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印象”借名导品牌 张艺谋名字含金量多重

[日期:2007-06-01]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 [字体: ]
  电影《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相继推出,现在又忙着拍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雪山篇相继出炉,《印象·西湖》也将于今年十一与观众见面——在接受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之职后,张艺谋已身兼五职(另为《印象·丽江》总导演、《印象·西湖》总导演、音乐剧《秦始皇》导演、《满城尽带黄金甲》导演)……难道张艺谋会“分身术”? 张艺谋曾在央视节目中说,在《印象·刘三姐》中“我其实就是挂了个名,主要工作都是他们做的。”

  从一开始,“张艺谋在国外拍千里走单骑,怎么同时导演《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雪山篇排演时,张艺谋才去过三次?”“与其说张艺谋是《印象》系列的总导演,不如说他是挂个名!”……种种强烈的质疑就从未停止。现在《印象》系列由阳朔而丽江,而西湖,也许还会有《印象XX》,在已经有很多人并将有更多人冲着“张艺谋”三个字去看《印象》系列时,有必要追问:张艺谋究竟对《印象》系列做了多少具体工作?记者近期赴阳朔、丽江、杭州、北京实地进行了调查,发现投资者确实很看重张艺谋这个品牌。电影制片人张伟平先生更则毫不讳言:投资者就是想贴“张艺谋”的标签!

  印象张艺谋

  三个“印象”:没法限制张艺谋

  《印象·刘三姐》

  张艺谋很少现身

  演员:主要是“助手”给我们排练

  “我们接触的都是张艺谋的助手。”5月15日下午,记者从赶往阳朔时,意外碰到《印象·刘三姐》中的演员小谢,他说,在3年多前开排时,“天天都练,一天下来累得腰疼……张艺谋那两个助手更辛苦。”他又说,那段时间,王潮歌、樊跃就住在当地,每天带大家排练。“特别是王潮歌,一个女的,却那么吃得苦,有时候嗓子都吼哑了,弄得我们都不好偷懒。”原来在演员眼中,同为总导演的王潮歌、樊跃却成了张艺谋的“助手”!那张艺谋是否亲自带他们排练呢?小谢说:“他怎么会带我们排练?有这两个助手啊!他还是很来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下午匆匆来,看看表演,和大家合个影,第二天就匆匆离开。”

  “除了当地村民,大部分演员是我们艺校的学生。”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印象·刘三姐》开排后,张艺谋来得很少。张艺谋来时,一般就会当场排演给张艺谋看,然后张艺谋会给两位“助手”王潮歌、樊跃交代哪些地方通过了,哪些地方还要改进……“感觉他像一位考官……”她说。学校的学生也证实:平时是王潮歌樊跃在带领他们排练,而王潮歌、樊跃不在时,则还有王潮歌、樊跃的助手在现场带队排演。“他们导演班子的助手很多,大大小小有20多个吧,张艺谋当然用不着亲自上阵,只有很少时候张艺谋来可能对我们说几句。”她们说。

  公司:没法限制张艺谋来多少次

  随后,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一位韦姓部门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不可能限制张艺谋每年来多少次,他说:张艺谋就是牛,他跟其他人不一样。

  韦经理说,公司和王潮歌、樊跃是约定了在正式演出前要在现场长期带演员排演,以确保演出质量。而事实上,王潮歌、樊跃也都是在排练阶段几乎长时间地吃住工作在当地,几乎天天带演员排演。“就是后来正式演出了,对他们也有约定——我记得是他们两位好像是一年至少要来八次吧。”“但张艺谋是大导演,他的主业是电影。”韦先生说,张艺谋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忙碌的电影拍摄日程,决定了公司不可能规定他一年来多少次,只能请他尽可能在有机会就来:“执行的事主要还是靠王潮歌、樊跃他们。”随后,韦经理又说:长期在外拍电影的张艺谋更多的是靠电话、传真与王潮歌、樊跃沟通讨论,进行“遥控”“把关”。

  《印象·丽江》

  高层重视“张艺谋”品牌

  演员:我们只见过张艺谋三次

  “看到过张艺谋,但他好像没怎么给我们现场排练过。”5月19日上午10时许,记者匆匆赶到玉龙雪山下的《印象·丽江》雪山篇表演现场时,演出结束的小卢、小余等几名演员刚理完演出服装。他们说,张艺谋基本上没直接带领演员排练过。“平时给我们排练的是王潮歌、樊跃。”

