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
戛纳在19世纪初期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渔港,与隔壁的贵族渡假圣地——尼斯天差地远。虽然1815年拿破仑带一支小部队从厄尔巴岛流放地逃回法国时在此地登陆,但彼时彼刻的君王哪有心情欣赏这里的美景。直到1834年一位英国大臣的来临,才为这个渔村带来了出头的机遇。那年布鲁厄姆勋爵(Lord Brougham)带着他体弱的千金路经戛纳前往意大利,但因尼斯霍乱流行,边 界被封锁而暂留此地。谁知这一小住却使他爱上了此地景致的倩丽,于是就在这里盖起了一栋别墅。随后来做寓公的达官贵人越来越多,甚至维多利亚女皇也前来避寒。等到她儿子爱德华七世的时候,戛纳更进入全盛时期,山麓海隅,新筑相望,时髦社会,群趋若鹜,有说不尽的繁华富贵,纸醉金迷。
一来到戛纳,你就会明白:挑选这样精巧、典雅、迷人的小城举办电影节真是一个绝好的选择。它偎依在青山脚下,地中海之滨。白色的楼房与蓝色的大海及一排排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构成一派绚丽的南国风光。难怪人们把授予最佳影片的大奖起名“金棕榈奖”(Palmes d’or)。
蔚蓝海岸一带的城市,在发迹史上的历程相差不远,都是为了配合欧洲的贵族名流渡假而兴起,从原本的小渔村变成高级饭店云集的地区。有人说,戛纳是过冬的胜地,也有人说,戛纳是避暑的天堂,其实都没错。因为这里冬天有暖和的阳光,夏季有凉爽的海风,风景优美的长沙滩,视野甚广,是日光浴者的天堂,也是弄湖儿和划船的乐园。
顺着海岸线蜿蜒,是戛纳最出名的小十字大道(Boulevard de la Croisette)。在这条辽阔的马路上,有着棕榈树与罗马旗迎风飘展。马路一边是遮阳散泳装男女密布的沙滩;一边则是高级饭店、餐厅与世界知名精品店。夏日地中海的阳光与明净的橱窗映照出一个不真实的浮华世界,这里就是戛纳。
这条富贵逼人的小十字大道上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就是卡尔顿饭店(Carlton Hotel),这座巨大的蛋糕状的建筑是戛纳奢华的象征。它建于1911年,里面容纳355间房间及洛可可式的华丽大厅。卡尔顿饭店的屋顶左右两侧耸立着两座圆锥形建筑,据说,这是影射19世纪的高级交际花La Belle Otero颠倒众生的酥胸。
戛纳核心地带的海滩大都是属于饭店私有的,须缴费才可进入,且不可以随便地四处游泳。饭店经营者为了吸引顾客,纷纷修建了各式栈桥,亦成为海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蔚蓝海岸以安提布为界,以西是沙岸,以东是砂砾,戛纳位于安提布西侧,所以它的海滩大都为沙滩。但是,戛纳的海滩并非天生丽质,再加上游客众多,往往需要进口砂土铺填,但在饭店业者刻意经营之下,海滩都非常干净。
戛纳黄金地段的海滩大都被私家饭店所霸占,但是其中仍保留有一部分公共海滩,向市民免费开放。所以,这里往往有更多的游客,更多的活力。
公共海滩的存在,使得即便是没有收入的穷人,也可以享受到蔚蓝大海带来的乐趣。虽然这里豪华饭店林立,但是在地中海暖阳下,在徐徐海风中,在幸福快乐面前,穷人和富人是平等的。通常,当地人会在下午小憩片刻后才去晒太阳。所以,如果你在正午看到全身晒的通红的人,那十有八九是渴望阳光的土观光客。夕阳西下,享受了一天阳光的人们渐渐散去。海滩上留下的是不知疲倦的孩童和早已进入梦乡的睡客。
与小十字大道平行的安提布大街,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是购物天堂,时尚之都,使人感觉已经回到了繁华喧闹的巴黎。小十字大道的尽头便是大名鼎鼎的影节宫(Palais des Festival)。它建于1982年,是戛纳影展的重要会议地点,最受注目的金棕榈奖即在此颁布。影节宫可容纳3万人在里面参加影展的各类活动,音响一流,除了是影展的正式场地外,里面还有赌尝夜总会及许多的会议厅。戛纳影展最后颁奖时,会从大厅门口铺设长长的一道红地毯直抵马路旁,这就是所谓的“星光大道”。此外,在戏剧宫周围的地面上,依着年代顺序留下参展明星的手樱.
