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肆·西行路迢迢] 一·奔向江源

[日期:2007-06-01] 来源:《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  作者: [字体: ]
  出发仪式顶多半个小时不到,但比我原来想象的要隆重,还是来了一大帮民间朋友相送。有哈达,也有青稞酒。大家几乎都是豪饮,我连干三杯,觉得按快门的手稳多了。……仪式摒弃了一切繁文缛节,印象里记得主要就是杨勇把一个牛皮纸信封交给了西藏摄影家协会主席扎西次登先生,这是“雅漂队”托他转交给刚刚遭受水灾的西藏灾区的捐款,虽然经费极度紧张,我们觉得还是应该略表寸心……其实,要 来别的作秀节目也真是纯属多余。除了我和罗浩昨日大街上碰见的几个天津《今晚报》的记者依约来助兴,也没有别的媒体同行。尽管事前我们邀请并拜访了许多新闻单位,希望能传出一点我们到的声音。但,没有人来。其实,当时大家也不过是觉得要出发啦,还是有个仪式才好上路,图个吉利。于是,就来个仪式吧。既然有仪式,就请一下记者吧,谁有空谁就去做一下好了。来不来那是人家的事,至于别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开漂了。

  实际上,这天的出发还是忙忙乱乱的。下午5点多,队伍才真正离开拉萨。

  布达拉广场出发仪式以后,吃完谈不上早饭还是午饭的那顿饭后,我们去一个军方加油站加油用了好几个小时。燃油还是总后青藏兵站部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军人似乎对这些男人的事情更能理解一些。加完油,刚一上路,那台三菱越野车却出了毛病。开到修理厂修到夜里10点半才算弄好,追赶上先走的大队人马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

  摸黑赶到营地的时候,还有大约一半兄弟醒着胡乱说话,我却早已眼皮都要用火柴棍撑了。在人堆里扒开一条缝,铺上睡袋倒头便睡。朦朦胧胧中,听几位还在议论白天所过的尼木峡谷的凶险,想打起精神倾听,可脑子已经不听使唤,很快就睡得俗事不知。

  次日早上醒来,跑到江边去看,这里虽然不是峡谷,但见江水汹涌澎湃,一派奔腾咆哮之势,令人不得不重视……但是,好在,对于我们,一切都已经很简单了。现在我们只要面对这条江就行了。

  早早吃完早饭,急急行军上路。

  离开拉萨,我们直奔雅鲁藏布江源头杰马央宗冰川所在的西藏阿里方向。

  在这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每天都觉得整个人就要被颠散架了。我不得不同意大家的结论,这条路肯定是全中国最糟糕的公路!最破最破的路!——就这“鸟”路,竟然号称是219国道。就是一些想起来令人心有余悸的乡间公路也比这鬼国道强得多。然而,这破219国道到底“烂”到什么程度?我却懵然无知,有的只是感觉,在这天高地阔的世界屋脊上,车子一动,就是很冷很强的风,刺骨割面,我们不得不把汽车篷布盖得严严实实。车厢里漆黑一片,外边什么样,根本看不见。

  不久前还被称为“勇士”,现在阴差阳错成了“盲流”的我们,这操不同口音的二十几个男子,和7条漂流船以及救生衣、粮食、帐篷、睡袋、煤气罐、氧气瓶、怪味胡豆等等数吨杂物,一古脑儿闷在张超那台解放大卡车的后厢里,向遥远的雅鲁藏布江源头杰马央宗冰川进发。

  杰马央宗冰川海拔5590米,深藏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的雪山腹地里面,行政上位于阿里地区与日喀则地区接壤处。这实在是个奇妙的所在,冰川不远处,就是佛教、印度教、本教等教徒心中的世界中心——神山冈仁波齐,以及圣湖玛旁雍错。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天有意安排?

  阿里因孔繁森先生而闻名。从拉萨通往阿里方向的路有三条路,其中最艰险的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南线。——从新疆叶城算起,一直到拉萨的新藏公路,全长2841公里,平均海拔居入藏各公路线之冠,据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山公路,蜿蜒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这一带也是我国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交界处的咽喉要道。事实上,目前进出阿里地区的物资大都不走这段险途,而从路况比较好的新疆方向运入。对阿里人来说,拉萨似乎远比乌鲁木齐遥远。

  感觉中,那段旅程如同在漆黑大海上风暴中的小船上颠簸,一浪接一浪,一浪大过一浪,总是担心屁股会被颠碎,而风浪却总不见停,没完没了。

  然而,这一路上我没有什么抱怨。要抱怨,那叫没良心。

  50年前,整个西藏还没有一条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进藏堪比登天。那时,邮差信使、僧侣百姓、商贾马帮和探险考察者进藏还要冒生命危险。当时,从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到拉萨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192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进口了两部小汽车,在印度拆为零件,驮运到拉萨组装而成。因拉萨没有公路,只能在布达拉宫至罗布林卡这段一公里多的便道上和市区个别地段行驶。约在1948年前后,拉萨才有三四辆马车。这便是西藏1951年前交通的大致情况。