  “我们记得见过张艺谋三次。”他们说,记忆中,张艺谋很少到排演现场来,记得的三次分别是:去年排练开始时,张艺谋来了一次,“那次主要是和新闻记者见面,让大家拍照”;“然后是前两个多月来了一次,当时来了就让我们演给他看,看完他就和王潮歌、樊跃商量去了,也没和我们说什么”;“再有就是这次五一期间我们公开试演那天,他来了看了演出在记者面前说可以打80分。他来和大家合影倒是很方便,但没直接指导我们该怎么演。”

  公司:《印象·丽江》=张艺谋+丽江

  印象丽江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先生接受采访时,断然否认张艺谋是挂虚名,并说张艺谋在前期创意上与王潮歌、樊跃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在确定演出地点时也是张艺谋拍板的。但后来又说:“他有电影要拍,当然不可能随时在排练现场带演员排练,更多的是通过电话与执行层交流,更多的业务执行是靠下面。”而记者了解到,在“下面”执行的就是同为总导演的王潮歌、樊跃。

  刘先生说:“外面包括演员说张艺谋只来了三次,肯定不准确,应该有10次左右,只不过平常来主要是高层沟通,有时就在会议室讨论商量,演员不一定见到他,所以不了解。”他说,在创意阶段张艺谋常和王潮歌、樊跃在北京开会商量,经常整天一起讨论。而后,他又表示,张艺谋在节目排练到关键阶段时也会来,并说去年春节前张艺谋就专程到丽江来审查排练质量,面对当时公司方面希望在春节期间开始演出的急切要求,张艺谋看了排演后认为还不成熟,所以公司方面最终听从张艺谋的安排而没有追求尽快赚钱。

  “当然,张艺谋的品牌很重要。”刘先生说,在他看来张艺谋这个品牌在《印象·丽江》中不可低估,甚至占有首要的地位。他说:“什么是《印象·丽江》?说穿了就是张艺谋加丽江。”他表示,哪怕是搞得完全一样,如果不是张艺谋的名头在前,吸引力肯定大为逊色,并说公司在这方面肯定也是有商业考虑的。

  而在6月4日下午,刘先生得知记者的报道可能对印象系列及张艺谋有影响时,又打电话称“张艺谋全程参与了《印象·丽江》的导演工作,并称希望记者不要报道,或者“慎重”报道。

  《印象·西湖》

  还未开排就知张艺谋来得少

  5月21日,记者赶到杭州岳庙对面西湖边时,发现一片水面被一人多高遮挡板封闭起来,已被排空了湖水的地方正在紧张施工——记者了解到:这就是《印象·西湖》将来正式演出的场地。“现在排练还没开始,当然导演也就没过来。”杭州印象西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位部门经理接待了记者,但显然对记者的来访很警惕,才说一句就赶紧当面打电话问公司方面应以什么口径对待记者,随后说:"公司方面最近没有宣传安排。"

  随后聊天中,这位经理透露:《印象·西湖》项目的演员招募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某地(始终不肯透露具体地址)进行常规训练,而正式的排练要等舞台建好以后才会开始。“到时候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他们三位都会来的。当然主要还是王潮歌、樊跃他们来现场导演,到时候他们应该是长时间就住在这里了。”而对张艺谋,“公司不可能要求他随时都在这里,这样要求也不现实。”

  他表示:在《印象·西湖》排练时,张艺谋主要可能是在排演关键阶段来看看,把一下关。

  通过广西云南浙江三地调查,除尚未正式排演的《印象·西湖》外,记者发现:演员都说张艺谋很少给他们排戏,而公司方面也在强调张艺谋“电话遥控”外,不得不承认:相比王潮歌和樊跃,张艺谋确实很少到现场……

  记者随后采访了《印象》系列打造团队的两位核心人物王潮歌、樊跃,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将采访要求发给了正在澳大利亚的电影圈“大腕”、新画面公司老总张伟平……这些在电影和现场表演两个方面与张艺谋零距离接触者,将如何破解张艺谋的神奇“分身术”?

