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走马观花游龙虎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江西鹰潭市郊的龙虎山就有这样的名山秀水。自东汉以来,历经一千九百余年,龙虎山一直是道家修身养性、冥思悟道、结炉炼丹之所。这里的上清宫常年钟磬长鸣,香火缭绕,被尊为天下第二十九福地洞天,是道教的发祥地和华中地区最重要的活动中心。山脚下的泸溪河宛如一条玉带,弯弯曲曲地落在群峰之间,百转千洄,时隐时现。青山娟秀,绿 水微澜,真可谓仙家洞府,道士名窟。好一个游览胜地!

  老姐不遗余力的描绘,使得龙虎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如上的印象。

  老姐号称”准驴友”。引以为豪的记录是她曾以一张教师证走完云、贵、川,更以一张学生证游遍大西北,且花费少得惊人。她的口号是有硬卧决不坐软卧,有小店决不住宾馆,有大排挡决不吃酒席。我时常数落她的“乞丐游”会严重影响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但每当她翻开影集或指着房间里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讲述旅途中种种惊险刺激的经历时,我就会眼放精光,憧憬着和她一起在喀什的街头品尝手抓羊肉,在荒芜人烟的喀纳斯湖畔钻帐篷,作天真无邪状用学生证蒙站台检票员,甚至翻墙跳进莫高窟,偷偷地体验一下逃票的犯罪心理(据说是排队买票的人太多,但看她洋洋自得的样子,谁晓得呢)。她也俨然以我的偶像自居,宣称跟其行走江湖万无一失,她简直就是2003年最新版的中国旅游大全。

  “大全”的话不能不信。国庆前夜,我、老婆还有我外甥女亦即“大全”的宝贝女儿悦悦登上了开往鹰潭的列车,正式加入以老姐为团长的迎国庆龙虎山自助旅游四人团。

  因为有三个人的力量抗争,这次老姐破例同意买卧铺票。但不常出门的三只“雏驴”还是被火车的隆隆声整得双目无神,形容憔悴。好容易捱到天亮,将出车站时,有热心人告诉我们鹰潭是龙蛇混杂之地,要小心坏人,像我们这样老实巴交又拖家带口的“民工”是受骗的高危人群。老姐笑而不语,我可是出离的愤怒了。不要说老姐肩上背着NIKON,老婆脖子上挂着JVC,一副摄影家的模样,就我这样气宇轩昂的人物加上洋娃娃一般漂亮的悦悦,怎么会是民工呢?旁边的老婆嗔笑道:“衣冠不整(刚起来胡乱套上滑雪衫),睡眼惺忪(一夜未睡),面色苍白,肩上背一口袋(实则旅行包也),脚下屣一凉鞋,跟人说不像民工都很难呐。”悦悦更绝:“阿舅认了吧,我们当中就数您最像了。”郁闷!

  鹰潭汽车站,车水马龙,拉客者甚众。一时不能确定坐哪部车。“大全”操起了旅游宝典,几番折腾之后,指示:别上去龙虎山的,坐去上清的车。

  得令,同志们冲啊!

  大上清宫

  原计划第一站是上清古镇,但车子把我们直接拉到了大上清宫。清晨柔和的阳光刚刚把沉睡的道观唤醒,这里鲜有游客。既来之则安之。20元的门票深深刺激了我们的神经末梢。我瞪大眼睛…怎么着也要把本儿瞧回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上清宫高大巍峨的殿宇式大门---福地门。门楼灰砖黑瓦,辅之以赭红色的梁柱和窗棂,此外不加任何修饰,简单而古典,显示了道家崇尚朴素的风格。穿过门洞,是一条青砖铺就的夹道。道路蜿蜒向前,两旁的照壁上错落有致地镌刻着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神像,皆身披甲胄,腰挎利剑,形象魁伟,神色庄重。甬道尽头,一百零八造像也嘎然而止,顾盼回眸,只见来路赫然呈现出太极八卦形状,意谓已步入道家殿堂。神思若此,令人叹服。

  向前数步,有石碑高耸,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彰显当年上清宫仅次于皇宫的显赫地位。碑旁塑有道教天师派祖师张道陵及弟子像。天师面容清矍,颌下长须,头戴道冠,身罩道袍,右手执拂尘,左手作迎客状,仙风道骨,形色从容。近旁弟子双手作揖,谦恭有礼。碑后有下马亭。其实叫亭是不确切的,该建筑高逾三丈,造型宏伟,其规模足可与门楼媲美。亭由二十八根金丝楠木支撑,上绘二十八星宿图。图中人物威武刚猛,伴以瑞云流彩,刻画细致入微,神形兼备。

  拾级而上,豁然开朗,一片宽阔的院落展现眼前。大院铺以灰黑色方砖,整洁稳重。右侧白墙黑瓦的围墙外依偎着起伏的小山峦,山上古树虬枝,葱茏苍翠,令人神清气爽。左侧,一座古朴的青石门坊拔地而起。悠悠岁月,在青石表面留下了土黄色的印记和斑斑点点的伤痕,这就是建于南宋理宗时期的棂星门。石坊无语,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屹立千年,见证着上清宫斗转星移的历史变迁。

  进棂星门,见两座楼阁相对矗立,左鼓右钟。每逢道教盛典,万人唱诵,钟鼓齐鸣,声振数十里,气势恢弘。转过钟楼,一座殿堂突兀眼前。仰望匾额,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分明是---伏魔之殿。

