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坝上策马追彩虹 五花草甸,美若红粉佳人

[日期:2007-06-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
沽源坝上_坝上策马追彩虹 五花草甸,美若红粉佳人_乐途旅游网

沽源坝上

  用美好的心路去经历美好的风景,才能发现那是一片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咀嚼的土地。

  坝上,过去因地处塞外,光顾的人并不多,直到这几年才被旅游者搅得有点热闹。“坝上”之称,是一地理名词,特指由平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阶梯状地带,其独特的气候和植被,形成草甸式草原。因未去过,起初并不知道能在那里获得点什么。只是今夏应沽源坝上旅游节邀约,才第一次见到了它。当时 行程过紧,仅粗略体味到远离喧嚣的明朗与清静;但就是这种“静态”,实在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诱惑,于是回京后不久,又与同事二次沽源坝上行。

  乘火车到张家口,再转汽车,上坝之时,已到薄暮时分。顶着清凌舒爽的风看车窗外,不由得对着眼前黑黝黝的山岭发呆。平日多见北京的风景,囊括了几个朝代,混杂在一起,一股脑儿推到你眼前,虽满眼生花,却容易迷失,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这里,远远的、静静的、纯纯的,悄悄的,躲开了都市的霸气、王气,翻露出不掺杂,不造作的山野原味。

  越行越高,随着耳膜受压,“海拔高度”这个名词变成了具体的,有棱有角的真实。一路阔山阔野,大的令人咋舌。放眼都是豁坦的山区、平原区。这里的山,不同于巍峨的崇山峻岭,都能望得到顶,多的叫不出名。

  资料显示,历史上的坝上草原,是游牧民族活动的“T型台”。沽源是坝上六县之一。这块广袤的草原上,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多个民族曾在此繁衍生息。遥想当年,大辽女首领肖太后马踏金莲川,屯兵不返,经常骑着马,在这片北方的山林草泽间徘徊,双眼痴痴地盯着大宋皇都的方向,寻找着征服的依托点,最后抱憾而终;只有为她而建的梳妆楼,历尽千年沧桑,至今屹立在闪电河畔。

  直到另一个民族崛起,忽必烈挥刀策马从这里经过,诸路瓦解,皆莫能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途后,走进北京,定名大都。中国的版图成了世界最大的江山。

  也许,正是这种豪迈辽阔的地方,才能和豪迈强健的民族连在一起。须知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有气无力病恹恹的皇帝,即便再内秀,也无法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由于强健,元朝的开国皇勋们才有精力处理挺复杂的政事,而且也把一大群冷眼旁观的汉族知识分子震动了。及至清朝,皇室更为潇洒,硬是圈了一大片莽莽苍苍真正的山岭来消遣,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在旷野、猎场和各个领域挥洒。坝上木兰围场就是这种生命力的重要吐纳口。

  夜色压顶,华北平原脉脉的麦香悄然远去,迎面扑来的变成了茂密草甸和葱郁树林的混合气息。

  车行右转,拐上244省道,前方65公里,就是沽源县城了。

  一条变窄的公路掩映在树荫中。滚滚而行的车轮被一条灰白的大道牵引着,耀眼的车灯光像被黑洞吸了进去,恍如穿行于时光隧道中。两旁哨兵般的白杨树依次划着美丽的曲线,有节奏地往后面拽去了。

  7个小时的奔波后,沽源县城到了。

  我感到有点累,但还不怎么疲惫。八月北京流火如炙,但沽源夏季无暑,一下车就受到清凉的礼遇。

  这里,的确是一片避暑的土地。

  夜宿县城,盖着厚棉被睡觉成了特别的享受。在静谧祥和的夜晚,我想着明天的风景进入了梦乡。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