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队在雪隆包
本报记者在大本营留影
故事导读
雪隆包,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上孟乡,海拔5527米,被当地藏民称为“西尔杰斯多”圣山。它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有典型的亚高原切割地貌与气候特征,沟谷纵横,高山湖泊遍布,原始森林密布。据当地人称,在上世纪50年代,曾有几位地质勘探者为了测绘爬上雪山,但从此没能回来。这应是该山最早的攀登纪录。2000年以来,有数十支登山队向其发起挑战,仅三支队伍 登顶成功。自上世纪50年代,曾有多人在登山过程中失踪。
2月23日,来自重庆泰亨登山队的李赛霜、温世超、梁书耘、杨林、刘小东、肖靖波“六虎”向雪隆包发起了生死挑战。据称,这是我市首次全由本土队员组队登山,而在雪隆包的攀登史上这也是首次有人在初春季节登山。
雪山脚下
仿佛人间仙景
23日晚,经历了两天的车马劳顿,记者跟随登山队来到距离雪隆包最近的小山村——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上孟乡塔斯村2组。该山村海拔2000多米,坐落在群山怀抱中。清澈的溪水、金黄色的群山、迎风招展的经幡……构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图画。置身其中,就像进入了世外桃园。
得知登山队行程的藏族兄弟石宝洛桑等当地人早早守候在村头。一见队员跳下汽车,他们便热情迎上,端出青稞酒、烧起熊熊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句“扎西德列”(藏语:吉祥如意)在热情与欢乐的氛围中被反复传诵。
“你们这个季节来登山恐怕不合适……”几碗青稞酒下肚,泰亨登山队队长李赛霜与石宝洛桑在篝火边聊起了正事。石宝洛桑称,雪隆包终年积雪,积雪坡、冰坡、冰裂缝等于一身,属登山中的技术型山峰。从2000年开始,它便成了众多登山者首选的热门山峰,每年有七八支登山队前往,但成功登顶者寥寥,至今仅有三支队伍在夏、秋季节成功登顶。目前时值初春,该处温度较低、气候不稳定、积雪过厚,因此不适合攀登。至今,尚无人选择在冬季和初春季节登雪隆包。况且,前两天当地下了一场大雪,将进山的路覆盖了。
“我们知道这些情况,可登山本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极限运动,玩的就是心跳,且必须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因此不管前面的路充满了多少荆棘和危险,我们都要尝试一番。如果惧怕危险和困难,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干什么,不如去解放碑的茶楼喝茶或到磁器口河边晒太阳。”泰亨登山队的队员们信心百倍。
步入雪山
昼夜温差十多度
24日早晨,高原的太阳早早爬上了山头,四周一片敞亮。蔚蓝的天空像一个巨大的明镜,没有丝毫尘埃和杂质,离人是那样的近,仿佛伸手就能触摸……
在队长的号召下,队员们早早起床,将帐篷、睡袋、冰镐、高山靴、食物等装备逐一打包。因山高路险,无法用机动车辆或马力运送装备、食物等物资,队员便在村里请来6名当地藏民帮忙搬运。一行13人的队伍很快就背着大包小包,沿着老君沟朝向往已久的雪隆包进发。
沿途原始丛林中的溪水叮咚、巨木林立、高山湖泊若明镜……其景如仙似画,美不胜收。禁锢在钢筋混泥土中的队员们在美景的感染下,不禁跟随着同行的藏族兄弟唱起山歌。
然而,惬意的时光是短暂的,走到三棚(小地名),白皑皑的积雪开始增多。继续前行,很快满眼就是一片银装素裹的胜景。开始,因队员们都生在巴渝,少见到如此雪景,见脚下踩着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十分兴奋。个别人甚至摘下手套,或抓起积雪往嘴里塞,或与队友比赛丢雪球……可随着海拔的升高,积雪渐渐显露出了它的凶险。走到四棚(小地名)时,厚厚的积雪已淹没到了大腿,人们每迈一步就像在做高抬腿,行走十分困难,且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堆里动弹不得,队员杨林将其戏称为是在雪中“游泳”。此时,高强度的运动已折磨得队员们上气不接下气,根本无法顾及路边的风景,有人甚至诅咒起这该死的积雪。
下午6时,太阳逐渐下沉。一天来,明媚的阳光晒在身上,队员穿着单衣走路都觉得热,个个都汗湿了衣裳。太阳一下山,寒流就席卷而来,冻得人毛骨悚然,一看温度计,气温竟从白天的10多摄氏度骤降到零下1摄氏度。大风一阵阵刮来,温度计像一下被放进冰箱,汞柱迅速下降。
李赛霜队长不得不改变在双河口扎营的计划,在五棚便支起了帐篷,让队员们躲进帐篷取暖、休息。
高原的夜色很快笼罩了大地,除了不休的风声再无其他声响,四下一片死寂。一轮皓月半悬天空,格外明亮,不用照灯也能看见周围的景物。繁星眨着眼睛,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颗。队员们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吃着难以下咽的压缩食品,但心仍被眼前的胜景陶醉。
