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07元旦乳源大峡谷穿越历险全程记录

[日期:2007-06-01] 来源:奥利网  作者: [字体: ]
  第六回 雨夜扎营

  接下来是带领大部队渡河了。但是这次渡河我相信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峡谷腹地,天黑不见五指,雨越下越大。当时峡谷的温度也已经在十度以下,而河水的温度更始几乎接近冰点。此处河面二十米宽,大伙带着头灯,打着手电,背着背包,冒着大雨一个接着一个地过河。此时不光是脚踮水了,因为天黑水急石头滑再加上背包重,所以我们手也要伸到水里摸着石 头来保持平衡才行了。我当时是一直站在河中一处水流最急处为大家搭把手,我无法形容那时怎样的一种刺痛。过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式来形容当时那种感觉,有的说想大声哭出来,有的说当时就想倒在水里被水冲走算了.....13人全部过了河之后还有更刺激的,紧接着是要爬上一处悬崖。要白天的话这不算什么,但是天黑再加上下雨及负重,使得这也成了危险度极高的一段。半小时后,我们全部人员到达营地。

  这是一块无论从各方面来说都不算合适甚至说是极差的扎营地。悬崖一角,十几平方米的地方,地面布满乱石,虽远离河床但却紧挨着山体。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找到这么大的一块还算是平地的地方已经算不错了,而且在我们到达的时候因树叶的遮挡地面还是干的。大家伙达到营地后卸下行装第一件事就是换上干爽的衣服。我无法形容在这悬崖一角,无处遮挡的十几平方米的地方,男男女女换衣服是什么样的情形。当时想的就是赶紧把湿衣服换掉,让自己的体温恢复上来,至于其他的已经不太重要了,睁只眼闭只眼就是了,哈哈。到达营地后阿列又充当起厨师的角色,幸好当时那地方在我们到来之前还能遮住雨,地面上还有些干树枝。阿列就靠着这些干树枝和小刘用矿泉水瓶和水壶带着头灯去河边打回来的水煮了一大锅芋头香肠饭。我们两支队伍共十三个人,就一锅饭,每人只能分一点。但是那时也没有饿或香的感觉了,只是本能地去往肚子里填进去一些东西。

  雨越下越大,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雨水终于透过树叶,不断地落到了我们的营地上。本来以为这里能遮挡住雨水,地是干的,晚上不用扎帐篷每人抱个睡袋挤在一起坐睡一个晚上算了。而且开始选择这里的时候也没想过要扎帐篷,因为这地根本搭不了帐篷。但是现在这情形,不搭也得搭了!于是大伙赶紧搬开石头,尽量弄平地面,然后用砍刀砍断荆棘树枝,扩大空间。但是我估算了一下,这地最多搭两个帐篷的空间。一个四人帐篷,一个双人帐篷。这仅够我们队伍九个人的位置。而陈峰他们四人后来则爬到了我们旁边更高一点的地方搭起了一个双人帐篷。当我们搭好帐篷的时候,雨水已经是透过树叶,完全的浇灌下来了。我们用雨衣把背包遮住,然后所有人都躲进了帐篷。我、门爹、阿独、小刘、阿列还有晓敏六个人挤进了那个四人帐篷。姚昆则跟高莹以及雪菲挤进了双人帐篷。我们的四人帐篷靠着山体,而姚昆他们的双人帐篷则靠近崖边。

