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探寻马陵古道 体验第一江山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位于新沂市南郊的马陵山风景名胜区,是苏北大平原上难得一见的山峦岗阜景观。涧深谷幽,山清水秀,乾隆皇帝曾发出“第一江山春好处”的感慨。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有听不完的传说,这里闪烁过远古的火种,这里弥漫过战争的烽烟,这里是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马陵山是纵贯鲁南、苏北的一座大山,绵延逶迤数百里,号称八百里马陵。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孙膑胜庞涓于此,属马 陵古道一部分。

  状如奔腾之势的马陵山进入新沂境内,已没有了它北起泰山时的雄伟和高大,也无黄山之奇妙,然而水各有源,山各有姿。它极具江南山水的灵动和清秀,在苏北大地上独具魅力。

  江苏省风景名胜区马陵山,古称司吾山,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黄花菜岭五座山峰组成,当地人称“五姊妹山”。群山之中,以峰山五华顶为主峰,海拔91.8米,山中苍松翠柏,茂林修竹,著峰险竣,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尽显大自然造化之妙。

  景区以蜒绵南北的五峰为主体,山中分布着大小七个自然湖泊,这里集中了花厅古文化遗址、项梁墓、乾隆行宫遗址、清翰林院学士徐用锡墓、皇娘墓、黄巢湖、三仙湖、三仙洞、泉潮律院遗址、禅堂寺、观音殿、古马陵道、抗日纪念碑亭、宿北大战纪念碑亭等6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中外游客,令人目不遐接,流连忘返。

  马陵山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从花厅古文化遗址和小徐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这里居住的人类,生活在五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1952年发现的“花厅古文化遗址,位于景区西北海拔60米的丘陵高地,南京博物院先后进行四次科学发掘,出土了数千件骨器、玉器、陶器和石器等,其文化特征反映了北方大汶口文化与南方良渚文化的交汇融合,为研究黄淮河下游的史前文化,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一文中说:“商代晚期是中国奴隶制的发达期,也是人殉制度的鼎盛期,殷商文化的渊源应该到花厅文化里去寻找。”上海自然博物馆黄象洪教授在《东方文明之光》一书中说:“在大汶口文化发现40年来,已发现的近百处遗址的两千多座墓葬中,上属情况十分罕见。这一课题为探索中国奴隶制的起源和中华民族的形成极为重要。”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学海在考察“花厅遗址”的谈话中说:“花厅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特大型聚落,花厅墓地高等级的贵族墓葬的殉人制度,表明花厅遗址已经进入古国时代。”

  花厅墓地被学者称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它们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新曙光”。

  位于马陵山东麓司吾村,是西周时期,钟吾国都城遗址。

  风光旖旎的马陵山,历史上佛道共存,香火旺盛,山中,宫、观、庵、寺、庙、亭、阁、祠、堂等,自宋至清,代有营建。有碧霞宫、山隐寺、泉潮律院、茶庵、金湖庵、禅堂、子孙庙等。其中以明代泉潮律院极负盛名,是苏北最大的禅林,曾有“南京到北京,马陵半数僧”的盛誉,清乾隆年间最为辉煌,有殿宇僧寮五六百间,常住僧人千众。以大雄宝殿为中轴心的建筑群,辅以藏经楼、祖堂、腰殿、东西配殿、禅房、香积厨等整个寺院,飞檐翘角、青砖釉瓦、门楣古朴、图绘典雅、雕刻精致。寺内合抱古柏数十株,参天入云,粉墙赤紫,暮鼓晨钟,蔚为壮观。

  明代诗人吴隐“碧峰高耸映朝晖,历历苍松滴翠微,古寺幽深僧课早,数声清罄逐云飞”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古刹的清幽佳境。

  马陵山传承的历史,不仅仅是几座庙堂,几缕香火,江淮大地自古血染鏖战,而突起在苏北平原上的马陵山,地处“邮通南北”,“界连皖鲁”,是“水陆交汇之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这里为马陵古道的一部份,公元前341年孙膑与庞涓曾在此决战。

  马陵古道又叫古马陵道,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马陵之战古战址。孙膑于齐威王四年击魏救赵,被任为军师,他采用避实就虚的战术,败庞涓于此。齐威王十六年,他又用“退兵减灶”诱敌深入之法,败魏军于马陵道,两次战役使齐威大振。“诸侯东面朝齐。”孙膑所著《孙膑兵法》,于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又重新发现,他对《孙子(孙武)兵法》,有新的发展。

  1992年,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研讨会在郯城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揭开马陵战役的千古之谜,史学界考证认定:齐魏马陵之战的战址在今新沂至山东郯城东部的马陵山的群山之中。中国历史学家、《中国通史》的作者周谷城和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题写的“马陵古道”和“古马陵道”镌刻在马陵古道上的碑石之上。

