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郡,唐设羁靡州,南诏时设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腾冲的第二天,一早,躺在酒店的床上。
一束狭长的光束透过窗帘进入了屋内,屋内 渐渐亮了起来。这光将空气中飘逸的尘土微粒照亮,倾斜在屋中,神秘至极,犹如天梯……
我就这么看着,不忍拉开窗帘,天透亮,直至光束消融。
腾冲,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的一个词。于是,就有了渐渐疲惫的10余小时的从昆明至腾冲的车程。
北海湿地
对湿地,我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在男性诗人的眼中,湿地是“雌性”的,在女性评论家的眼中,湿地是“温床”,在我的语言中,湿地已以一种母性形象出现。也许,这就是湿地本该有的“形象”。
人们把湿地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有资料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于我来说,似乎太专业了一些,但她的那种包容和温润,是否就是一种母性的体现呢?据说,北海湿地是云南最大的火山堰塞湖,是云南省惟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
我的1月湿地之行,由一对美丽的母女相陪。慧兰大姐和她的可爱的女儿珊珊。一直在昆明读书的珊珊,不久前中专毕业了,在家等着就业的消息。慧兰大姐开着车,在刚刚还是阳光普照转而又是连绵小雨的天气里,去北海湿地,因为我和珊珊坚持说,这种天去湿地,人少。
在明净的水面波光粼粼,大片的草地一直蔓延到山脚下。这大片的草地其实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由各种水草的根须经过千万年的生死串结而成,厚度大约在1米,被称为“草排”或“海排”。珊珊说,我们不走正门,跟着住在附近的居民从田埂上进“草海”,这样可以省不少钱。换上高帮雨鞋,我们一路踉踉跄跄地走向草海,珊珊最终还是“脚陷泥地”,这就是为了省钱而付出的代价。
太静、太美,鸟不鸣,云不走,仿佛时光沉滞,只有我们的小船在移动。坐船来到一块已开辟为活动区的草排边,试探着踏上这貌不惊人的草排——惊呼声中,只觉得草排在晃动,人在往下陷,湖水从周围涌过来,从草丛中冒上来,不一会儿,站立之处便下落为坑,积水为潭了。兴奋的我,不用船家的搀扶,一路“狂奔”,突然一腿下沉,与草底的湖水“肌肤相亲”。仪态顿失的我,待提起灌满了水的雨鞋时,却大笑起来,惹得矜持的船家也和我们一起大笑。
我们就在这船上和岸上(草岸)游着,水草、被遗弃的渔网及里面的三条小鱼、还有隐在草排上钓鱼的男人,全都成了我们感兴趣的对象。时间一直在走,船家在我们的额外付出后,也一直开心地陪着我们给我们讲湿地的故事。她说,原来的湿地有现在的两个大,后来被填海种地毁掉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4、5月的草海最美,开满了紫色的鸢尾花,还有很多鸟,8月则开满白色的野花,如仙境一般美丽。现在季节不对。为了环保及安全,草海里分片对游人开放,可以在指定的水草上行走,其他地方还有竹片搭建的栈道可供游客穿行于草地上,游客也可划船。
湿地初看以为是沼泽地,其实大不一样,最不同的就是湿地当中的水草是整片地浮在水面上的。比如在北海的水草,成片成片的,通常有一米多厚,所以人走到上面一点没事,掉不下去,像踩泥潭和沼泽一样的感觉,可水草下面水深却有十几米,所以不知底细的人还当水很浅,以为草是长在水底的。当地人经常把分开的一小片草地当船来划,捕鱼虾。
此时,阳光露出了她依旧的笑脸,暖暖的。雨歇,草岸上升腾起氤氲的雾气。