  因营地空间的影响我们的四人帐篷撑起来后的空间本来就比正常情况下小得多,再加上我们六个人挤进去,里面感觉一不小心随时都要暴开。我们开始只能促膝而坐。大家坐着静静地听着帐篷外的雨声,雨越下越大。慢慢地,我们都感觉到雨水已经在向我们最后唯一的防线透了进来。过了一会,帐篷壁有些地方在渗水了,篷底有些地方也湿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唯有期盼着雨早点停,天早点亮。也许我比所有人更期盼着雨停和天亮,因为此时此刻我比所有人都更加担心。我首先担心的是寒冷。因为估计晚上峡谷里的温度会在六七度左右,再加上下雨,温度会更低。而我们很多人在今天的穿越当中都弄湿了不少衣服。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我们六个人挤在一起一点都不冷,甚至还有点热。这也让我减少了担心。但是有一点令我最担心的是,雨持续不停,越下越大,而我们的帐篷又是靠着山体而搭。不用说担心泥石流,就是山上泥土松动滚下来一块大石头的话都将是致命的。户外露营因雨夜泥石流丧命的先例是很多的,仅在我们现在所穿越的峡谷里就有发生过。我每过一会就打探一下雨情,若今晚雨一直这么下的话,就算半夜也好我们都必须作转移的准备了。我们叫大家轮流睡觉,最好有人保持清醒,时刻关注外面的情况。门爹和阿独倒下先睡了,我们四个则靠膝趴着。过了一会顶不住了,阿列、小刘、晓敏也都倒下了。今天大家确实太累了。到最后我也坐不稳了,死就死吧,不管了,我也倒下了。说起来也奇怪,刚开始我们六个人都坐着都觉得几乎快暴了,现在六个人都躺下了也都还行。但是当时只记得不知道谁的脚贴着我的脸,而我的脚又不知搭着谁的肩。帐篷中间到处是手,到处是脚。反正那情景要说那是一出杂技或魔术也都会有人信。就这样我们艰难的渡过了这一夜。

  1月3日 阴转小雨

  六点多,天亮了,雨也停了,但天还是阴阴的。我们终于熬过了痛苦的一夜。接下来要做的事不能定位于户外穿越活动了,而更应该是户外逃生了。这已经是我们在峡谷中的第三天了,而至于今天的路谁都没有底。没有人想今晚再在这峡谷中过夜了,而我们的粮食储备和防寒设施也不能足以顶过今晚了。所以我们必须得今天走出峡谷。为了减轻负担,于是我们将一些累赘的东西丢掉了。丢掉的东西包括,一个四人帐篷,大部分的防潮垫、锅,米,几个沉重的军用水壶、湿衣服还有一些不能干吃的粉丝等等。

  八点半,我们出发了,沿着河谷继续前进。因为昨晚的大雨,今天的路特别的湿滑难走。一不小心就会摔跤。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跋涉,终于在十点钟,我们到达了传说中的小木屋。此时大家都好象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兴奋无比。我们到达小木屋的时候,发现没有人,只看到主人在门口木板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我们进去补充了点开水,拍了些照,稍作庆祝。十点二十分,我们离开了小木屋。

  接下来我们要就做的是找到峡谷的出口。我拿出网上打印的攻略,过了小木屋之后紧接着的部分是这样写道:“横过约40米宽的主溪水,有条小路上山,在山上行走一个小时后再次回到溪边,然后再横过50米的溪水,接着会发现一片矮竹林,有一条较大的山路,顺着走。就可上山,拐出峡谷,到达黄洞村了。”我们横过溪水后很快就发现攻略上所说的上山的小路了。因为现在是枯水期,所以河面并没有40米宽,而仅有十几米。我们沿着小路上山,开始小路还算比较明显,但是后来就越来越难走了,再后来就几乎没有路了。我叫大家停了下来。我思考了一下,因为攻略上说上山之后走一个小时,然后又要下降到河边。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走呢,因为当时是夏季水大,沿着河谷无路可走了。而我们现在是冬季枯水期,只要我们顺着河谷边走就行了。因为归跟结底还是要从山上下来走到河边。于是我又叫大家原路返回了,回到了河谷边。我们沿着河谷继续前进。