  后汉五年,韩信谋反,楚王刘交在此鏖战,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于此,至今留下“黄巢”这一地名。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以及抗金名将魏胜、张荣等均在马陵山上拒守,勇截南侵的金兵,黄巢关、金斗关为古代马陵山的关隘之地。马陵山临沭河,接平原,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南北交通之要道。特殊的地埋位置,使齐、鲁、吴、越、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钟吾文化。

  孙膑斗庞涓的马陵之战,留给我们的是一段已淹没在茫茫古道群山中的悲凉,而上个世纪40年代,同样发生在马陵山区的一场战役,留下的却是一座丰碑。1946年冬,陈毅元帅在马陵山“三仙洞”内运筹帷幄,指挥了著名的宿北大战,以极小的代价,一举全歼国民党二万一千五百余人,活捉国民党69师师长载之奇。陈毅元帅满怀胜利豪情,挥毫赋诗一首:“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突显在苍翠山林中赭色汉式的宿北大战纪念碑亭,已成为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性建筑。宿北大战前沿指挥所旧址,

  三仙洞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仙洞是马陵山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相传洞内有蛇、蛤蟆、蟹三仙聚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根据民间传说创作了“三仙”故事,编入《聊斋志异》,成为传世名篇而家喻户晓了。

  开凿于元朝初年的七真岩洞,又名七仙君洞,洞内石壁上镌刻全真七子像,造型精美,神态自若,虽经岁月的流水冲刷掉了几分容颜,但他的存在却给后人留下一丝敬畏和神秘。洞前叮咚的泉水,落入洞中的石基盘,在阳光的映照下溅落如珠,故名珍珠泉。泉水下流成溪,深夜万籁俱寂,常闻淅沥雨声,近溪草木,清晨湿润,每如雨后,龙泉夜雨的著名景观,便由此而来。

  说到雨,其实马陵山只有在雨中才能真正领略到她独具江南山水的韵味。山中一夜雨,到处是飞泉。水的滋润使马陵山弥漫着淡雅和清奇,滴翠的芭蕉,含露的松针,还有在那山中奏起回响的飞瀑流泉,有的似白龙飞舞,有的似烟雾腾空,有的似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其势雄厉,各显其奇,天然画卷,好一派壮美景观,最著名的有龙泉、仙人泉、珍珠泉、虎啸泉、长寿泉、老虎窝瀑布和大龙沟瀑布等。

  远山如烟,林深似锦。雨后山石如青黛皴染,风吹山林似笙簧鸣奏,林间鸟语与诵经音响相和。山谷林涛和钟罄之声衬映。古人云:“马陵一小山,远势有千里,山自司吾矗起,旋伏旋起,断续转变,似串珠走马,群雁穿云,蜿蜒螃礴,即翕复张,气势雄壮,藏幽掩丽,形胜之美称于江淮”。清代乾隆皇帝察吏观民六度南巡,三次幸驾马陵山,写下了“三度观民驾幸吴,春风又复过司吾”的诗句,表明他已来到“江南福地”江南省的第一江山,在考察这里的山水景观,风土人情,百姓生活状况后,写下一首题为《麦》的御诗:“盼从冀兖寒迟茁,看到淮徐绿满田。第一江山春好处,十分梅柳色徒传。渐渐他日应藏雉,缕缕于今欲起烟。此是千家饼饵计,羽林驰骑戒纷填。”诗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淮徐一带老百隆的关爱之情,第一江山——马陵山便由此而得名。乾隆皇帝确认江淮大地为吴国属地这一史实,而且赞美了马陵山的风光人情,写下了“绿野平陵翠黛汶,扶庐小对意含欣,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的诗句,他的文学待从,大才子纪晓岚也在一首《红花埠》诗中写道:“人言从此去,山水渐清柔。”形象的赞美了马陵山的瑰丽。

  “马陵山旷拥,十余里广袤。”山虽不高,则沟壑纵横,重峦迭嶂,山中林木,郁郁葱葱,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近50科,达千余种。有雪松、黑松、侧柏、刺槐、麻栎、乌臼、桃、杏、梨、山枣及银杏、香樟、楠木、毛竹等。动物有89种之多,常见鸟类有斑鸠、猫头鹰、杜鹃、百灵、佰劳、啄木鸟、云雀、灰喜鹊及国家稀有鸟类桑雀等。1960年,陈毅副总理亲笔提写的“峰山公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气候宜人,这种特殊的小气候,使“三木”不过江的香樟、毛竹、楠木,却在这里生长茂盛,参天入云,游人无不称奇,特别是三棵樟树遮天避日,甚称“江北第一樟”。

