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背包穿越徽杭古道

[日期:2007-06-01]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 [字体: ]
徽杭古道_背包穿越徽杭古道_乐途旅游网

徽杭古道

绩溪,美丽的徽州人家_背包穿越徽杭古道_乐途旅游网

绩溪,美丽的徽州人家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全长五十余里,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从这条路开始,逐渐将生意拓展到全国的。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道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小道,长度大约5华里,这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

  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由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里 。在徽杭古道上,每隔5里就设一个茶亭,供过往路人休息。过去与绩溪相毗邻的昌化人用自己纺织的棉织品沿古道到绩溪换回粮食与棉花,古道成为两地人的生命线。时至今日古道还是当地老百姓的一条重要交通渠道。

  “江南第一关”又名瑶瑶岩,在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是清凉峰主要通道。“江南第一关”山势险峻,怪石嵯峨,其中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最奇。自岩脚至关口经1400余级台阶。关口刻有“径通江浙”的魏体大字。 “江南第一关”是因太平天国是待王李世贤与1861年率部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

  古徽州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大概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了,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当年的徽杭古道正是徽商们走出故乡,前往经济更繁荣的沪、杭地区的必经之路。

  徽杭古道沿途可见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既有险峻的山体,又有柔软的小草原,途中还有鲤鱼跳龙门,挡风岩等原始、自然、古朴景观;偶尔可见如同世外桃源的山中人家,炊烟缭绕,男耕女织,山里人家纯朴可亲,生活的是那样平静自然,那样的美妙和谐;重走徽商路,感悟徽商情。

  正穿:向左走,风景美丽

  正穿线路:杭州——临安昌化银龙坞——徒步穿越——古道全程最高点,扎营“徽杭之家”——穿越——安徽绩溪的伏岭镇——坑口胡家宗祠——杭州

  一直以来都对“户外行走”这个名词很好奇,一直想像着像“驴子”那样行走的感觉。今天,终于可以踏入“户外”一探究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自己的体能心中没有数,所以我选择了参加正穿徽杭古道的队伍,想先对户外运动来个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早就听说徽杭古道,它位于皖浙两省交界的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侧,是古时徽商入浙的要道,它既是适合我们这种菜鸟级户外爱好者入门级的徒步穿越线路,也是最早普及的户外徒步穿越线路。

  周六一大早,我们从杭州出发了。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抵达了临安昌化马啸乡的龙潭大饭店,也就是清凉峰脚下,在那儿饥肠辘辘的我们吃到了传说中的麦面,填饱了肚子,大家才有力气开始上山。跟着领队,大家陆续爬山,沿途有一些小村,两边的青瓦房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古老,原先常走的一条路由于施工不能通行了,我们就请了向导走另外一条小路翻山过去。

  毕竟是第一次参加户外运动,对我来说这样大的运动量以前进行得不多,于是想像中很潇洒的户外行走,便成了一瘸一拐翻山越岭了。领队不断地“欺骗”说:“很快就到了,差不多了。”在我真的以为目标就在不远处的时候,却听到了让人昏厥的一句话:还要走下去,然后再翻两个山就到了。没办法,咬牙坚持。终于翻到了一个叫做“石门”的地方,沿着石阶路上去,发现原本不宽的石阶旁赫然耸立着两大岩壁,从下看石门,就像一座大山被从中间切了一刀,形成了一个自然豁口,远看就像通往神秘园的大门,站在石门间放眼望去,座座青山,间隔块块巨石。经过一番翻上越下,终于到了我们晚上露营的大本营———大坦,那里几块平坦的草地呈阶梯状排列,当我们到时,已有几支上海、苏州的队伍在此扎营,听说还有南京驴子要来,我们赶紧抢占位子扎营,忙碌起来。这里有一用毛竹建成的小屋———徽杭之家,当我们与反穿队伍汇合后,就在徽杭之家进行了FB活动:笑声、吼叫声顿时此起彼伏。

  第二天,天公作美,太阳公公早早出来唤我们起床。今天的路都是下山,沿着小溪流一路往下,路也好走了,人也轻松了。溪水唱着欢歌,花儿点头微笑,就像到儿童片中歌颂的幸福生活场景:我们是快乐的少先队。走过小村庄,走过独木桥,由几条木头拼成(走在上面还真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呢!)渐渐,古道的样子显现出来,开始有了青石板铺路,真正的古道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段风景确实最美,在陡直的窄窄的路上走着,欣赏着尚未被现代文明过度开发而失去本色的山:高山流水将大山劈成两半,山如国画,间中有泼墨般的印记。巍峨而险峻,怪石嶙峋,溪水缠绵,险、奇、美尽收眼中。