  攻略上说他们从山上走了一个小时左右就下来,然后再次渡河,来到河岸的右边,然后有一条可以出去的小路。于是我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就开始在河岸的右边去找这条小路。攻略说这条小路在一片矮竹林当中。但是当我们走了一小时之后河岸右边几乎到处都是矮竹林。但是我们始终无法找到一条看上去还象条路的小路。于是我们又不得向前走,走一段又停下来找一下,找不到又向前走。但是每停下来找一次又会失望一次。找不到之后每向前行进一段又会感到路更渺茫了。现在我们疑惑的是我们应不应该再继续向前走呢。这条走出峡谷的小路到底在哪里,还在我们的前方,还是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

  中午十二点,又下起了雨。此时大家都已经又累又饿了。我们停了下来,站在雨中吃了点干粮。接下来该怎么办,继续走呢还是往后退,大家都在等着我的决定。这是大家最迷茫的时候,而我比大家更迷茫,因为我还肩负着带领整个队伍走出去的任务,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我拿出电话,试图拨打黄洞村的向导及小木屋主人的电话,但是都不行。因为峡谷里信号非常非常之微弱,偶尔能接通了都听不到对方讲话。现在这种情况是想打110都不行了。当时终于感觉到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没办法了,向前走吧,找不到出口的话今晚我们就退回小木屋”我当时这么想。于是我们又向前走了一段,来到了一个好象遭遇过山火的地方。因为两岸的竹子都被烧焦了。阿列又准备进烧焦的竹林去找路,这时不知道是高莹还是雪霏说了句:“这地方怎么可能有路。”于是阿列就退回来了。但是我想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还是去看看吧,于是在阿列退回的同时我报着毫无希望的希望钻进了烧焦的竹林。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从来不能像今天这样这么理解这句诗的含义,因为在这片竹林背后,我终于发现了这条传说中的小路。开始对于这条小路我们还没抱有百分之百的希望,但是后来是越走越有信心。因为无论从小路的延伸趋势还是路面上新鲜的登山鞋的脚印来判断,这应该就是走出乳源大峡谷通往黄洞村的出路了。找到了路,大家又有了劲,起码现在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在接近成功;起码有了个方向,心就不在迷茫了。果真,顺着小路走了半个小时后开始往山上拐,此时就更加肯定了这就是那条走出峡谷通往黄洞村的出路了!大伙更加兴奋了!这已经是我们在峡谷中穿越的第三天了,大伙都已经筋皮力尽了。但是现在的感觉就好比马拉松比赛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只要翻过这座山,就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了。眼看胜利在望,大伙铆足了劲,发动了最后的攻势。一个小时后,我们顺利到达了山顶,然后开始下山了。这时路已经很明显了,在分岔口只要稍微用指南针辨别一下方向便可以了。下山时大伙是终于感觉到累了。三天的高强度穿越我们未曾怕过,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叫过累,尽管很多人都没有过户外经验,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广东省境内难度最高的徒步路线。走了三天,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最后的路我们不是靠着体力而是靠着意志力、靠着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坚持了下来。现在的累或许更是一种克服了困难,挑战自我成功后的放松吧。这种累是包含着幸福和成就感的。下午两点半,我们终于胜利达到了穿越的终点——黄洞村!

  传说中黄洞村已经是一座废弃的村庄了。整个村都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攻略上所说的黄洞村小学都已经只剩下残墙废瓦。幸运地是我们在黄洞村遇到一位下山的农民。在他的帮助下招来了一辆拖拉机。

  三点半,拖拉机将我们送到了石沽塘镇。

  四点半,我们坐中巴到达英德市。

  买了五点五十的车票返广州。临走前大家又最后找家餐馆撮了一顿。

  晚上八点,我们顺利回到了广州。此次乳源大峡谷的穿越活动最终宣告胜利结束。

  这次穿越,虽然我们所有人都不认识路,但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过请向导的想法。虽然在找路的过程当中花费了我们相当多的时间,也因此夜困于峡谷的悬崖边。但是正是这些经历才使得我们的穿越更加的刺激,更加的难忘。而且在峡谷中的三天两夜,兄弟姐妹们体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信这是一次令我们所有人都终身难忘的探险! 2007年1月 写于广州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