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浑源县城往东南走4公里,车子便到达恒山西北坡脚下。
恒山的西北侧,是一道长达30多公里、高度超过千米以上,倾角达70度左右的断层,所以从北面往南看恒山,它仿佛是从地面挺出来似的,那绝壁十分壮丽。
车子穿过金龙峡谷之后,便向东拐上盘山公路,过龙凤亭,抵达停旨岭。据说这里便是秦始皇登临恒山时,恒山道士下山迎接的地方。后来,历代皇帝封禅或送祭文,这停旨岭都成了 接送点。
从这里北望,可以遥遥看见高耸的恒山主峰南壁,在松柏掩映中,幢幢红墙黄瓦的宫殿式建筑依着山峰隐现。
从停旨岭开始,踏上古人开凿的石板小径,晨雾不断飘来,令人有一种一步步踏入云中的错觉,难怪这段小径被称为“十里步云路”。
过了大字岭,便看到“恒宗”两个石刻大字,前行不到一里,路旁石壁上赫然写着“虎风口”三个大字。前面路口豁缺,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峡谷,山风呼号而来,那声音势如虎啸,果然是“虎风口”的气派!
更有趣的是前面的果老岭,那一行行三寸深的小圆石坑,传说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恒山炼丹修道,他的坐骑上山下山印下了这些印记,所以后人称之为“果老仙迹”。上山的游人们喜欢踩着这些石窝走,据说这样可以“沾上一些仙气”。
传说灵石从飞石窟
飞落在舜帝面前
从这里仰望,恒山主峰上的大小祠庙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林荫曲径,回身攀石阶抵达飞石峰绝壁腰际的一个天然大石窟前。只见约200平方米的洞内,好像是一个方形院落,三面环壁,一面临崖,这个飞石窟,就是恒山十八景之首的“幽窟飞石”。
窟内建有北岳寝宫,本来它是恒山的旧主庙,即北岳正殿,也是恒山最早的古建筑,后来让位于新主庙,成了北岳大帝夫人的寝宫。
关于这个飞石窟,历史上流传着一个“灵石东飞”的故事,传说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来到恒山下,一块巨石从飞石窟破岳而飞,在舜帝面前坠落,于是舜帝就把这块灵石命名为“安王石”。过了五年,舜帝巡至今河北省曲阳县,被大雪阻住去路,只能遥遥祭祀北岳恒山,不料这块灵石又飞到了曲阳。于是后人便在曲阳飞石上建了另一处北岳庙。后来历代的许多帝王也都前往曲阳的北岳庙祭祀恒山。
恒山大殿建于明代
悬清康熙题写御匾
从飞石窟往西北走,一路上有白云堂、玄井亭、十王殿、马神殿、紫薇阁,层层叠叠的,都是道教的庙观,供奉道教的各路神仙。
山路逶迤曲折,经过紫芝峪,穿过高悬“人天北柱”匾额的崇灵门,一道陡斜的103级石阶,一直通往恒宗殿。
恒宗殿是恒山主庙,俗称朝殿或者恒山大殿,它位于恒山主峰的阳坡山腰处,是明代弘治十四年时奉孝宗皇帝的圣旨而修建,其规模十分宏伟。
走入大殿,迎面是高大威严的北岳大帝金身像。神座的上方悬挂着清朝康熙皇帝的御匾,上书“化垂悠久”四个大字。
从大殿往东北方向走,经过白龙王堂,大概要费两个小时的时间,便登临恒山极顶。
恒山极顶天峰岭上立了一块石碑,刻着“北岳恒山顶,海拔2017米”的字样。从极顶的西面下去,经过南天门,有一座高高的悬崖叫“会仙崖”,崖的半腰有一座“会仙府”,庙里塑了27尊神仙像:正中是福、禄、寿三星,两旁是道家所说的上、中、下八个仙洞里的24位神仙,其中当然包括人们熟悉的“八仙”。
仙殿外有玉皇阁和御碑亭。殿前东西两侧的崖壁上,刻满了宋、辽、金、元、明、清诸代名人赞颂恒山的摩崖题刻,其中以明代人题刻的“天地大观”和“壁立万仞”的笔势最为雄浑,每个字的高度都超过一丈。
从会仙府往西,便是恒山名景琴棋台了,这块约两、三平方米的狭窄之地,嵌在峭壁间,岩石上凿了一个棋盘。此地传说是仙人会聚抚琴对弈之处。
供奉九天圣母的九天宫,就在离琴棋台不远处,由于它是人们求嗣问子的地方,所以香火十分旺盛。
从恒山上下来,回到金龙峡谷,一定不能错过在峡谷中的悬空寺。
悬空寺建在一面陡峭的绝壁半腰,有40多间楼阁,楼梯栈道迂回曲折,像一座迷宫,如果没有导游指引,就会不辨东西,错失许多佳景。
这座奇妙的古建筑,建于北魏初年,距今大约有1400多年历史。虽然这期间经历了无数风雨,甚至强烈的地震,但它的基本框架却一直完好地“悬挂”在崖间,成为人间的一个奇迹。
恒山的西北侧,是一道长达30多公里、高度超过千米以上,倾角达70度左右的断层,所以从北面往南看恒山,它仿佛是从地面挺出来似的,那绝壁十分壮丽。
车子穿过金龙峡谷之后,便向东拐上盘山公路,过龙凤亭,抵达停旨岭。据说这里便是秦始皇登临恒山时,恒山道士下山迎接的地方。后来,历代皇帝封禅或送祭文,这停旨岭都成了 接送点。
从这里北望,可以遥遥看见高耸的恒山主峰南壁,在松柏掩映中,幢幢红墙黄瓦的宫殿式建筑依着山峰隐现。
从停旨岭开始,踏上古人开凿的石板小径,晨雾不断飘来,令人有一种一步步踏入云中的错觉,难怪这段小径被称为“十里步云路”。
过了大字岭,便看到“恒宗”两个石刻大字,前行不到一里,路旁石壁上赫然写着“虎风口”三个大字。前面路口豁缺,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峡谷,山风呼号而来,那声音势如虎啸,果然是“虎风口”的气派!