  有关资料记载——

  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毛主席发出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10多万军民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劈开横断山脉,战胜怒江天险,跨越昆仑雪原,历时5个春秋,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上,在所谓的“生命禁区”,修起了总长达4360余公里的川藏、青藏两条公路。1954年12月25日,两条公路通车拉萨,从此结束了“唐蕃古道人背畜驮,栈道溜索独木舟”的历史,开辟了西藏交通的新纪元。

  川藏公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415公里,西藏境内长1304公里,是西藏连结西南各省区的经济纽带。这条公路经昌都、林芝、拉萨3个地市8个县,翻越了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山脉,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主要河流。

  青藏公路北起青海省省会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48公里(其中格尔木至拉萨长1155公里),穿越高原大丘陵区和多年冻土区,平均海拔4000米。公路翻越莽莽昆仑,巍巍唐古拉,横跨茫茫戈壁,千里草原,气势恢宏,堪称公路史上的奇迹。

  青藏、川藏公路的修通,是人类对抗自然的伟大创举。在修筑川藏公路时,有三千多名筑路英雄光荣牺牲。在修筑青藏公路时,筑路英雄,历尽艰辛,争分夺秒,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抢通到了拉萨,打破了“生命禁区”难以通过的神话。

  1955年10月,拉萨至日喀则公路和日喀则至江孜、亚东公路修建通车,这是全区干线公路建设的开端。之后,黑河(那曲)-阿里(噶大克)、拉萨-泽当、日喀则-定日、曲水-江孜、拉孜-普兰、黑河-昌都等公路陆续建成通车。1956年4月,新藏公路动工修建,1957年10月建成通车。新藏公路新疆叶城县至西藏阿里地区首府噶大克段长1179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路段。中国-尼泊尔国际公路中国境内(定日—友谊桥)路段,于1962年6月~1965年6月建成通车。

  青藏、川藏、滇藏、新藏、中尼公路沟通了自治区同祖国内地及南亚的陆路交通,初步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连结区内外的公路交通网。目前,西藏自治区公路里程已达21842公里,其中设养里程17981公里;管养二级公路1172公里。全区共有国道五条,长5505公里。

  这变化不管怎么说都是天翻地覆的,知道这个事实就更令人痛恨一些无耻谣言。

  虽然,一路上对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我一直无限缅怀,车子再怎么飞颠我也心平气和心存感激。但那滋味,说实在的,真不好受!

  总是隔一会儿篷布就被颠开,立即就有大团尘土扑进车厢,有时候简直就像有人往车里倒土,这时我们整个就是一群“兵马俑”。本人在西宁预备的穆斯林大花头巾派上了大用场,防飞扬的尘土再好不过。广东人黎文不堪忍受,竟然用哈达蒙面,我警告这家伙对神明之物不得无礼,但这“鸟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广东实用主义派头,根本不以为然。直到几个月后他在大峡谷摔下6米多的山崖,才开始对我的“神秘主义”有了点敬畏。

  一路上,总是有人被颠得飞起来。最厉害的时候,“曹公公”、张涛被颠得连续飞到空中三四次,人从车尾飞起,落下来时已飞到车厢中部。有几天,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最大的乐趣就是拍摄车厢里这东滚西爬的“空中飞人”,只要车厢一开始有大颠簸,不管是否有人飞起来,眼前总是一片白光乱闪。

  一直在急匆匆地赶路。饮食压缩到早晨出发前和傍晚宿营时的早晚两餐。这在整个“雅漂”中很快成了惯例,一直到最后也是这样。

  有一天,天黑透了才赶到一个道班(养路工人的基层组织——编者注),确实有点饿晕了,下大卡车的木梯时,两腿发软,人直打晃。好容易吃上饭,一阵根本不知滋味的狼吞虎咽后才发觉肚子已滚圆,胀得难受。被撑着了的不止我一个,罗浩、张涛、林波等几个人也是吃得如同孕妇,于是大家一起出去徒步消食。

  在漆黑的原野上,我们七八个人个个都像企鹅般挺着个肚子横七竖八地走着,时不时有人被胀得发出狼一样的啸叫,引得道班周围野地里的野狗也是一阵乱叫。我们难受得兴高采烈,一切烦恼、委屈、屈辱都抛到脑后了,我们出发了!

  必须尽快开漂。天,一天天冷起来了,这是在西藏啊。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