  质疑张艺谋

  电影拍不停 《印象》接连出

  “《印象·刘三姐》排演期间,张艺谋正忙着拍《十面埋伏》,一会儿在万里之外的乌克兰,一会儿又在重庆永川,除非他是孙悟空会分身术,一个他到处拍电影,一个他在阳朔导《印象·刘三姐》!”……早在《印象》系列的开篇《印象·刘三姐》公演前,张艺谋这个“总导演”只是挂名的质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么张艺谋为《印象》系列究竟做了工作?他有多少时间在现场排练?让我们先来看看张艺谋拍电影的日程表和《印象》系列排演日程表:

  《十面埋伏》:2003年9月11日张艺谋率剧组在乌克兰开机拍摄;2003年11月7日,剧组回京;2003年12月18日,张艺谋率剧组人员抵达重庆永川的茶山竹海外景地。 2004年1月14日最终封镜。

  《千里走单骑》:中国部分:2004年11月19日开拍(云南丽江);2005年1月10封镜。日本部分(镜头占全片20%左右):2005年2月15日开拍(秋田县男鹿半岛);2005年2月24日封镜。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年3月11日宣布开机,近期仍在浙江横店拍摄。

  《印象》系列排练日程表:2003年8月16日《印象·刘三姐》举行开排仪式;2003年10月黄金周期间,《印象·刘三姐》开始对外试演;2005年6月《印象·丽江》雪山篇完成演员招募,开始排练;2006年5月7日,《印象·丽江》雪山篇开始对外试演;《印象·西湖》将在不久开始正式排练,并计划今年10月推出……

  对照几个日程表可以发现:在《印象·刘三姐》排练期间,张艺谋一直忙于电影《十面埋伏》的拍摄工作;而在《印象·丽江》雪山篇排练期间,他的主要精力又放在了《千里走单骑》的准备和拍摄上。而在即将开排的《印象·西湖》和《印象·丽江》古城篇上,目前仍在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还有其他职务在身的张艺谋能例外地抽出更多时间到现场导演排戏吗?

  像《印象·刘三姐》这样的大型演出,张艺谋却很少在现场做导演工作,而主要靠另两位总导演王潮歌、樊跃在现场指挥演员排演,那张艺谋怎么做这个“总导演”的?是否真如他说的仅是个挂名?

  调查张艺谋

  王潮歌樊跃:“铁三角”难分你我

  5月24日下午4时许,记者对王潮歌、樊跃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后,发现:作为在《印象》系列中与张艺谋紧密搭档,以致被外界把他们与张艺谋一起称为“铁三角”的这两位《印象》系列核心人物,虽然非常强调张艺谋对前期创意有很多贡献,而说到排演上,在不得不说张艺谋确实很少到现场后,只有强调张艺谋总是通过电话和传真与他们沟通,对排练进行“遥控”。

  有质疑是因为太多人不了解

  樊跃说,之所以现在有很多媒体质疑张艺谋是否只是挂名导演《印象》系列,是因为只看到了后期排练时张艺谋忙于拍电影,时间上与这边排练有冲突很少到排练现场。“实际上我们之间的合作开始得很早。”

  樊跃说,最初梅帅元(《印象·刘三姐》制作人)就找他和王潮歌商量搞博敖亚洲旅游论坛闭幕表演时,是在桂林象鼻山搞一场水上歌舞剧《欢乐漓江》,而在他们接下这个项目前,梅帅元一直有在桂林山水中搞一个长期性演出的想法,并早在1998年就与张艺谋碰了头。“当时张艺谋并没有确定是否参与。”但在2002年11月博敖亚洲旅游论坛结束的闭幕式表演时,梅帅元专门请张艺谋来到演出现场,观摩了整场演出后,“张艺谋显得很激动,他连连说‘有创意!’随后就下定决心要一起搞接下来的《印象·刘三姐》项目了。”

  “当天晚上的演出完了,我们和张艺谋、梅帅元就碰在一起,什么别的都没说,直接就讨论起该怎么接下去搞长期的演出了。”王潮歌对此说,那天张艺谋显得很激动,和大家一直讨论这次表演中的成功之处,讨论如何还可以做得更好,而要搞长期性的演出要怎么办……就在那场讨论中,他们商量出了一个概念“山水实景演出”——这将是一个结合当地的山水人文环境,与以前有过的表演形式迥然不同的大型演出。

  三个人的思想火花难分你我

  张艺谋究竟在《印象》系列中起到了多大作用?

