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雨诺新加坡专栏:福康宁山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沿着香料园的小径一路走,不觉已经下到山腰。我看到一片由矮墙圈起的绿地,白色的哥特式拱门虽然不高但是很雅致。进入拱门,就来到了Fort Canning Green。刚才见到的矮墙,从里面看,竟然嵌入了一块块的墓碑。原来在1822到1865年间,这里曾经是基督徒的墓园。1970年代墓园荒废,大部分坟墓都被移走,而墓碑则被嵌入围墙里作为纪念。曾经埋葬在此的600多基 督徒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华人。今天在墓园的一角,还可以见到几座基督徒的坟墓静静躺在那里。

  虽然笼罩在昔日墓园的阴影下,但是这座花园称得上是非常壮美。站在绿油油的草场中央,遥望山头福康宁中心纯白端庄的丽影,草场中的小径呈现出对称的“Ω”型,烘托出一种简单的整体美。让人恍若置身种植园主的大庄园,身着紧身衣裤的骑手正纵马从你身边彬彬有礼地走过。

  对称地,在绿地的另一边,也有一座同样的拱门。出了拱门,穿过东盟雕塑园(ASEAN Sculpture Garden)再迂回向山顶,我来到了福康宁中心(Fort Canning Center)的正门。

  这座建筑只有两层楼高,但是宽度很长,给人稳重结实的感觉。它建于1926年,原本是英军军营,后来逐渐退去了军事色彩,成为壁球场,现在它是一座艺术中心,不但有小型的新加坡历史文物展览,还提供舞蹈、烹饪课程。伴随着舞蹈教室传来的琴声,我穿过一层大厅,沿着洁白的石阶走下来,现在我已经置身于刚才远远看见的大庄园之中。

  在院子里的树荫下,有着一些很有趣的建筑。一对不到一人高的圆顶石塔,紧紧并肩站立,造型一致但其中一座稍大。这两座石塔看上去很像是一对夫妻的合葬墓碑,但有介绍说:它们是由新加坡早期建筑师George Coleman(1795-1844)设计的,建造时间和目的不祥,估计是休息用的凉亭。就在它们旁边,又肃立着一座白色哥特式建筑,有一层楼高,看上去是个供人休息的凉亭,实际上却是一座纪念碑,而且是为了纪念一个仅有5个月生命的婴儿!纪念碑修得像房子那么大,凉亭却只有阿猫用的尺码,叫人怎能不想到《国产007》里的经典对白呢。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