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包过程中偶发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
1)、 背部衬垫贴近身体的部分,除了中间有一道凹槽,其他地方都是很光滑的,这应该就是花岗岩所说的?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平滑防皱的背带表面有效去除了“热点”,但贴近骨架的部分,反而有颗粒装的凹凸。看到多个品牌的背包在背部衬垫贴近身体的部分做成颗粒状凹凸,以增加散热和提高舒适度,为何花岗岩反其道行之?经与安飞龙联系 ,确认贴近骨架的部分有颗粒装的凹凸,是为了防止背包和骨架之间发生活动从而发生重心偏移;贴近身体的部分都是光滑的,是为了增加背负舒适度,因为花岗岩的背包是靠动态调整平衡的,所以不需要在背负牺牲舒适性。
2)、骨架的背面,粘上了一层东西,应该是用来粘魔术贴的,但背部衬垫却没有相应的魔术贴,甚是奇怪。
4、肩带
先看看花岗岩自己的肩带性能描述:
背包肩带采用3D 外形设计,因此可完全适应不同体形并可与背负者的肩膀、脖子以及背部形成良好的接触而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所有的肩带采用“支点”技术缝合在包体之上,这就保证了肩带可以完全附和背负者肩膀的自然角度。肩带采用的衬垫材质既不是很硬也不会很软并且填充在肩带之内,这虽然在生产过程中要花去更多的时间,并且不像其他品牌背包那样把衬垫缝死,但这正是花岗岩优于其他品牌的地方:花岗岩这样的制作工艺避免了肩带磨伤使用者的肩膀。肩带的外部衬垫采用太空泡沫(EVA)和网状过滤膜,外部施以加厚防皱润滑的抗撕涂层,这可使背带与背负者肩部接触的部分空气保持通畅因而不会出现温度过高和汗液无法挥发的现象。肩带有两种宽度和四种长度尺寸。
肩带的手感很好,也很贴合肩膀。至于“3D 外形设计”和“支点技术缝合”偶对这两个概念没有切身的体会。
5、腰带
先看看花岗岩自己的腰带性能描述:
标准/远征背包带
标准/远征背包带是除了Stratus Latitude 背包之外所有Cirrus、Stratus 系列背包的标准配置。它被设计用来背负大量负载并且不失舒适性,它不但具有以上背带的所有特性,在尺寸上也更宽,并增加了花岗岩独有的巡航控制功能。巡航控制功能可让使用者动态调整背包重心从而将花岗岩支点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所有这些功能只需通过调整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即可实现,非常简单。
标准型的背包腰带就是在轻型的腰带外加了高强度塑胶外衬,在负重时,塑胶外衬可在腰部及臀部上方依照使用者的体形塑造出适合身体曲线的圆弧,从而有效分散重力,保证背包的稳定性和背负的舒适性。后面的负重徒步测试中将会谈到此款腰带的表现。
“巡航控制功能”此时在我脑海中还只是一个概念,其后在小五台上,才发现这个东东的重要性。
6、ACCESS系统和双重紧固带系统
还是先看看花岗岩自己的功能描述:
乍看上去,花岗岩的背包好像和其他牌子的没什么区别,但当你打开它的双向双拉链前脸,你会看见它的内部紧固带系统,这才是花岗岩与众不同之处。它具有两个侧翼,每个侧翼都连接于背包的内壁,他们由3 条水平松紧固定带连接,你可以打开任何一个固定带来拿取你需要的物品而不必把其他物品也一同折腾出来。
偶自己的背包中,很多物品都是用塑料袋包扎的,拍出来实在太难看,还是用花岗岩自己的图片吧。
花岗岩的ACCESS系统和双重紧固带系统,是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之外最为出色的设计,彻底告别了装麻袋的打包模式,打包和取物的确相当的方便。
三、负重测试
背负已经调节得比较适合自己的体型,实际的表现就等着在小五台上测试了。出发前,偶准备了6升淡水、2瓶脉动、4听啤酒、一个4KG的西瓜……可惜西瓜太脆,一碰就裂开了,来不及再买,只能匆忙出发前往马甸三夫集合。司机迟到了2个多小时,十点半才从马甸出发,时间多多,就进三夫称了一下背包,毛重25KG。开始爬山时,
我们的行程大概是:
7月15日早上3:50开始爬山(为了测试负重,从两个MM那里借了3瓶水塞进了背包,大概2KG),10点左右到东台2800营地,10:50出发去北台(用的是FZ4500的头包,装了1.25升水+1瓶脉动+相机等),12:30到北台顶,14:30到东台,23:00到达西沟1700营地(期间为一个MM减负大概5KG,因过量负重脚腕有点儿受不了,在一个小时左右后,又转给了别的XD);7月16日9:30出发,走出小五台(因帮一MM减负,背包的负重还是在20KG以上)。本次活动为绿野2.5级。