戛纳电影节原为1939年对抗由墨索里尼控制的亲法西斯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所设,后因二战正式爆发,直迟至1946年才举办了第一届。戛纳电影节迄今已经举办了52次,成为世界最高级别的电影节之一。电影节每年5月召开,由世界各地挑选出24部影片参加甄选,奖项有「金棕榈奖」、「审查员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影展期间共有6项活动项目,分别是「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活动最高潮就是最佳影片奖——「金棕榈奖」的颁奖晚会,评审团由各国知名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电影配乐家等专业工作者组成,导演陈凯歌与影星张国荣都曾受邀成为评审委员之一。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和台湾电影《喜宴》就曾获得这项殊荣,让世界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影节宫旁常常会有艺人在此即兴表演,但愿有朝一日,他们能够踏上那条“星光大道”。影节宫旁边是戛纳的旧港,与安提布一样,这里停满了游船,不过规模要小一些。
戛纳外海有两个岛,大的岛是圣玛格丽特岛(Ile Sainte-Marguerite),小的是圣何那瑞岛(Ile St-Honorat)。这两个离岛曾经是普罗旺斯南部的宗教中心,圣何那瑞是一位罗马人修士之名,这位圣人在4世纪末抵达此处,并建立一座修道院。而圣玛格丽特则是他妹妹,玛格丽特也在岛上建了一座修道院。可惜我此行时间有限,无法搭乘渡轮前往。
经过旧港,进入旧城区,这里的景色与前面截然不同。旧城区位于骑士山(Mont Chevalier)上,山上的小渔村才是戛纳原来的容颜。现在戛纳依靠捕鱼维生的渔民仅剩13位,几乎要变成这个城市的保护级生物了。每天早上在骑士山脚下的传统市场,这些渔民的太太还会亲自出来兜售清晨刚捕获的海产。那种原始而率直的鱼腥味,与几步之遥的小十字大道上充斥的高级香水味还真是大异其趣。
从传统市场旁的石板路往上走,一路盘旋到山顶的城堡美术馆,这个区域称为苏给(Suquet)。狭窄的石板路两旁都是墙垣斑驳的旧民房,这是戛纳过去渔民的住家,也是这个城市最早的居民。那些渔民的子孙依然世居于此,多数以开小餐厅为业,到了华灯初上时分,小餐馆的生意兴隆,铺着鲜丽桌巾的桌子从室内蔓延到石板路上,一盏盏蜡烛映照古城,时光仿佛重回到坎城尚未飞黄腾达的纯真岁月。
矗立在旧城区的山顶上的是城堡美术馆(Musee de la Castle),它由一座修道院改建而成,里面的收藏品都是捐赠的,包括19世纪的旅行家Baron Lycklama。从美术馆中庭的古城堡拾级而上,可以俯瞰到戛纳的全景。
一来到戛纳,你就会明白:挑选这样精巧、典雅、迷人的小城举办电影节真是一个绝好的选择。它偎依在青山脚下,地中海之滨。白色的楼房与蓝色的大海及一排排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构成一派绚丽的南国风光。难怪人们把授予最佳影片的大奖起名“金棕榈奖”(Palmes d’or)。
蔚蓝海岸一带的城市,在发迹史上的历程相差不远,都是为了配合欧洲的贵族名流渡假而兴起,从原本的小渔村变成高级饭店云集的地区。有人说,戛纳是过冬的胜地,也有人说,戛纳是避暑的天堂,其实都没错。因为这里冬天有暖和的阳光,夏季有凉爽的海风,风景优美的长沙滩,视野甚广,是日光浴者的天堂,也是弄湖儿和划船的乐园。
顺着海岸线蜿蜒,是戛纳最出名的小十字大道(Boulevard de la Croisette)。在这条辽阔的马路上,有着棕榈树与罗马旗迎风飘展。马路一边是遮阳散泳装男女密布的沙滩;一边则是高级饭店、餐厅与世界知名精品店。夏日地中海的阳光与明净的橱窗映照出一个不真实的浮华世界,这里就是戛纳。
这条富贵逼人的小十字大道上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就是卡尔顿饭店(Carlton Hotel),这座巨大的蛋糕状的建筑是戛纳奢华的象征。它建于1911年,里面容纳355间房间及洛可可式的华丽大厅。卡尔顿饭店的屋顶左右两侧耸立着两座圆锥形建筑,据说,这是影射19世纪的高级交际花La Belle Otero颠倒众生的酥胸。
