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紫水呈祥海棠桥

[日期:2007-06-01] 来源:《走进南宁》  作者: [字体: ]
  伴着花香,我们走进县城。西隅有一条香稻溪。据说古时候,这条水溪的两岸田野广种香稻,溪边栽种着一片片海棠花。每当海棠盛开的季节,花色将溪水映成紫色,溪里有一股紫色水流在静静流淌,古人称为“紫水呈祥”。香稻溪流人郁江的溪口,横着一条长32米、高8米。宽4米的单拱青石桥,古朴、坚固,如长虹饮涧。每逢郁江洪水暴涨,桥面浮土不但冲刷不去,反而增高。无论阴天晴天,傍晚 桥畔都要笼上轻雾或洒下小雨,使游客和情侣们舍不得离去,古人称这景色为“海棠暮雨”。这就是海棠桥。海棠桥建于南宋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初是木桥;清代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把木桥改建为石桥,至今已有330年的历史。

  海棠桥是因为被称为文学界赫赫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编管横州时,面对满溪海棠,吟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名句而扬名海内的。北宋绍圣四年间1097年)曾担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的秦,被贬谲到湖南郴州后,又被编管到横州,寄寓在县城西北登高岭上的浮槎馆。一年之后,又被流放到广东雷州。秦观在横州写下了《醉乡 春》、《月江楼》、《浮槎馆书事》等脍炙人口的诗词。他赞美横州“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把横州当做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浮槎馆办义学,收徒授业,促进中原与边睡文化的交流。横县历代人民对秦观“爱之不忘”,于是修建了海棠公园,并在园内建了淮海相、淮海书院、怀古亭、海棠亭(古人称为 “槎亭秋眺”),树秦观塑像,寄托着对词人永久的怀念。我们 看到来塑像前草坪上倘祥的除了一般的游客外,更多过往的则是赶牛的牧童、出耕的农民和打鱼的渔翁。这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一种难得的环境与氛围。因为这样的气氛,似乎展现了秦观当年在横州的生活情景。

  海棠公园南临郁江。顺着秦工塑像的目光望去,只见宽阔的江面上烟波迷茫,令人心中顿涌思潮。当年秦观离开湖南郴州,是坐船走水路从湘江如桂林,顺漓江下梧州,再由梧州逆郁江上横州的。后来改徒雷州,也是坐船顺郁水下梧州而雷州的。想当年,船小蓬漏,风雨飘摇,行速缓慢,又有差役押送,看左右山岭重重,听前后鹧鸪声声,他在离开横州一年多之后的放还途中,经藤州(今广西藤县)时,边溘然离世。秦观这位一代词人就这样永远放下了笔杆。

  郁江流经海棠桥前,河道弯曲如新月初上,江水清幽迂回似银带轻风,古人称为“月江澄练”。当年秦观登上月江楼(又名横浦楼),对着满江风月高吟:“仙翁看月三 百秋,江波日去月不流。”他回想晋元帝时,避暑横州的高土董京在横搓江遇上仙翁的故事,称赞月江之水日夜不息地东流,惟有这一弯新月是永远流不去的。他向明月袒露了自己的旷达胸襟,吟成了对横州山水心驰神往的千古篇《月江楼》。

  海棠公园内有博物馆,陈列着建国以来横县出土的历史文物:西津贝丘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铲、石凿、石杆、骨针、骨族、鱼钩;西周的铜钟;汉代至宋代的铜鼓;各式钱币、陶器及其他文物。这些文物,显示了横县悠久的人文历史和骆越后人的伟大创造力。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