植传统饮食老字号餐馆,大力发展地方小吃和旅游纪念食品。科学布局旅游购物网点,建设一些特色旅游商品市场以及能够反映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购物(步行)街。根据本地旅游商品资源条件,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开放端砚制作等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作坊,由游客参观游览,参与制作和购买。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整合,打造旅游文化系列精品,形成肇庆特色旅游文化效应,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娱乐中心,增加适合大众参与的娱乐项目。把健身、休闲、观光等结合起来,开展体育健身旅游,例如登山、探险、摄影、漂流、自行车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提高产品的游客参与性,有效延长旅游产业链。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