经过2天的负重测试,偶谈一下对此包的亲身感受,还是从上往下说:
1、头包捆扎带的设计,真是非常贴心和舒服,在偶塞了近3KG物品的情况下,无任何“驼背”的现象,回头偶就准备把家里别的腰包给转手了!但捆扎带有些过长了,飘飘遥遥的,虽然狠漂亮,但有点儿多余了,或许这么长的捆扎带还能有别的作用?回头再研究一下。
2、 偶弯腰抬头时,后脑勺可以非常舒适的放在头窝里,头窝和整个背负骨架塑为一体,不论背包如何装载、装载多少都不会压迫头部和颈部,它能使所背负的荷载全部移至背部而不是颈部。我多次试背osprey crescent和aether不同背负的包包,一直没找到这么舒适的感觉。
3、肩带很贴合身体,没有磨胳膊的现象,也没感觉到肩膀承受很大的压力。经过两天的负重,偶的肩膀没出现红、肿现象,但肩膀很累,知道三天后才恢复正常。可能原因是近两个月没负重了,体力下降,这次背得过重了,也有可能是背负调节的还不够好。
4、在前倾时,能感觉到整个背负都贴在背部,均匀地分散背部压力,压力不会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大大降低肌肉出现疲劳和酸痛的机会。全塑背板轻且相对柔软,能自动地调整出符合脊椎曲线的背负模式,并能吸收每走一步所带来的振动。两天负重下来背部没有任何不适。
5、之前我也担心,包包中塞满了物品后,正面的两根拉链会受力过大,实际使用中发现,在双重紧缩双重紧固带系统的6道紧固带的帮助下,再加上面板使用的是弹性面料,除非有意做破坏性测试,否则两根拉链绝对不会出现受力过大的情况。外部的三根压缩带,还可以作为装备外挂带使用。
6、由于花岗岩背负骨架和包体相对独立,“巡航控制功能”可以使得包体紧紧的和背负骨架贴在一起,调节起来也非常简单,即花岗岩使用手册中所说的“可让使用者动态调整背包重心从而将花岗岩支点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所有这些功能只需通过调整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即可实现,非常简单。”通过这两天的负重,“巡航控制功能”已经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合拢腰带前,先要将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放松,合拢并调整好腰带,再将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适度拉紧。
1)、 背部衬垫贴近身体的部分,除了中间有一道凹槽,其他地方都是很光滑的,这应该就是花岗岩所说的?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平滑防皱的背带表面有效去除了“热点”,但贴近骨架的部分,反而有颗粒装的凹凸。看到多个品牌的背包在背部衬垫贴近身体的部分做成颗粒状凹凸,以增加散热和提高舒适度,为何花岗岩反其道行之?经与安飞龙联系 ,确认贴近骨架的部分有颗粒装的凹凸,是为了防止背包和骨架之间发生活动从而发生重心偏移;贴近身体的部分都是光滑的,是为了增加背负舒适度,因为花岗岩的背包是靠动态调整平衡的,所以不需要在背负牺牲舒适性。
2)、骨架的背面,粘上了一层东西,应该是用来粘魔术贴的,但背部衬垫却没有相应的魔术贴,甚是奇怪。
4、肩带
先看看花岗岩自己的肩带性能描述:
背包肩带采用3D 外形设计,因此可完全适应不同体形并可与背负者的肩膀、脖子以及背部形成良好的接触而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所有的肩带采用“支点”技术缝合在包体之上,这就保证了肩带可以完全附和背负者肩膀的自然角度。肩带采用的衬垫材质既不是很硬也不会很软并且填充在肩带之内,这虽然在生产过程中要花去更多的时间,并且不像其他品牌背包那样把衬垫缝死,但这正是花岗岩优于其他品牌的地方:花岗岩这样的制作工艺避免了肩带磨伤使用者的肩膀。肩带的外部衬垫采用太空泡沫(EVA)和网状过滤膜,外部施以加厚防皱润滑的抗撕涂层,这可使背带与背负者肩部接触的部分空气保持通畅因而不会出现温度过高和汗液无法挥发的现象。肩带有两种宽度和四种长度尺寸。
肩带的手感很好,也很贴合肩膀。至于“3D 外形设计”和“支点技术缝合”偶对这两个概念没有切身的体会。
5、腰带
先看看花岗岩自己的腰带性能描述:
标准/远征背包带
标准/远征背包带是除了Stratus Latitude 背包之外所有Cirrus、Stratus 系列背包的标准配置。它被设计用来背负大量负载并且不失舒适性,它不但具有以上背带的所有特性,在尺寸上也更宽,并增加了花岗岩独有的巡航控制功能。巡航控制功能可让使用者动态调整背包重心从而将花岗岩支点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所有这些功能只需通过调整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即可实现,非常简单。