  赫赫有名的伏魔殿是张天师关押妖魔的地方。规模不大的殿内齐集所有的中土妖魔,人均居住面积着实堪忧,好在妖怪们应该不太计较这些,规规矩矩千年如一日蛰伏其中。但真正让妖魔们胆寒的却是大殿两旁迎风招展的黄布长幅,上有疑似电脑乱码般的玄秘符号,可不敢小觑它!老姐说这是太上老君赐给牛鼻子老道镇妖用的水火阴阳符,法力无边,任尔妖魔有多大神通,照样手到擒来,端的厉害!殿中央有镇妖井,上覆巨石,缝隙处缕缕青烟渗出,冉冉升起,须臾烟气缥缈,充盈大殿,令人如入幻境。遥想当年水浒一百单八将从此逸出,日后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令人神往。顿时思绪纷飞,驰骋千古……忽听旁人惊呼,冷眼望去,数只遍体黝黑、满身毛刺的毒虫快速游向角落,瞬间不见踪影。大家诧异不已,熟读西游的悦悦舔舔嘴唇,悄声道:“毛毛虫是…是妖怪变的吧?”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战战兢兢地离开了这个充满诡秘色彩的地方。

  大上清宫旅游攻略

  该处是当地旅游部门强力推介的景点,建筑精美但多是现代重建,名声亦不及天师府。建议作一日游的驴友不必前往,可在鹰潭直接坐车到上清镇天师府观光。

  出示学生证门票可打对折(老姐又添了一笔“血债”),1.2米以下儿童免费。

  上清古镇

  从上清宫去上清古镇,据说不太远,我们决定徒步。简易公路上,除了四只负重背包的“傻驴”外,只有正午白花花的太阳和满地的碎石子。十月的阳光依然火辣,照得头顶生疼。大家汗如雨下,气喘如牛。关键时刻,“大全”老姐再次发挥了其驴友本能。她靠直觉带领三名团员穿树丛、过山涧,淌小溪,终于奇迹般地找到古镇的入口(后来得知入口就在附近,老姐却带我们绕了大弯,“大全”形象大打了折扣)。

  想象中,上清古镇应该有一个气派的牌坊,就象安徽西递古民居的那样,高踞村口,雄伟挺拔,古香古色,饱含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不料镇口却只有一株不大的歪脖子樟树,出奇的平常。平常的镇口,平常的树木,平常的农舍,平常的街巷,平常的衣着服饰,平常的家禽生畜。有段时间我们依稀回到了福州郊外。没有了访古探幽的心情,疲劳困顿,饥渴难耐的我们只想赶快找家饭馆歇脚打尖,顺带填饱肚子。老姐眼尖,老远就看到了挑在半空中的杏黄旗。

  “古镇酒肆”是家小饭店,门口摆满了诸如上清豆腐、笋干、野蕨菜、野猪肉、泸溪河活鱼等许多当地的特产野味。乡村野店,这很对老姐的路子。店老板热情地把我们让到靠窗的雅间就座。老姐点菜。不大工夫,一桌有着浓郁上清特色的佳肴摆在我们面前:红烧豆腐、板栗红烧肉、清蒸泸溪鱼、炒蕨菜、黄甲(一种淡水鱼)豆腐汤。主食是装在木桶里生炊的白米饭,那个香!大家甩开膀子狼吞虎咽。顷刻,杯盘狼藉。

  手捧香茗,眺望窗外,气定神闲。这才发觉酒肆的雅趣所在:饭店紧临泸溪河,我们的雅间飞架其上(此即上清镇著名的吊脚楼)。窗外,几只竹排在潺潺淌过的清流中随波荡漾,闲散随意;排上,三五成群的鱼鹰扑扇着翅膀,惬意地享受着午后难得的休憩时光。对岸,灌木丛生,百草丰茂,绿意盎然。近旁,不知名的白色大鸟拖着长长的尾羽,在树丛中欢快地跳跃;远处,炊烟袅袅,隐没在大山密林深处。一派闲适淡泊的乡野景致,如诗如画。这就是古镇景观的精髓呵!静静地欣赏,细细地体味,渐渐心境平和,物我两忘……

  但我们立刻接到了团长的命令:马上出发,以赶在下午三点竹筏停开前到达下一站—漂流码头。老姐迅速而熟练地为我们每一只“驴”补充茶水,准备塑料袋和熟食,并要求我们头披湿毛巾后再戴遮阳帽(后来的漂流中,同船其他人晒得口干舌噪,叫苦不迭。我们的幸免于难完全得益于老姐的提前安排,真不愧是驴坛高手)。整理完毕,阿拉伯装束的我们就像冲锋队员一样出发了。

  一路上“驴”不停蹄,天源德药栈、留侯家庙和著名的天师府都被我们甩在身后。终于按计划时间抵达。但我们也小有损失:老姐的发卡、悦悦的头巾、老婆的鞋扣和我上衣的第二个纽扣,均告不翼而飞。一次令人难忘的“竞走”!

  上清古镇旅游攻略:

  古镇纵然不古,但天师府、吊脚楼等景点不可错过。

  午餐一定要在镇上吃,否则要饿到漂流以后。

  可在镇上采购当地特产,如上清豆腐制品(大大的有名)、天师板栗(最好的2.5元---3元/斤)等。老乡还比较淳朴,不会乱宰客。

  不要在入口处买票(天师府和上清古镇的联票,32元/人),上清古镇是开放式的。可自由出入。到天师府门口再买门票25元/人。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