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整治收官,杭州西湖别开生面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
  新华社杭州10月2日电 (记者冯源、方益波) 杭州市2002年起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今年国庆推出了整治后的灵隐、龙井和吴山三大景区。游人发现,梳理后的三大景区面貌一新。

  在此之前,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在2002年完成了南线景区整合,2003年建设了杨公堤景区(西湖西进)、新湖滨景区和梅家坞茶文化村,2004年完成了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的西湖十五景,2 005年又进行了两堤三岛的八个项目建设。此次推出的三大景区整治是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

  灵隐添琴韵

  在千年古刹灵隐寺西侧山中,一座几乎与之同龄的寺庙焕然一新,这就是以佛教音乐文化著称的永福寺。

  永福寺历代高僧名士辈出,其中以明末清初的东皋心越禅师最为著名。

  重建的永福寺一改寺庙沿中轴线铺陈的规则,为了给古树名木让路,四重一脉的建筑散落在丛林雾蔼中。第二进迦陵讲院的主要殿堂就是有音乐厅功用的梵籁堂,寺里将组建心越琴社,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第三进则是心越纪念堂,集中展出心越禅师的20多幅图片和诗词书法作品,凸显一代高僧的传奇人生,也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提供平台。

  永福寺重修过程中还发现并修复了清末大学士瞿鸿禨的墓地,为了保护这座晚清重臣之墓,寺院的福泉禅院调整了院址。

  灵隐景区的整治范围总面积257.7公顷,在专家论证和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新推出了“灵隐三十二景”,今年国庆期间推出的是包括永福寺在内的12处景点,其余景点尚在整治中。其余的20处景点中最著名的要算“三生石缘”, 它以唐朝名士李源和圆泽和尚在此三生践约而得名。

  龙井茶文化

  以茶叶和茶文化著称的龙井景区做了一番大扫除。园林部门修复了破损的采茶古道,打通了封堵的水系,而整治重点则是乾隆皇帝命名并题诗的“龙井八景”。

  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和杭州市档案馆展示过一批清朝密档,档案显示,龙井茶之所以名扬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清朝初年浙江进贡宫廷的名录里并无龙井茶的踪影,而到了乾隆一朝,龙井茶成了每年的例贡。

  乾隆皇帝嗜好喝茶,六次巡游江南中有四次到了龙井,题下了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等“龙井八景”。

  在“过溪亭”西南面,一处依坡势而修,绵延100多米的诗碑廊展示了乾隆的32件诗作,其中有8件乾隆手书真迹从首都博物馆复制,9件拓片来自浙江省图书馆资料库。

  相隔不远的“乾隆与茶文化陈列室”则展示了按1比1复制的《乾隆南巡图》(杭州部分),反映乾隆南巡的《策马图》、《法驾卤簿》等清朝宫廷画作,以及乾隆在杭州期间的记录。

  整修后的龙井八景名家手笔也随处可见。方圆庵是北宋高僧辩才和尚居住的地方,著名词人秦观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中秋后的一天省亲路过杭州,特意前往龙井拜访辨才,写下了散文《游龙井记》。大书法家米芾读后挥笔成书,并立碑于龙井。到了晚明时期,另一位大书法家董其昌游玩龙井时看到碑石已缺,重新书写了一遍。

  吴山民俗大观

  吴山是西湖群山中唯一嵌入市区的山,杭州城隍庙就修建在这座山上。由于城隍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这里逐渐成为杭州民俗文化的中心之一。

  历史上的吴山庙会是西湖周围规模最大、举办时间最长的庙会,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吴山庙会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消失,1986年和1992年曾经一度恢复举行。

  9月30日至10月20日,吴山庙会举办。庙会开幕当天,按照传统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城隍菩萨逛庙会” 巡游。庙会上展现了中幡、空竹、踩高跷、竹马迎亲、弈城花鼓等绝技绝活,杭州小热昏、金华道情和绍兴莲花落等地方戏曲,还有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和中医中药等项目。风味小吃区里出现了消失多年的馄饨担子。

  吴山庙会的举办区域包括了此次整治中建立的民俗休闲区。在2006年的整治中,搭建建筑被全部拆除,有50年以上历史的民居进行了整修,形成了1500多平方米的大碗茶区块,作为市民晨练、喝茶和遛鸟的场地。

  在大碗茶区块附近的林间空地上修起了一座戏台,作为吴山庙会的主要区域,并且设置了纪念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钱唐郡为杭州的纪念石。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浓厚吴越文化色彩的伍公庙也修复一新。据《史记》记载,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后,遗体被抛江中,化身为钱塘江潮神,百姓在吴山上立祠祭祀。两千年间伍公庙屡毁屡建,目前整修的是清代遗存下来的建筑。伍公庙分为神马门、香殿和寝殿三进格局,庙中全文刻写了《史记·伍子胥列传》,设立了北宋、元、清等朝代对伍子胥封祀的祭文,还绘制了“过昭关一夜白头”、 “伐楚报父兄之仇”等表现伍子胥生平的连环画。(完)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