标准型的背包腰带就是在轻型的腰带外加了高强度塑胶外衬,在负重时,塑胶外衬可在腰部及臀部上方依照使用者的体形塑造出适合身体曲线的圆弧,从而有效分散重力,保证背包的稳定性和背负的舒适性。后面的负重徒步测试中将会谈到此款腰带的表现。
“巡航控制功能”此时在我脑海中还只是一个概念,其后在小五台上,才发现这个东东的重要性。
6、ACCESS系统和双重紧固带系统
还是先看看花岗岩自己的功能描述:
乍看上去,花岗岩的背包好像和其他牌子的没什么区别,但当你打开它的双向双拉链前脸,你会看见它的内部紧固带系统,这才是花岗岩与众不同之处。它具有两个侧翼,每个侧翼都连接于背包的内壁,他们由3 条水平松紧固定带连接,你可以打开任何一个固定带来拿取你需要的物品而不必把其他物品也一同折腾出来。
偶自己的背包中,很多物品都是用塑料袋包扎的,拍出来实在太难看,还是用花岗岩自己的图片吧。
花岗岩的ACCESS系统和双重紧固带系统,是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之外最为出色的设计,彻底告别了装麻袋的打包模式,打包和取物的确相当的方便。
三、负重测试
背负已经调节得比较适合自己的体型,实际的表现就等着在小五台上测试了。出发前,偶准备了6升淡水、2瓶脉动、4听啤酒、一个4KG的西瓜……可惜西瓜太脆,一碰就裂开了,来不及再买,只能匆忙出发前往马甸三夫集合。司机迟到了2个多小时,十点半才从马甸出发,时间多多,就进三夫称了一下背包,毛重25KG。开始爬山时,
我们的行程大概是:
7月15日早上3:50开始爬山(为了测试负重,从两个MM那里借了3瓶水塞进了背包,大概2KG),10点左右到东台2800营地,10:50出发去北台(用的是FZ4500的头包,装了1.25升水+1瓶脉动+相机等),12:30到北台顶,14:30到东台,23:00到达西沟1700营地(期间为一个MM减负大概5KG,因过量负重脚腕有点儿受不了,在一个小时左右后,又转给了别的XD);7月16日9:30出发,走出小五台(因帮一MM减负,背包的负重还是在20KG以上)。本次活动为绿野2.5级。
经过2天的负重测试,偶谈一下对此包的亲身感受,还是从上往下说:
1、头包捆扎带的设计,真是非常贴心和舒服,在偶塞了近3KG物品的情况下,无任何“驼背”的现象,回头偶就准备把家里别的腰包给转手了!但捆扎带有些过长了,飘飘遥遥的,虽然狠漂亮,但有点儿多余了,或许这么长的捆扎带还能有别的作用?回头再研究一下。
2、 偶弯腰抬头时,后脑勺可以非常舒适的放在头窝里,头窝和整个背负骨架塑为一体,不论背包如何装载、装载多少都不会压迫头部和颈部,它能使所背负的荷载全部移至背部而不是颈部。我多次试背osprey crescent和aether不同背负的包包,一直没找到这么舒适的感觉。
3、肩带很贴合身体,没有磨胳膊的现象,也没感觉到肩膀承受很大的压力。经过两天的负重,偶的肩膀没出现红、肿现象,但肩膀很累,知道三天后才恢复正常。可能原因是近两个月没负重了,体力下降,这次背得过重了,也有可能是背负调节的还不够好。
4、在前倾时,能感觉到整个背负都贴在背部,均匀地分散背部压力,压力不会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大大降低肌肉出现疲劳和酸痛的机会。全塑背板轻且相对柔软,能自动地调整出符合脊椎曲线的背负模式,并能吸收每走一步所带来的振动。两天负重下来背部没有任何不适。
5、之前我也担心,包包中塞满了物品后,正面的两根拉链会受力过大,实际使用中发现,在双重紧缩双重紧固带系统的6道紧固带的帮助下,再加上面板使用的是弹性面料,除非有意做破坏性测试,否则两根拉链绝对不会出现受力过大的情况。外部的三根压缩带,还可以作为装备外挂带使用。
6、由于花岗岩背负骨架和包体相对独立,“巡航控制功能”可以使得包体紧紧的和背负骨架贴在一起,调节起来也非常简单,即花岗岩使用手册中所说的“可让使用者动态调整背包重心从而将花岗岩支点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所有这些功能只需通过调整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即可实现,非常简单。”通过这两天的负重,“巡航控制功能”已经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合拢腰带前,先要将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放松,合拢并调整好腰带,再将腰部稳定器的固定带适度拉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