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袖珍古城大昌

[日期:2007-06-01] 来源:户外探险网站  作者: [字体: ]
  早就听说大昌古镇的“袖珍”:一座仅有3公顷的古城,但直到亲临现场,我才真正感受到古镇的“小”:站在长满枯草的东门,你可以看到西门的凄凉轮廓;而伫立在标志性的“丁”字街口,你似乎可以聆听到南门外发出千年哀叹的大宁河。

  也许,浓缩的都是精华。古镇虽“小”,但却承载了1700年的历史文化。生锈的铁锁,厚重的尘土,主人的离去多时,似乎暗示着古镇的凄凉落寞。古镇要 搬走了,但她能带走1700年的历史文化吗?

  薄雾中走进温家大院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远远的只能看见古镇的轮廓。路边田地里的油菜花即将开放,在乡间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乘坐两轮摩托车,在崎岖不平的山区泥巴路上颠簸了近30分钟,记者终于到达了大昌古镇东城门。据司机介绍,古镇距离巫山县城60公里,走水路要近三个小时,而到新城也有七八公里的路程。

  与之前所见到的新城不同,古镇的气氛明显安静了许多,庄重典雅之余不免有些落魄,甚至露出了破败和颓废。

  说是城门,实际上只剩下了一道残月形的轮廓,没有了城墙的衬托,孤零零的东城门更显凄凉。干枯的荒草和落叶覆盖着城门顶部,上面还长着一棵碗口粗细的杂树。

  穿过半圆拱形的门洞,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一直蜿蜒延伸到古镇深处。走在寂静的街道上,“嗒,嗒”的走路声在古镇回荡,记者不知这样能否唤起古镇的回忆。街道两旁临街老房飞檐翘壁,大多是明末清初的青砖砌造,双层屋檐,雕梁画栋,呈现出一种朴实的华美典雅,似乎暗示着昔日的繁华昌盛。

  这条名叫“解放街”的街道,总体布局呈“T”字形,东西长约350米,南北长约180米,是古镇唯一的街道,直接相通三个城门。同东门一样,西门也是残破不堪。

  在镇上随意走走,我看到街道两侧很多人家已经搬走,落满尘土的屋门紧锁,而剩下居民的生活仍然按部就班,似乎始终在延续着古镇上千年来的节奏,不为外界的干扰所改变。据说这里下一步的重点就是整体拆迁古镇,后按原样在新城复建,而在古镇总共48处明清建筑中,有35处保存完好需要“原样搬迁”,其中温家大院是古镇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

  沿着青石板小路,朝着南城门方向走,门牌号为解放街90号的温家大院就位于其中。屋门没有特别之处,只是“温家大院”的四字大匾更加引人注目。据主人温光林说,温家大院建于清朝,总共占地74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穿斗式结构,大院由门厅、正厅、后厅三部分组成,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距离温家大院约50米处就是南门,同样是一道残月形的轮廓,但门外的一对巨型石狮,虽然有些残缺不全,但似乎在向每个游人诉说着古镇历史的悠久和辉煌。更为惊奇的是,一棵两个人牵手才能抱住的黄桷树,生长在城门墙之中,早已与城墙融为一体。据一位李姓老奶奶说,这棵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在将来的搬迁中,这棵古树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