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中秋长假取代黄金周 传统节日能否成为法定假日

[日期:2007-06-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
  本报记者 刘玉琴

  “两会”期间,传统节日能否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一议题,受到代表委员广泛关注。许多代表、委员纷纷提交议案,建议增加除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假日。

  今年的春节十分“走俏”,国内的庆祝活动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盟到过

  春节的热潮之中:外国政要纷纷向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拜年,美国纽约将农历春节纳入了法定假日。中国的传统节日热的背 后是中国热在升温。不可否认固定长假也为“春节热”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聚热的平台。人们期待其它传统节日也能像春节一样成为法定假日,让传统节日所凝聚的文化意蕴拥有一块更加宽广的释放舞台。

  传统节日凝聚民族认同感

  代表、委员们认为,能够体现我国文化传统的除夕、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七夕等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世代相传,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端午节缅怀屈原,吃粽子,赛龙舟;清明节扫墓春游,亲近自然;除夕夜辞旧迎新,合家交谈话团圆,等等,传统节日提供了寄托民族情感、体验民族认同感的机会,促使社会群体的和谐、团结。人们在和乐融融的浓郁气氛中能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与醇厚,各种活动的踊跃举行,也使得传统文化与更多人结缘。

  目前我国的法定假日有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元旦。据了解,现有的法定假日源于1949年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是我国运用行政手段制定的法定假日,全年共计10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增强,传统节日应受到高度重视。因为传统节日彰显了民俗礼仪、风情雅致。“庆典聚会的节日里总有一些含情脉脉的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使人间充盈着温情和暖意。”因而,为传统节日留一份殷切期盼,将使无数人对维护传统文化、保护精神之根多一分敬意和神往。

  放假话题日渐升温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节日能否放假日益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各界人士不断提议将其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去年,曾有百余位政协委员建议增加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众多文化界专家学者也建议增设一些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今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上,保持传统节日、发扬民族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代表关注的核心议题。其中我国40多位民俗学者建议增设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4个节日为法定假日,以复兴传统节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据了解,日前由中国民俗学会牵头,中国人大、北大、北师大、中国民俗学会等学者承担的“关于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假日的调研报告”已基本成型,报告对除夕、清明、端午、中秋4个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放假安排提出了具体建议。其中,除要求除夕、端午放假外,“清明长假”和“中秋长假”分别取代“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的建议更引人注目。

  保护需要有效措施

  与传统节日不一样,近几年,洋节在我国很有市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甚至愚人节都过得颇有兴味。与此相比,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族节日,如端午、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反而受到冷落。

  传统节日的受冷落,原因来自多方面。既有受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冲击的影响,也有对中国文化缺乏认同感,传统节日本身缺少创新和市场等因素。目前,我们尤其缺乏自觉的保护意识和有效的措施。比如给传统节日提供适当的假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传统节日进行保护。人大代表纪宝成说,传统节日各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深厚的内涵及民俗活动,应该给予法定假期以承载其文化活动。他认为,中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法定假日多增加几天,不会对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影响,与经济发展不会发生矛盾。

  一些委员认为,现有节假日加上双休日,中国人每年的总休息天数为114天,与其他国家相比,属于偏低水平。对于过节的时间保证,与我们相邻的日本有可借鉴之处,在他们的日历上,有几十个用红颜色标出的过节之假日。世界上许多国家一些地区的民俗日也都是纪念日和假日。

  必须唤醒人们的自觉意识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传统节日欲重新焕发生机,关键在于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实现理性的文化认同。如果清明不上坟,中秋不赏月,重阳不登高,即便将一些传统节日法定为假日,也只能带来假日经济的红火,与传统文化的真正复兴尚有差距。

  代表、委员们建议,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形式也要随时代而变,过节的理念和方式必须更新,要有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以及重视商业复兴和学校教育等。如果只图热闹,只问经济,忽略节日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自觉,可能只是增加了几个狂欢节、购物节。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形式上的纪念,更需要实质上的深入人心,民族文化应能与现代时尚相伴,成为百姓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而更好地延续我们民族的文化生命。由此看来,文化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