更有趣的是前面的果老岭,那一行行三寸深的小圆石坑,传说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恒山炼丹修道,他的坐骑上山下山印下了这些印记,所以后人称之为“果老仙迹”。上山的游人们喜欢踩着这些石窝走,据说这样可以“沾上一些仙气”。
传说灵石从飞石窟
飞落在舜帝面前
从这里仰望,恒山主峰上的大小祠庙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林荫曲径,回身攀石阶抵达飞石峰绝壁腰际的一个天然大石窟前。只见约200平方米的洞内,好像是一个方形院落,三面环壁,一面临崖,这个飞石窟,就是恒山十八景之首的“幽窟飞石”。
窟内建有北岳寝宫,本来它是恒山的旧主庙,即北岳正殿,也是恒山最早的古建筑,后来让位于新主庙,成了北岳大帝夫人的寝宫。
关于这个飞石窟,历史上流传着一个“灵石东飞”的故事,传说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来到恒山下,一块巨石从飞石窟破岳而飞,在舜帝面前坠落,于是舜帝就把这块灵石命名为“安王石”。过了五年,舜帝巡至今河北省曲阳县,被大雪阻住去路,只能遥遥祭祀北岳恒山,不料这块灵石又飞到了曲阳。于是后人便在曲阳飞石上建了另一处北岳庙。后来历代的许多帝王也都前往曲阳的北岳庙祭祀恒山。
恒山大殿建于明代
悬清康熙题写御匾
从飞石窟往西北走,一路上有白云堂、玄井亭、十王殿、马神殿、紫薇阁,层层叠叠的,都是道教的庙观,供奉道教的各路神仙。
山路逶迤曲折,经过紫芝峪,穿过高悬“人天北柱”匾额的崇灵门,一道陡斜的103级石阶,一直通往恒宗殿。
恒宗殿是恒山主庙,俗称朝殿或者恒山大殿,它位于恒山主峰的阳坡山腰处,是明代弘治十四年时奉孝宗皇帝的圣旨而修建,其规模十分宏伟。
走入大殿,迎面是高大威严的北岳大帝金身像。神座的上方悬挂着清朝康熙皇帝的御匾,上书“化垂悠久”四个大字。
从大殿往东北方向走,经过白龙王堂,大概要费两个小时的时间,便登临恒山极顶。
恒山极顶天峰岭上立了一块石碑,刻着“北岳恒山顶,海拔2017米”的字样。从极顶的西面下去,经过南天门,有一座高高的悬崖叫“会仙崖”,崖的半腰有一座“会仙府”,庙里塑了27尊神仙像:正中是福、禄、寿三星,两旁是道家所说的上、中、下八个仙洞里的24位神仙,其中当然包括人们熟悉的“八仙”。
仙殿外有玉皇阁和御碑亭。殿前东西两侧的崖壁上,刻满了宋、辽、金、元、明、清诸代名人赞颂恒山的摩崖题刻,其中以明代人题刻的“天地大观”和“壁立万仞”的笔势最为雄浑,每个字的高度都超过一丈。
从会仙府往西,便是恒山名景琴棋台了,这块约两、三平方米的狭窄之地,嵌在峭壁间,岩石上凿了一个棋盘。此地传说是仙人会聚抚琴对弈之处。
供奉九天圣母的九天宫,就在离琴棋台不远处,由于它是人们求嗣问子的地方,所以香火十分旺盛。
从恒山上下来,回到金龙峡谷,一定不能错过在峡谷中的悬空寺。
悬空寺建在一面陡峭的绝壁半腰,有40多间楼阁,楼梯栈道迂回曲折,像一座迷宫,如果没有导游指引,就会不辨东西,错失许多佳景。
这座奇妙的古建筑,建于北魏初年,距今大约有1400多年历史。虽然这期间经历了无数风雨,甚至强烈的地震,但它的基本框架却一直完好地“悬挂”在崖间,成为人间的一个奇迹。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