珊珊对我这远道而来的“嬢嬢”颇感兴趣,就如同我对她的母亲感兴趣一样。温婉的姑娘告诉我,她的母亲就是本地人,出生在一个在大江边的偏僻但美丽的小山村。母亲读了医校,做了一名医生,后来,遇到了从浙江来腾冲开矿做林村生意的父亲,一个曾经的军人,就嫁给了小她几岁的这个外乡人。她一边抚养着幼小的弟弟,代行母责,自己也生下了一儿一女,同时帮丈夫打理生意,几年下来,他们成为在腾冲能排得上名次的“富人”。儿女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她将他们全送往昆明,从小学到中学。如今,珊珊的小舅舅也从北京读完大学回到腾冲,成了一名税务干部,还带回来了一个大学同学做“媳妇”,也是一个江浙人。珊珊自己的哥哥不是很爱读书,于是,母亲就买了一大块地,建了一个在当地比较好的酒店,准备交给哥哥打理,哥哥最近也定下了一个媳妇,是在昆明工作的腾冲人。而珊珊呢,母亲希望她能走出去,最好今后能去杭州定居,这样,父亲就可以一了叶落归根的愿望了。
可爱的珊珊这么一直说着,我似乎感觉慧兰大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充实丰满起来,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妻子。我来此之前曾听我的朋友也是慧兰大姐的朋友讲的一个故事:与丈夫共同创业的大姐得知丈夫将100万借给了一个有生意往来的另一个女人,而更得知,那个女人曾经与丈夫关系极为密切。最终,这钱无法回来时,丈夫要与那个女人“对簿公堂”。她回了老家几天,之后,她对丈夫说,算了吧,这事就结束了,那个女人也很艰难。
我一直不明白她如何能做到如此程度,也许她也经历过极为复杂的内心的煎熬,但她还是这么做了。这就是母性吧,那么无私那么无所求,又那么地坚忍包容。
“快看快看,水鸟”,珊珊兴奋地叫了起来,我的眼神投向了远处。大山环抱的这一汪湖水,在冬天,一片成熟的黄色,不张扬不耀眼。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却又发生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在车里织着毛衣等我们的大姐,只是说了一句:“耍了这么久,肚子饿了吧?”
有人告诉我北海湿地最美的季节不是现在,而我想,她最美的东西已经为我所捕捉到了,不是用我的相机。
现在的珊珊已经是一名边防武警战士,而她的母亲在家中正为儿子的婚事忙碌着
腾冲的第二天,一早,躺在酒店的床上。
一束狭长的光束透过窗帘进入了屋内,屋内 渐渐亮了起来。这光将空气中飘逸的尘土微粒照亮,倾斜在屋中,神秘至极,犹如天梯……
我就这么看着,不忍拉开窗帘,天透亮,直至光束消融。
腾冲,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的一个词。于是,就有了渐渐疲惫的10余小时的从昆明至腾冲的车程。
北海湿地
对湿地,我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在男性诗人的眼中,湿地是“雌性”的,在女性评论家的眼中,湿地是“温床”,在我的语言中,湿地已以一种母性形象出现。也许,这就是湿地本该有的“形象”。
人们把湿地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有资料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于我来说,似乎太专业了一些,但她的那种包容和温润,是否就是一种母性的体现呢?据说,北海湿地是云南最大的火山堰塞湖,是云南省惟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
我的1月湿地之行,由一对美丽的母女相陪。慧兰大姐和她的可爱的女儿珊珊。一直在昆明读书的珊珊,不久前中专毕业了,在家等着就业的消息。慧兰大姐开着车,在刚刚还是阳光普照转而又是连绵小雨的天气里,去北海湿地,因为我和珊珊坚持说,这种天去湿地,人少。
在明净的水面波光粼粼,大片的草地一直蔓延到山脚下。这大片的草地其实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由各种水草的根须经过千万年的生死串结而成,厚度大约在1米,被称为“草排”或“海排”。珊珊说,我们不走正门,跟着住在附近的居民从田埂上进“草海”,这样可以省不少钱。换上高帮雨鞋,我们一路踉踉跄跄地走向草海,珊珊最终还是“脚陷泥地”,这就是为了省钱而付出的代价。