  很快来到了江南第一关———遥遥岩,傍着江南第一关的石门,我们回首那长长的来路,也算是完成了一次与古人时空上的交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文化和历史在这条古道上流淌着。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一块块形状工整的油菜花地,旁边拥着它的是一块块绿油油的麦子地,那风光真是让人感叹不已。站在山坡上望去,远处是青山连绵,下面是黄绿相间,再有白砖青瓦房点缀其中,犹如一幅油画般美不胜收。如果当时有工具在手我一定把它画下来,留住这美丽的一刻带回去遐想!在安徽一个村子里吃过中饭,便包车回杭,这一记徽杭之行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爱上户外,经过付出和努力最终得到巨大的美景财富,正是所谓“先苦后甜”,怎一个“爽”字简单啊!

  反穿:向右走,怡情依然

  反穿线路:杭州———安徽绩溪的伏岭镇———坑口胡家宗祠游玩(穿越徽杭古道)———“徽杭之家”与正穿队员会合———继续反穿———临安/昌化银龙坞———杭州

  自三年前探路徽杭古道,前前后后走了六趟,全都是正穿,这第七趟却是反穿。所谓反穿,就是从安徽绩溪开始,沿古道穿越回杭州临安的昌化。

  作为浙江十大徒步线路的徽杭古道,这几年越来越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春风吹拂,大地回暖,田野里油菜花迎风摆舞,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正穿徽杭古道,可以轻松领略无限风光,反穿却肯定要吃更多的苦。说实话,正穿相对反穿来说要省点力,因为正穿上山路少,下山路多。反穿正好相反。

  周五的晚上,反穿队员先行出发了,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于凌晨1点多到达了徽杭古道安徽段的起点———绩溪的伏岭。子夜时分的小村镇十分的静谧,熟睡的村民们丝毫没有察觉到来了这么一批背包族,我们静静地扎下营后,也随着夜色睡去。

  第二天大清早,我们周围就过来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们。虽说几年来,这样的背包一族频繁在此出没,不过还是让村民们感到新奇。我们边和村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边收拾好了帐篷,打好了装备。不知谁说了一声:去看油菜花喽!于是大家急忙找个地方搁下行囊,就蜂涌般奔向田野。好大的一片油菜花啊!远近高低,夹杂着绿油油的麦禾,蜜蜂飞来,蝴蝶飞去,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春色画卷。大家忙乎着穿行于花丛中拍照片,嘻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着这一份在都市中难得的乐趣!意犹未尽,我们还是开始了徒步徽杭古道的征程。有不少队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踏在岁月打磨的滑滑的青石板上,体验着古徽州的商旅离家远途的心绪,欣赏着浓浓春色渲染的山景,心情格外的愉快。

  上山了,前面就是江南第一关,高高的台阶崖石让大家开始气喘吁吁,在累并快乐中,对于户外运动大家有了自己的理解。一路行来,忽而是高高向上的古道,忽而是平坦笔直的乡路,零落的小山村成了我们的歇息地。一路上不时相遇的村民成为我们认识古道的见证者,还有那些来自上海、苏州、南京的驴友们,大家虽然互不相识,然而相逢一笑,一声问候,却像与朋友相遇。擦肩而过,又各奔前方了。经过近4个小时的行走,我们终于到达徽杭古道的最高点。与先期到达的正穿队员胜利会师!大家互致问候,笑谈各自旅途中的逸闻趣事。没有想到的是,座落在这里的“徽杭之家”料不到一下子会有这么多的徒步爱好者涌来,食品几乎被“抢”一空,我们来晚一步,厨房的菜已经所剩无几。大家顾不得劳累,自己动手做起饭菜来。饭熟了,菜好了,“让女士先用,男的等一会,等她们吃好了我们再动手。”在人多饭菜少的状况下,男士们就是这样发扬风格,保持风度,此举着实让女士们感动了一番。夜幕降临,会师了的队友们又聚集在一起开始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兴奋的呼喊,快乐的起哄一直延续到很晚很晚。

  第二天,两队人马集合拍照,然后按照事先确定的行程线路,向左走向右走,踏上了各自的路程,向着自己的目的地进发了……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