  常言道:“到泰山看日出,到马陵山观早晓。”司吾清晓是古宿迁八大景之一,这一景观只有在司吾山车麓的清晨才会出现。司吾山东临驿道,接平原,一马平川,万里空旷,东方日出时,凌晨景色清新,尤感清绝。故名司吾清晓,属一种物象景观。

  马陵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特别是那些高质和珍奇的景观,它们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大自然百万年来的慢雕细琢加工而成,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和恩赐,马陵山的红色砂岩和砂砾岩为发育风景秀丽的山水创造了物质条件,也为协调景区丰富的人文景观提供了物质基础,马陵山以丘陵和溪谷为其腹地,其间地学遗迹十分奇特,是江苏省丹霞地貌出露最大的地点,因平缓地层与断裂组成的赤壁丹崖以及在流水作用下,差异风化形成的诸多岩石景观,十分引人入胜。这里地质现象独特,风景极佳,经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调查认定,马陵山的地质地貌,具备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条件。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构成,峰林耸立,山势陡峭,红岩丹壁,色如屋丹,灿若明霞。其基本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它包含了丹霞柱状地貌,帽状地貌和各种崩坍搭积地貌,陡崖地貌和以机戒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洞穴景观,是成因特殊,观赏性的地貌景观。

  位于虎山东麓的五莲池涧谷口,巨大的赤色崖壁上,有一天然凹洞,俗称老虎窝,五莲池之水经人工坝流出,在崖壁前形成二迭瀑布,注入湖湾之中,湖湾对岸之石壁为砂页岩,层层叠叠,称之为千层岩,或曰万卷书,景观壮美。

  奶奶山西北角,由于千百年来的洪水冲刷,有块巨石突兀,形似卧牛,昂首仰望南天,双角拱曲脑后,形象逼真,因马陵山古属吴地,称之为“吴牛喘月”。

  马陵山自然景观秀美,水体蜿蜒,涧谷纵横,分布其间的水体,平静如镜,湖岸曲折有致,山水尺度宜人,结合极为自然,颇具江南山水之秀丽。黄巢湖碧波千倾,形似银蛇,三仙湖,四面环山,峭壁危立,岸上从林密布,茫茫林海映入湖面,一潭碧绿,莹澈清澄。可谓“鸟在水下飞,鱼在林中游,云在水里飘,水在天际流。”此景尤在晨曦夕霭之中更见魅力,如观米家山水画卷,三仙湖面,波光云影,就象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群峰之中,楚楚动人。

  柳岸秋月在三仙湖上游,这里幽谷蜿蜒,涧溪流淌,淙淙有声,沿湖尽为杨柳林,岸上有开阔草地,可席地而坐,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意境。

  马陵山的苍茫和旷美,孕育了远古先人的文明火种,马陵山的娟秀与舒雅,滋润了生活在这方山水中的黎民百姓,说到马陵山不能不提到一名女性,一位生活在清朝初年马陵山下的女诗人——倪瑞璇。“草绿清池水面宽,终朝咯咯叫平安。无人能脱征徭累,只有蛙声不属官。”一首《咏蛙》道出了诗人素雅高洁的心境和忧怀家国的胸怀。清代著名诗歌评论家礼部尚书沈德潜对其诗评价很高,他称倪瑞璇“独能发潜阐幽,殊奸斥佞。巾帼中易有其人耶?每以披读,竦然起敬”。评论她的诗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巾帼女杰中无人能与倪瑞璇比肩。

  马陵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显达名宦,到此驻足留连。文天祥、米芾、邢侗、彭时、李东阳、王世贞、钱谦益、董其昌、李光地、何焯、刘墉、袁枚、蒲松龄、徐霞客等都曾到此山观光游览,寻奇探幽,留下大量的诗文提记。

  明代诗人何九洲:“东方日初出,青山何历历,石上云气流,洞口露华滴”的诗句,描绘了马陵山景观的奇妙。明代诗人吴隐“碧潭千尺泻潺湲,云雾氤氲接远山”。气势何等的磅礴,明代高冠《游司吾山记》云:“既至巅,恍立云霄之表,俯看群峰翠螺,捧足纵目,四望万象图画,伫立良久,神思爽逸,若御仙风,窥县圃,云霞披掩,飘然脱尘而遐举也”。高度赞美了马陵山的瑰美。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名言正适用于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马陵山峻秀壮美的迷人景观,以其山水的独特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富含生动。

  马陵山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以初具规模,成为新沂城市的文明窗口。游览此山,您会发现她如一位丰姿绰约的少妇,更加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游览马陵山,你可欣赏历史的遗迹,秀美的湖光山色,探究人类历史的渊源,领略民俗民风的纯朴,觅得一份大自然的情感,获得生活的真正乐趣。

  凤栖五华顶,人到马陵游。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