太静、太美,鸟不鸣,云不走,仿佛时光沉滞,只有我们的小船在移动。坐船来到一块已开辟为活动区的草排边,试探着踏上这貌不惊人的草排——惊呼声中,只觉得草排在晃动,人在往下陷,湖水从周围涌过来,从草丛中冒上来,不一会儿,站立之处便下落为坑,积水为潭了。兴奋的我,不用船家的搀扶,一路“狂奔”,突然一腿下沉,与草底的湖水“肌肤相亲”。仪态顿失的我,待提起灌满了水的雨鞋时,却大笑起来,惹得矜持的船家也和我们一起大笑。
我们就在这船上和岸上(草岸)游着,水草、被遗弃的渔网及里面的三条小鱼、还有隐在草排上钓鱼的男人,全都成了我们感兴趣的对象。时间一直在走,船家在我们的额外付出后,也一直开心地陪着我们给我们讲湿地的故事。她说,原来的湿地有现在的两个大,后来被填海种地毁掉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4、5月的草海最美,开满了紫色的鸢尾花,还有很多鸟,8月则开满白色的野花,如仙境一般美丽。现在季节不对。为了环保及安全,草海里分片对游人开放,可以在指定的水草上行走,其他地方还有竹片搭建的栈道可供游客穿行于草地上,游客也可划船。
湿地初看以为是沼泽地,其实大不一样,最不同的就是湿地当中的水草是整片地浮在水面上的。比如在北海的水草,成片成片的,通常有一米多厚,所以人走到上面一点没事,掉不下去,像踩泥潭和沼泽一样的感觉,可水草下面水深却有十几米,所以不知底细的人还当水很浅,以为草是长在水底的。当地人经常把分开的一小片草地当船来划,捕鱼虾。
此时,阳光露出了她依旧的笑脸,暖暖的。雨歇,草岸上升腾起氤氲的雾气。
珊珊对我这远道而来的“嬢嬢”颇感兴趣,就如同我对她的母亲感兴趣一样。温婉的姑娘告诉我,她的母亲就是本地人,出生在一个在大江边的偏僻但美丽的小山村。母亲读了医校,做了一名医生,后来,遇到了从浙江来腾冲开矿做林村生意的父亲,一个曾经的军人,就嫁给了小她几岁的这个外乡人。她一边抚养着幼小的弟弟,代行母责,自己也生下了一儿一女,同时帮丈夫打理生意,几年下来,他们成为在腾冲能排得上名次的“富人”。儿女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她将他们全送往昆明,从小学到中学。如今,珊珊的小舅舅也从北京读完大学回到腾冲,成了一名税务干部,还带回来了一个大学同学做“媳妇”,也是一个江浙人。珊珊自己的哥哥不是很爱读书,于是,母亲就买了一大块地,建了一个在当地比较好的酒店,准备交给哥哥打理,哥哥最近也定下了一个媳妇,是在昆明工作的腾冲人。而珊珊呢,母亲希望她能走出去,最好今后能去杭州定居,这样,父亲就可以一了叶落归根的愿望了。
可爱的珊珊这么一直说着,我似乎感觉慧兰大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充实丰满起来,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妻子。我来此之前曾听我的朋友也是慧兰大姐的朋友讲的一个故事:与丈夫共同创业的大姐得知丈夫将100万借给了一个有生意往来的另一个女人,而更得知,那个女人曾经与丈夫关系极为密切。最终,这钱无法回来时,丈夫要与那个女人“对簿公堂”。她回了老家几天,之后,她对丈夫说,算了吧,这事就结束了,那个女人也很艰难。
我一直不明白她如何能做到如此程度,也许她也经历过极为复杂的内心的煎熬,但她还是这么做了。这就是母性吧,那么无私那么无所求,又那么地坚忍包容。
“快看快看,水鸟”,珊珊兴奋地叫了起来,我的眼神投向了远处。大山环抱的这一汪湖水,在冬天,一片成熟的黄色,不张扬不耀眼。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却又发生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在车里织着毛衣等我们的大姐,只是说了一句:“耍了这么久,肚子饿了吧?”
有人告诉我北海湿地最美的季节不是现在,而我想,她最美的东西已经为我所捕捉到了,不是用我的相机。
现在的珊珊已经是一名边防武警战士,而她的母亲在家中正为儿子的婚事忙碌着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