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重走徽商之路,体验徽商故里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重走徽商之路,体验徽商故里_重走徽商之路,体验徽商故里_乐途旅游网

重走徽商之路,体验徽商故里

  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记者全程跟踪“2006重走徽商路大型励志文化之旅”。

  随着励志之旅的大型车队穿行于古徽州的山水之间,车队一行人在感受着古徽州的古香古色,风格独特的民居、祠堂、牌坊的同时,又沉浸在徽文化所带来的厚重历史当中。徽州典型的白墙黑瓦依稀勾勒出了当年田园诗般的寂静画面,而不平凡的徽商就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写就了绵延300多年儒商文化的恢宏巨著。作为安 徽的骄傲,徽商用诚实守信和开拓进取将中国商业文明和儒家文化融合成一段辉煌印记,踏着徽商足迹抚今追昔,崛起中的安徽如何写下新时代的篇章?塑造怎样的新徽商精神?

  行走唐模

  11月2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歙县棠樾牌坊群和鲍家花园。棠樾牌坊群坐落在歙县城西十多华里的棠樾村头,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活生生地体现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跟随导游介绍,仿佛让人进入了几百年前的明清社会。

  其中一个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导游介绍,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鲍家花园,原是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庄园,是当时“江南三大私家名园”。太平天国年间,因战乱而毁坏。如今,已是一位林姓的人在经营,“古风今尚在,新景更迷人”,已是“盆景无双地,园林第一家”。

  历史上,古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廷珪、朱熹、胡雪岩、胡适、陶行知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谈;“以商入仕,以仕保商”,尤其是在这程朱理学的故乡,妇女受封建的“节烈”观念影响,在歙县众多的牌坊之中得以生动体现。

  在唐模村口,一条小河汇聚西上游的筠溪和上川两条溪流,这就是“檀干溪”,河中每隔一段都有高高的石级使得水流得很慢,当地人介绍,古徽商人认为时间就是财富,截住水流就截住了时间,也留下财富。

  电影《天仙配》中,扮演千年月老的那棵槐荫树,依然矗立在唐模村口,在时空的轮回转换中见证了徽商的兴衰。如今,它的月老之手又在徽商历史与安徽发展之间为我们搭起了思考的桥梁。在唐模举办的《新时代徽商与新徽商精神》的论坛上,徽学研究专家、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朱万曙作了《老徽商的精神资源与新徽商的文化姿态》的主题发言,新徽商应该学习古徽商具有的敢于吃苦、开拓、诚信、回报社会的优秀品质,由于古徽商人生定位受传统观念左右,新徽商应思考社会角色的价值转变,塑造诚信、开放、创新、崛起的安徽精神。

  江西婺源

  11月28日下午,从花山谜窟启程,近三个小时的盘山路,我们的车队来到了江西婺源。该地处皖、浙、赣三省边界,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故乡,素有“书乡”、“茶乡”、“山乡”、“水乡”之称。婺源县历史上属于古徽州,是典型的“徽州文化”区。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秋口镇李坑村。昏暗的天色,更显得这个古村的宁静与古色古香。青石路、老樟树、白墙黑瓦,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象。记者行走在婺源的李坑与晓起时,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生活味很浓,村民怡然自得。村民在穿村的河流中洗涮,村口的田地里长满着绿油油的葱、蒜、油菜、萝卜。导游小姐告诉记者,每年春天时,村里到处都是金黄色的油菜花,跟古村相映成趣,非常漂亮,吸引游人拍照留念。

  走访唐模、甚至宏村时,记者却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那里似乎缺少生活气息,商业味太浓。记者发现唐模村有好几亩田地被收回,一位村民解释说,这里准备栽种银杏树。银杏树可谓是唐模村镇村之宝,大大小小的银杏树随处可见,一棵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银杏树更是村子的“风水之地”。唐模村或许是想将银杏树作为“镇村之宝”。但不要忘了,自然而然形成的村民生活与耕作方式,对外地人特别是城里人,有强大的吸引力。青石路、老樟树、白墙黑瓦、保存完好的宅院、村民纯朴的生活方式,或许是徽州古村落州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黟县宏村里,到处都是手工艺店,甚至还有商业一条街,卖衣服,开饭店,甚至连银行都有了,很有乡镇的味道。这个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民间故宫”,伴随着《卧虎藏龙》走向世界 ,还应该还以真身,毕竟,这样的建筑、人文能保存完整,太不容易了。