如果说六月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那高原的天就像更年期的人喜乐无常。刚才还皓月当空,一阵风刮来,瞬间便乌云当顶,飘起鹅毛大雪。“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有着10年户外探险经历的队长李赛霜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雪隆包,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上孟乡,海拔5527米,被当地藏民称为“西尔杰斯多”圣山。它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有典型的亚高原切割地貌与气候特征,沟谷纵横,高山湖泊遍布,原始森林密布。据当地人称,在上世纪50年代,曾有几位地质勘探者为了测绘爬上雪山,但从此没能回来。这应是该山最早的攀登纪录。2000年以来,有数十支登山队向其发起挑战,仅三支队伍 登顶成功。自上世纪50年代,曾有多人在登山过程中失踪。
2月23日,来自重庆泰亨登山队的李赛霜、温世超、梁书耘、杨林、刘小东、肖靖波“六虎”向雪隆包发起了生死挑战。据称,这是我市首次全由本土队员组队登山,而在雪隆包的攀登史上这也是首次有人在初春季节登山。
雪山脚下
仿佛人间仙景
23日晚,经历了两天的车马劳顿,记者跟随登山队来到距离雪隆包最近的小山村——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上孟乡塔斯村2组。该山村海拔2000多米,坐落在群山怀抱中。清澈的溪水、金黄色的群山、迎风招展的经幡……构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图画。置身其中,就像进入了世外桃园。
得知登山队行程的藏族兄弟石宝洛桑等当地人早早守候在村头。一见队员跳下汽车,他们便热情迎上,端出青稞酒、烧起熊熊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句“扎西德列”(藏语:吉祥如意)在热情与欢乐的氛围中被反复传诵。
“你们这个季节来登山恐怕不合适……”几碗青稞酒下肚,泰亨登山队队长李赛霜与石宝洛桑在篝火边聊起了正事。石宝洛桑称,雪隆包终年积雪,积雪坡、冰坡、冰裂缝等于一身,属登山中的技术型山峰。从2000年开始,它便成了众多登山者首选的热门山峰,每年有七八支登山队前往,但成功登顶者寥寥,至今仅有三支队伍在夏、秋季节成功登顶。目前时值初春,该处温度较低、气候不稳定、积雪过厚,因此不适合攀登。至今,尚无人选择在冬季和初春季节登雪隆包。况且,前两天当地下了一场大雪,将进山的路覆盖了。
“我们知道这些情况,可登山本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极限运动,玩的就是心跳,且必须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因此不管前面的路充满了多少荆棘和危险,我们都要尝试一番。如果惧怕危险和困难,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干什么,不如去解放碑的茶楼喝茶或到磁器口河边晒太阳。”泰亨登山队的队员们信心百倍。
步入雪山
昼夜温差十多度
24日早晨,高原的太阳早早爬上了山头,四周一片敞亮。蔚蓝的天空像一个巨大的明镜,没有丝毫尘埃和杂质,离人是那样的近,仿佛伸手就能触摸……
在队长的号召下,队员们早早起床,将帐篷、睡袋、冰镐、高山靴、食物等装备逐一打包。因山高路险,无法用机动车辆或马力运送装备、食物等物资,队员便在村里请来6名当地藏民帮忙搬运。一行13人的队伍很快就背着大包小包,沿着老君沟朝向往已久的雪隆包进发。
沿途原始丛林中的溪水叮咚、巨木林立、高山湖泊若明镜……其景如仙似画,美不胜收。禁锢在钢筋混泥土中的队员们在美景的感染下,不禁跟随着同行的藏族兄弟唱起山歌。
然而,惬意的时光是短暂的,走到三棚(小地名),白皑皑的积雪开始增多。继续前行,很快满眼就是一片银装素裹的胜景。开始,因队员们都生在巴渝,少见到如此雪景,见脚下踩着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十分兴奋。个别人甚至摘下手套,或抓起积雪往嘴里塞,或与队友比赛丢雪球……可随着海拔的升高,积雪渐渐显露出了它的凶险。走到四棚(小地名)时,厚厚的积雪已淹没到了大腿,人们每迈一步就像在做高抬腿,行走十分困难,且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堆里动弹不得,队员杨林将其戏称为是在雪中“游泳”。此时,高强度的运动已折磨得队员们上气不接下气,根本无法顾及路边的风景,有人甚至诅咒起这该死的积雪。
下午6时,太阳逐渐下沉。一天来,明媚的阳光晒在身上,队员穿着单衣走路都觉得热,个个都汗湿了衣裳。太阳一下山,寒流就席卷而来,冻得人毛骨悚然,一看温度计,气温竟从白天的10多摄氏度骤降到零下1摄氏度。大风一阵阵刮来,温度计像一下被放进冰箱,汞柱迅速下降。
李赛霜队长不得不改变在双河口扎营的计划,在五棚便支起了帐篷,让队员们躲进帐篷取暖、休息。
高原的夜色很快笼罩了大地,除了不休的风声再无其他声响,四下一片死寂。一轮皓月半悬天空,格外明亮,不用照灯也能看见周围的景物。繁星眨着眼睛,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颗。队员们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吃着难以下咽的压缩食品,但心仍被眼前的胜景陶醉。
如果说六月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那高原的天就像更年期的人喜乐无常。刚才还皓月当空,一阵风刮来,瞬间便乌云当顶,飘起鹅毛大雪。“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有着10年户外探险经历的队长李赛霜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