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山地救援训练 美国教官重庆“救”记者(组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字体: ]
29日,照母山,消防人员将本报记者“救”上悬崖 记者 徐元宾 摄_山地救援训练 美国教官重庆“救”记者(组图)_乐途旅游网

29日,照母山,消防人员将本报记者“救”上悬崖 记者 徐元宾 摄

美国山地救援专家对消防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记者 徐元宾 摄_山地救援训练 美国教官重庆“救”记者(组图)_乐途旅游网

美国山地救援专家对消防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记者 徐元宾 摄

  作者:聂飞

  高新区照母山,重庆商报记者“坠”落悬崖,腿部“受伤”被困,上下不能,来自美国的两名山地救援专家指挥重庆的一群消防队员,运用美国新式设备和方法将重庆商报记者“救”回。昨日上午,重庆商报记者在美国专家对重庆消防官兵进行的山地救援训练活动中,率先体验了美国山地救援的新式设备和方法。

  29日上午,记者“坠”入20多米高悬崖,困在陡峭山崖的一个小平台 上,上下不能。

  “你还好吗?”这时,美国的山地救援专家约翰、李若一(中文名)带领一队重庆消防特勤人员赶到。两位美国专家在悬崖边下达一长串指令,十多名消防人员立即分成三组:救援、安全、保护。随即,记者听到绳索和金属器械急促的摩擦声。2分钟后,两名消防员套着一身攀岩设备从两侧快速下滑向记者靠近。随后,又一名消防员带着特制的担架从崖顶滑到小平台。一位消防队员为记者包扎“止血”后,将记者平放入形如摇篮的担架中。同时,消防队员迅速从担架四周牵出绳子挂在锁扣上,整个人从胸到脚都被绳子固定。这时,美国教官又下达一个指令,消防队员从担架中又牵出一条绳子,一下套入记者的双手腕部拉紧。后得知,救援时,被救人员一紧张手就会乱抓,容易受伤也会影响救援人员,所以必须绑住。

  “准备好了吗?”约翰反复询问各组救援人员,“OK!OK!--”在场三组消防人员竖起大拇指示意。约翰再次检查绳索后,下达上拉指令!

  峭壁上有乱石,在记者身旁的悬空消防队员双手护住担架,双脚蹬着崖壁,担架上升过程中没发生一点颠簸和撞击。担架在绳索的牵引下匀速上升,快到达崖顶时,有一大丛荆棘在记者脸上方。记者正暗暗叫苦时,身穿救援设备的约翰将保险绳用纽扣挂在主绳上,爬在崖顶,拔掉荆棘,扫清障碍。随后记者成功获救。整个过程,没有超过10分钟。记者的感受是安全而快速。

  美国式救援更安全

  据悉,我市消防山地救援目前使用的是日本救援方法。这一方法的缺陷是:单绳救援,无法绝对保障救援人员和伤者的安全;绳子打结的方法是直接打结,这种打结接头都会受力,稍有不慎,接头就会脱落,会导致不良后果;同时救伤员时是进行拖拉,容易导致伤员二次受伤;另外,速度也相对较慢。据翻译人员张沛介绍,营救记者的这套美国山地救援设备一大特点就是双层保护,除有一条主绳外,还铺设了一条辅助绳。一旦主绳断裂,辅助绳代替主绳能起到保护作用;第二个特点就是绳索打结点绝对不受力,不会因为结不稳而出事故;同时,救援方法中伤员有人护送,不会二次受伤;救援时间也相对较短。同时,设备更精良,一个8厘米长的D形环可承重960公斤,保证绝对安全。

  下一步全市将推广

  据市消防总队介绍,两位美国消防专家还给我市消防队员带来新的理念--“救援人员成被救人员是最大悲剧”,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目前比较忽视的。另外,在美国,当得知救援人员已经死亡或失去生存可能后,他们立即实施另外的方案,与救援方案截然不同。而在我市,不管救援人员是否死亡,方案都是一样。

  据悉,目前,全市共有18名消防指挥官拜师两美国教官学习使用这套救援设备和美国式救援方法,最后,只有12名消防指挥官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下一步,我市消防系统将逐步淘汰旧的救援方法和设备,使用最新的设备和方法,以保证救援和被救人员的绝对安全。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