  樊跃说,张艺谋在《印象》系列中做出了很多关键性的具体决策和创意,对保证演出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印象·刘三姐》中,对外江的利用。”樊跃说,开始时《印象·刘三姐》只计划利用漓江水面的内侧进行渔火表演,但张艺谋在看了效果后,认为仅仅是在内侧水面表现渔火显得气势不够,同时也感觉在视觉上缺乏呼应,最后拍板决定:在外侧江面上也安排一组渔火,内外两相呼应的效果在排练中一下展现出优势来。

  “在画面的调配上,善于运用色彩的张艺谋也有重要贡献,你看刘三姐中色彩的大胆运用就能感觉到他的作用。”樊跃说。此外,他说表演快结束前那一段牵真牛出场也是张艺谋建议加上的。“他做电影导演的很多东西也被成功地用到了这上面。”樊跃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张艺谋对《印象》系列做了很多工作,有的是他一个人的贡献,有的是我们三个人共同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已经分不清是谁的了……”

  “他对我们也有指导作用。”樊跃说,在不少关键的难题上,张艺谋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讨论、一碰撞,火花就出来了。”他说,也不能说问题都是张艺谋遥控解决的,但张艺谋的资历和智慧确实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他的精力很好,可以说是罕见的精力旺盛。”樊跃说,很多次都是张艺谋刚从片场抽身飞来,一到排练地连休息都顾不上就看排练情况,看完就和他们一起讨论排练中哪些好,哪些还需要提高。“常常讨论到深夜,很多问题就讨论清楚了。”

  后期更多靠电话沟通

  “事实上,当张艺谋决定要做这个项目之后,他就投入了很多心血。”王潮歌说,大家更多看到的是张艺谋总是忙碌于一部新片与下一部新片的拍摄工作,但张艺谋的性格是:如果不感兴趣就不做,“他决不会用挂名的方式去砸自己的招牌。”

  “后来正式排练了,张艺谋确实来得很少。”王潮歌说,由于《印象·刘三姐》排练期间,张艺谋忙于拍摄电影《十面埋伏》,所以无法像她和樊跃那样长期驻守在阳朔排练现场,直接对演员进行指导排练。“但他确实随时都关心着排练的进展。”她说,即便是张艺谋带剧组在乌克兰紧张拍摄《十面埋伏》期间,张艺谋在结束每天的电影拍摄工作后,都要打电话给他们,询问有关《印象·刘三姐》排练的进展,然后在电话中出主意确定继续排练的方案。

  但在6月4日下午,记者再次拨通王潮歌的电话,希望了解张艺谋在《印象》系列中的相关影响力问题。结果王潮歌一听觉得记者的报道方向可能“不对”,顿时着了急。她连连说张艺谋还是经常去排演现场的,经常亲自带演员排练,并说其中的演员换了一拨又一拨,可能记者找的演员并不了解全部情况。当记者问她张艺谋究竟在排演期间去了多少次现场时,她说“太多了,我都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她急切地说:如果没有张艺谋,《印象·刘三姐》就搞不出来,《印象》系列也就无从谈起了。

  标签张艺谋

  投资者要的就是“张艺谋”三个字

  5月24日,记者与张艺谋电影的制片人、新画面公司的张伟平联系,希望了解他对张艺谋在电影之外导演《印象》系列等问题的看法,但由于他正在澳大利亚,无法取得联系。随后记者通过张伟平的助手平小姐转达了采访请求。5月31日早上,记者得到平小姐的电话通知:张伟平已经得到记者的采访要求,并就此作了简短回复。随后,平小姐通过网络将张伟平的回复传给了记者,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张伟平直截了当地说:投资者看重的就是“张艺谋品牌”,投资者拉张艺谋去就是为了贴上张艺谋这个“标签”以提高市场认知度和节省大量广告费用。

  以下是传来的张伟平回复内容原文:

  我和艺谋以前探讨过这个话题,在《印象·刘三姐》最早期,梅帅元也请我和艺谋亲自去过广西,但那是最早期,还没定王潮歌他们。像《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和《印象·西湖》这些项目艺谋实际上参与的并不多。

  但是因为这些旅游项目在推向市场的时候,非常需要借助一个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平台来带动旅游消费,众所周知,艺谋这几年的电影在国内外取得了空前的轰动效应,他的电影品牌的成功引起了这些旅游项目投资者的极大兴趣,因为“张艺谋品牌”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很多旅游项目都希望能够贴上这个“标签”,只要贴上这个“标签”,就可以提升它的市场认知度,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广告宣传的投入。

  但是艺谋也不是万能的,电影才是他的主业,这些事情既不是他的专业,也不是他的特长,只能说是他的业余爱好,充其量是他的第三产业,所以,他不一定是中国做这件事最好的导演,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导演,但是他是中国惟一的由于电影的成功,给他带来这个地位的导演。

  但随后,记者通过网上聊天进一步询问平小姐相关问题,没想到的是,她在承认张伟平先生的回复是通过张伟平确认的之后,却突然显得有些犹豫。

  以下是网上对话(略有删节):

  成都商报:那张伟平先生的意思是张艺谋并没有为《印象》系列做什么具体工作?