  绩溪龙川

  近日,绩溪县龙川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确认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月29日,重走徽商路行走团也来到绩溪龙川。

  龙川,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对峙,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自东晋胡氏迁居此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我们一行先后参观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胡炳衡故居等景观。胡氏宗祠总面积1564平方米,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于一体,享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美誉。游客接待量2005年接待41万人次, 2006年将达到50万人次。

  都说湖村是个风水宝地,因为村北有一千年古墓,据史料记载,该古墓是现任国家领导人的祖墓(二十五世祖)。祖墓坐落于龙形山之首,村里还有两口古井,很像龙的两个眼睛,面对海拔千米的七姑山,墓顶有一株千年的苦槠树,虽经风雨侵袭,依然根深叶茂,老而弥坚。 该村一位妇人告诉记者,以前有风水“专家”来测量,都说风水好。该村人口不足千人,但近百岁的老人有二十几位,这些老人至今身体硬朗,有的甚至还能下地干活。记者见到一位90高龄老奶奶,她当时正在炉子上烧白菜,老人现在一个人住,子女都在外面工作,由于她耳朵不太好,加上湖村方言一点听不懂,记者也无法更多了解她和古村的故事了。

  该村的民间文娱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至今仍保留着皖南最早的舞台吊景和堪称江南绝活的秋千抬阁。

  踏上古道

  当徽杭古道险峻的江南第一关已在记者脚下的时候,看着狭窄而陡峭的石路,才真正体会到古老的徽商人“穷则思变”,无数的徽商都是在“十三四岁”从这里被“丢出去”的,他们走出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徽商之路。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学者胡适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这条700多年的古路也见证了一代代徽商曾经的辉煌。

  “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出于谋生的需要,古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商路的艰险、异地的陌生,无不从肉体到精神折磨他们,但徽州人素以“勤以山乏,能寒暑,恶衣食”,许多人“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正是他们这种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经历和勇气,为徽州人树起了不朽的“徽骆驼”纪念碑。

  徽商到清朝中叶,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清末开始走向没落。绩溪徽商的兴起比徽州其他县要晚一些。据史书记载,大约在明代中叶,绩溪徽商才兴起,到清末蔚成大观。绩溪徽商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红顶巨商胡雪岩、徽墨名家胡开文、茶商胡炳衡、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等等。

  记者一行来到胡雪岩纪念馆,在馆里,以漫画的形式描述了他传奇的一生。我们了解到这位传奇人物是怎样从钱庄的跑堂伙计,成为那个时代里富可敌国的商人。

  胡雪岩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他当时结识了落魄的“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王北上“投供”加捐需要资金,胡雪岩认定他将来必有出头之日,没有经过老板同意,私自将钱庄的500两银票送给王,最终胡被赶出钱庄。后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胡雪岩说,“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会做生意”。

  最终胡雪岩发迹致富,成为活财神。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绩溪县委书记赵敏生告诉记者,古时绩溪徽商每当背着盘缠出门闯天下时,临行前总要留下两个“记家饣果”,以示对故乡眷恋之情。家乡每有兴教办学,修桥补路,赈灾济困,扶贫助弱等活动,绩溪徽商都会视同家事,慷慨解囊,用心灵和物质来回报哺育他们的故乡。

  安徽航佳集团董事长姚民和,就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当代徽商。他孤儿出身,从卖棒冰、贩山货到兴办民营缫丝厂,勤劳创业,信义营商,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缫丝、房地产、旅游、酿酒和矿泉水生产的总资产超亿元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姚民和乐善好施,每年回报社会的公益性捐助达60多万元。

  赵敏生说,近年来,绩溪政府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的新“绩溪牛”精神,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重走徽商路,也是在研究、挖掘优秀徽商精神。徽商创造了徽文化,今天的我们也能创造新文化,传承徽商精神精华,铸造现代新徽商精神,振兴安徽。”

  □本报特派记者 娄阳(来源:江淮晨报)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