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男,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处高级工程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主席。他酷爱登山探险等冒险活动,曾多次带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徒步进入尼雅遗址和罗布泊楼兰古城探险,他曾率队登顶慕士塔格峰,四次登顶博格达峰,荣幸地成为登上博格达峰的第一个中国人。十几年的探险生涯中,他开辟了新疆多条高危的登山探险线路,撰写了《中国徒步穿越》、《中国登山圣经》、《中国探险圣经 》等书中有关新疆的登山探险资讯。
初春的北京总是让人有些倦怠,但博格达勇士的到来让我们这些徐霞客的寻找者精神大振。见到王铁男是在他下榻的东长安饭店,桌子上零零散散的资料和书籍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天山派野蛮登山家”。
走进唐蕃古道
“探险就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这次来京参加Shipton-Tilman基金的PK主要是为重走新藏古道(史称唐蕃古道)做准备。至1957年青藏公路开通前,新藏古道是沟通新疆西藏惟一的一条道。我们打算从昆仑山的普鲁村出发,翻过一个5114米的硫磺达坂,进入青藏高原,再翻过一个5604米的克里雅山口进入羌塘地区,最后到达西藏松西。1950年解放军进藏先遣连136人沿着这条古道进入西藏,几个月就牺牲了68人,也没有留下线路上的任何资料,很惨烈的!这条古道要穿越300多公里的无人区,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还要面对激流、峭壁、复杂的气候条件等,对探险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还专门买了本书做参考,这次探险一共有六名队员,我们都有海拔7500米以上的登山经历,还有一个登顶珠峰的……”
没有什么复杂的开场白,丰富的史料,一串精准的数字使我们怎么也无法把“野蛮”这个评价安排在他的头上,倒是工程师的缜密思维表现的淋淋尽至。
记:“十九世纪以来,试图穿越这条古道的英雄们,大多无功而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得不到这笔赞助你们还会去吗?”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进行了两年的考察、准备,就算得不到这笔赞助我们也会去!没有危险就不叫探险了,最初登山时是大家凑钱,登了好多年还这样。1997年代协会刚成立时我们决定登博格达峰,那会中国人还没有登过,我们也没什么装备,我们跑到北京咨询,北京登山协会的说这是高手级攀登的技术型山峰,劝我们最好别去登。任何人劝我们也没有动摇我们的决心。当时我们连一双像样的攀登鞋都没有,弄了一双军用大头鞋,冰爪绑在上面,冰爪也没有了前齿,就这样登了上去。后来,好多攀登队伍说能用那样的装备登上博格达峰真不可思议。”
记:“当年是因为要攀登博格达峰让您决定去组建登山探险协会吗?”
“差不多,我很多一块玩的朋友都是和登山探险有关,当初成立协会的初衷就是靠大家的力量攀登高山,后来把探险也加上了。我们都是业余人员,这几年协会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有人留下来了,甚至成了职业高山向导,也有人跑掉了,但我会这样一直玩下去。”
王铁男的“野蛮”终于露出了端倪,他说他登山靠技术但更多的是靠感觉,感觉能爬上去,不打绳也往上爬,但我们感觉他登山更多的是靠执着。
简单的方法,探索未知的领域
记:“在当今,登山和探险掀起一阵阵的热浪,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登山越来越商业化,很多人看到一些企业家去登山,他们去我也去;还有一些孩子为了高考加50分去登山。登山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只有自己喜欢才能得到的乐趣。当今参加户外徒步的人也越来越多,好多人把到山里走走都叫做探险,甚至出现了一些探险秀,在众多协作的支持下探险,完全失去了探险的意义。我还是比较认同希普顿的探险哲学,‘小规模的探险,用简单的方法,探索未知的领域’。他喜欢的是没有地图的目的地,没有人去过的地方,他和朋友吃饭时拿一张餐巾纸就可以做一个探险计划,他反对围攻并用绳索捆绑一座大山,对于人海战术他表现出蔑视,他认为一支巨大军队的嘈杂是对安详山谷的侵略。目前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已经无险可探,但昆仑山还是探险者的处女地,那里保存了许多古代遗址。
记:“现在的攀登理念和探险风格有什么变化吗?”
“现在的攀登、探险是为了挑战自我,培养一种先锋精神,体验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为了纯粹的探险而探险。去年不知谁拿了一只狗,没带墨镜,没带冰爪,也没带绳索,就靠爪子爬到了6800多米,好多人特别惊奇。做为第二代探险者我们更讲求小规模简单方式的科学探险,制定一个周密的探险计划。不能说对探险地一点都不了解就进去走,你能不能完成探险要根据自身力量去衡量,像我们做一个探险计划包括风险都要考虑,能不能完成,要具可行性。”
我的辉煌在野外
记:“登山探险毕竟是不可预测的,这么多年来,您自己掉进过冰缝,也失去过战友,你都没想到放弃吗?”
“危险和困难是经常碰到的,当时是挺害怕的,那次掉到冰缝里我想这一晚上可能是过不去了,我想到我买的保险,别人买一份我买两份,那是因为我1997年去博格达得了一次高山病,别人说你和高海拔绝缘吧,但是下来后就忘了,好想危险过去了也就忘掉了。新疆一些高危探险项目基本都是我们协会开发的,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在攀登探险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离不开这种生活,更离不开一块的伙伴,有人认为我这个家伙不务正业,我觉得我辉煌的东西在野外,能体现我人格魅力的在雪山上。”
记:“如果有一天您爬不动山了,也无力探险了,您会做什么?”