  平(稍后几分钟):据我们张总说,具体工作还是做了一些的,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他们还是想利用张艺谋这个品牌。

  成都商报:那在《印象·刘三姐》上呢?当时的日程表显示他主要在乌克兰拍《十面埋伏》啊?等他回来的时候,《印象·刘三姐》都开始试演了。

  平: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成都商报:可否给我一个张艺谋本人的电话以及他身边助手的电话?我还是想尝试与他联系,避免报道不好带来对双方的麻烦。

  平(稍后几分钟):电话现在这个阶段不方便给你,抱歉。文字是张总确认过的,不要删改。导演也去过几次广西……导演的主业是电影,那个阶段不会天天在那儿。

  由于记者无法与张艺谋本人联系,尚无法了解张艺谋本人对此有什么说法。但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我们虽不能否认张艺谋对《印象》系列所做的贡献,但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在《印象》系列排演中,更多的具体工作确实如张艺谋自己曾说的“主要是他们(王潮歌、樊跃)完成的。”而张伟平关于“贴标签”的说法,不能说完全否定了张艺谋的贡献,但至少说明了文化市场上,“贴标签”的广泛市场和众多投资者们擦得雪亮寻找商机的眼睛……

  在文化市场上,有多少“贴标签”的现象?圈内人如何看待“贴标签”现象?“贴标签”在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时,伤害的是谁?我们该如何面对越来越多的“贴标签”现象?敬请关注本报明日的后续报道。

  “张艺谋”三个字的含金量

  有报道称: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该报道中对张艺谋的年薪估计是一个亿!而在2005年2月的一个关于张艺谋的报道中提到,在张艺谋牵手《云南映象》为某啤酒拍摄广告的价格高达500万!而早在2004年11月的一个报道中,“张艺谋”三个字背后,张艺谋的个人收入、产品价值、品牌价值加起来竟然高达40亿!

  且不去估计张艺谋的身价究竟值多少,但我们确实看到在贴上了“张艺谋品牌”的《印象》系列中,没有一个不是上亿的:《印象·刘三姐》更是号称投资3.5亿!正如张伟平所说,投资商很看重张艺谋的品牌号召力,那么贴上张艺谋这块“标签”后,他们双方的是否获取了满意的回报呢?就此,记者分别与王潮歌、樊跃进行了交流,但两人都只说他们三人都是冲着项目去的,是项目有意思,所以才投入其中。而对于三人在《印象》系列中的利益问题,他们都没有说什么。

  而在阳朔调查时,记者就此专门问了广西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一位韦姓部门经理。

  成都商报:张艺谋他们在《印象·刘三姐》中是如何获取报酬得?

  韦经理:这是公司的高层商业机密。

  成都商报:是一次性付酬吗?

  韦经理:一次性付酬的方式可能不合适。

  成都商报:那么是……

  韦经理:一次性的也有吧,应该还有好多方式,具体我不太清楚,这是公司高层的事……

  而后,记者了解到:目前《印象·刘三姐》的表演已经近700场,而据介绍“几乎是场场爆满”,“今年五一还出现一天连演三场的盛况”,一场的观众多达2800人左右,按照最低票价188元算,一场的收入也有50万元左右,700场的收入在3.5亿元左右……如果按照韦经理的说法不只是一次性付酬,那么除开庞大的演出日常开支之外,纯收入也应该是相当巨大的,而相信投资商决不会忘记“张艺谋”品牌的影响力,支付给张艺谋的酬金应该不菲……

  而记者在丽江采访时,印象丽江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伟也明确否定对张艺谋是采取一次性付酬方式。 同时,他对《印象·丽江》的市场很有信心:“现在已经收费了,上座率还是在六成以上,等进一步提高后正式公演肯定没问题。”

  虽然“高层商业机密”无法获知,但从以上的情况已经可以看出,双方应该都很满意。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