戛纳核心地带的海滩大都是属于饭店私有的,须缴费才可进入,且不可以随便地四处游泳。饭店经营者为了吸引顾客,纷纷修建了各式栈桥,亦成为海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蔚蓝海岸以安提布为界,以西是沙岸,以东是砂砾,戛纳位于安提布西侧,所以它的海滩大都为沙滩。但是,戛纳的海滩并非天生丽质,再加上游客众多,往往需要进口砂土铺填,但在饭店业者刻意经营之下,海滩都非常干净。
戛纳黄金地段的海滩大都被私家饭店所霸占,但是其中仍保留有一部分公共海滩,向市民免费开放。所以,这里往往有更多的游客,更多的活力。
公共海滩的存在,使得即便是没有收入的穷人,也可以享受到蔚蓝大海带来的乐趣。虽然这里豪华饭店林立,但是在地中海暖阳下,在徐徐海风中,在幸福快乐面前,穷人和富人是平等的。通常,当地人会在下午小憩片刻后才去晒太阳。所以,如果你在正午看到全身晒的通红的人,那十有八九是渴望阳光的土观光客。夕阳西下,享受了一天阳光的人们渐渐散去。海滩上留下的是不知疲倦的孩童和早已进入梦乡的睡客。
与小十字大道平行的安提布大街,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是购物天堂,时尚之都,使人感觉已经回到了繁华喧闹的巴黎。小十字大道的尽头便是大名鼎鼎的影节宫(Palais des Festival)。它建于1982年,是戛纳影展的重要会议地点,最受注目的金棕榈奖即在此颁布。影节宫可容纳3万人在里面参加影展的各类活动,音响一流,除了是影展的正式场地外,里面还有赌尝夜总会及许多的会议厅。戛纳影展最后颁奖时,会从大厅门口铺设长长的一道红地毯直抵马路旁,这就是所谓的“星光大道”。此外,在戏剧宫周围的地面上,依着年代顺序留下参展明星的手樱.
戛纳电影节原为1939年对抗由墨索里尼控制的亲法西斯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所设,后因二战正式爆发,直迟至1946年才举办了第一届。戛纳电影节迄今已经举办了52次,成为世界最高级别的电影节之一。电影节每年5月召开,由世界各地挑选出24部影片参加甄选,奖项有「金棕榈奖」、「审查员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影展期间共有6项活动项目,分别是「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活动最高潮就是最佳影片奖——「金棕榈奖」的颁奖晚会,评审团由各国知名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电影配乐家等专业工作者组成,导演陈凯歌与影星张国荣都曾受邀成为评审委员之一。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和台湾电影《喜宴》就曾获得这项殊荣,让世界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影节宫旁常常会有艺人在此即兴表演,但愿有朝一日,他们能够踏上那条“星光大道”。影节宫旁边是戛纳的旧港,与安提布一样,这里停满了游船,不过规模要小一些。
戛纳外海有两个岛,大的岛是圣玛格丽特岛(Ile Sainte-Marguerite),小的是圣何那瑞岛(Ile St-Honorat)。这两个离岛曾经是普罗旺斯南部的宗教中心,圣何那瑞是一位罗马人修士之名,这位圣人在4世纪末抵达此处,并建立一座修道院。而圣玛格丽特则是他妹妹,玛格丽特也在岛上建了一座修道院。可惜我此行时间有限,无法搭乘渡轮前往。
经过旧港,进入旧城区,这里的景色与前面截然不同。旧城区位于骑士山(Mont Chevalier)上,山上的小渔村才是戛纳原来的容颜。现在戛纳依靠捕鱼维生的渔民仅剩13位,几乎要变成这个城市的保护级生物了。每天早上在骑士山脚下的传统市场,这些渔民的太太还会亲自出来兜售清晨刚捕获的海产。那种原始而率直的鱼腥味,与几步之遥的小十字大道上充斥的高级香水味还真是大异其趣。
从传统市场旁的石板路往上走,一路盘旋到山顶的城堡美术馆,这个区域称为苏给(Suquet)。狭窄的石板路两旁都是墙垣斑驳的旧民房,这是戛纳过去渔民的住家,也是这个城市最早的居民。那些渔民的子孙依然世居于此,多数以开小餐厅为业,到了华灯初上时分,小餐馆的生意兴隆,铺着鲜丽桌巾的桌子从室内蔓延到石板路上,一盏盏蜡烛映照古城,时光仿佛重回到坎城尚未飞黄腾达的纯真岁月。
矗立在旧城区的山顶上的是城堡美术馆(Musee de la Castle),它由一座修道院改建而成,里面的收藏品都是捐赠的,包括19世纪的旅行家Baron Lycklama。从美术馆中庭的古城堡拾级而上,可以俯瞰到戛纳的全景。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