“我会选择徒步,把登山探险的经历写下来。”
对文化的敏感和纯粹的探险乐趣是上世纪探险家希普顿的,也是本世纪王铁男的。他,一个有着严谨态度的探险者,一个把“玩”字挂在嘴边已过不惑之年的“年轻人”,把我们全部的感动凝结为思索,也许当王铁男带着他的六人探险队走出唐蕃古道时,探险的作秀也会黯然退出舞台吧。(记者 王阳)
初春的北京总是让人有些倦怠,但博格达勇士的到来让我们这些徐霞客的寻找者精神大振。见到王铁男是在他下榻的东长安饭店,桌子上零零散散的资料和书籍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天山派野蛮登山家”。
走进唐蕃古道
“探险就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这次来京参加Shipton-Tilman基金的PK主要是为重走新藏古道(史称唐蕃古道)做准备。至1957年青藏公路开通前,新藏古道是沟通新疆西藏惟一的一条道。我们打算从昆仑山的普鲁村出发,翻过一个5114米的硫磺达坂,进入青藏高原,再翻过一个5604米的克里雅山口进入羌塘地区,最后到达西藏松西。1950年解放军进藏先遣连136人沿着这条古道进入西藏,几个月就牺牲了68人,也没有留下线路上的任何资料,很惨烈的!这条古道要穿越300多公里的无人区,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还要面对激流、峭壁、复杂的气候条件等,对探险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还专门买了本书做参考,这次探险一共有六名队员,我们都有海拔7500米以上的登山经历,还有一个登顶珠峰的……”
没有什么复杂的开场白,丰富的史料,一串精准的数字使我们怎么也无法把“野蛮”这个评价安排在他的头上,倒是工程师的缜密思维表现的淋淋尽至。
记:“十九世纪以来,试图穿越这条古道的英雄们,大多无功而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得不到这笔赞助你们还会去吗?”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进行了两年的考察、准备,就算得不到这笔赞助我们也会去!没有危险就不叫探险了,最初登山时是大家凑钱,登了好多年还这样。1997年代协会刚成立时我们决定登博格达峰,那会中国人还没有登过,我们也没什么装备,我们跑到北京咨询,北京登山协会的说这是高手级攀登的技术型山峰,劝我们最好别去登。任何人劝我们也没有动摇我们的决心。当时我们连一双像样的攀登鞋都没有,弄了一双军用大头鞋,冰爪绑在上面,冰爪也没有了前齿,就这样登了上去。后来,好多攀登队伍说能用那样的装备登上博格达峰真不可思议。”
记:“当年是因为要攀登博格达峰让您决定去组建登山探险协会吗?”
“差不多,我很多一块玩的朋友都是和登山探险有关,当初成立协会的初衷就是靠大家的力量攀登高山,后来把探险也加上了。我们都是业余人员,这几年协会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有人留下来了,甚至成了职业高山向导,也有人跑掉了,但我会这样一直玩下去。”
王铁男的“野蛮”终于露出了端倪,他说他登山靠技术但更多的是靠感觉,感觉能爬上去,不打绳也往上爬,但我们感觉他登山更多的是靠执着。
简单的方法,探索未知的领域
记:“在当今,登山和探险掀起一阵阵的热浪,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登山越来越商业化,很多人看到一些企业家去登山,他们去我也去;还有一些孩子为了高考加50分去登山。登山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只有自己喜欢才能得到的乐趣。当今参加户外徒步的人也越来越多,好多人把到山里走走都叫做探险,甚至出现了一些探险秀,在众多协作的支持下探险,完全失去了探险的意义。我还是比较认同希普顿的探险哲学,‘小规模的探险,用简单的方法,探索未知的领域’。他喜欢的是没有地图的目的地,没有人去过的地方,他和朋友吃饭时拿一张餐巾纸就可以做一个探险计划,他反对围攻并用绳索捆绑一座大山,对于人海战术他表现出蔑视,他认为一支巨大军队的嘈杂是对安详山谷的侵略。目前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已经无险可探,但昆仑山还是探险者的处女地,那里保存了许多古代遗址。
记:“现在的攀登理念和探险风格有什么变化吗?”
“现在的攀登、探险是为了挑战自我,培养一种先锋精神,体验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为了纯粹的探险而探险。去年不知谁拿了一只狗,没带墨镜,没带冰爪,也没带绳索,就靠爪子爬到了6800多米,好多人特别惊奇。做为第二代探险者我们更讲求小规模简单方式的科学探险,制定一个周密的探险计划。不能说对探险地一点都不了解就进去走,你能不能完成探险要根据自身力量去衡量,像我们做一个探险计划包括风险都要考虑,能不能完成,要具可行性。”
我的辉煌在野外
记:“登山探险毕竟是不可预测的,这么多年来,您自己掉进过冰缝,也失去过战友,你都没想到放弃吗?”
“危险和困难是经常碰到的,当时是挺害怕的,那次掉到冰缝里我想这一晚上可能是过不去了,我想到我买的保险,别人买一份我买两份,那是因为我1997年去博格达得了一次高山病,别人说你和高海拔绝缘吧,但是下来后就忘了,好想危险过去了也就忘掉了。新疆一些高危探险项目基本都是我们协会开发的,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在攀登探险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离不开这种生活,更离不开一块的伙伴,有人认为我这个家伙不务正业,我觉得我辉煌的东西在野外,能体现我人格魅力的在雪山上。”
记:“如果有一天您爬不动山了,也无力探险了,您会做什么?”
“我会选择徒步,把登山探险的经历写下来。”
对文化的敏感和纯粹的探险乐趣是上世纪探险家希普顿的,也是本世纪王铁男的。他,一个有着严谨态度的探险者,一个把“玩”字挂在嘴边已过不惑之年的“年轻人”,把我们全部的感动凝结为思索,也许当王铁男带着他的六人探险队走出唐蕃古道时,探险的作秀也会黯然退出舞台吧。(记者 王阳)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