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中国板鸭之乡
京九线上独具优势的明珠——赣县
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是“千里赣江第一县”,也是誉满大江南北的“中国板鸭之乡”,县城是省级文明城市。全县辖9镇10乡5个管理区、315个行政村;土地面积2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万亩,山地360万亩,水面23万亩;总人口54万。
赣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境内生息。汉高祖六 年(公元前201)始置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196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至梅林现址。全境处中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沛。赣县是赣南采茶戏和赣州东河戏的发源地。境内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晋朝储君庙、清初文昌阁、白鹭客家清代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名胜,还有狮子岩、金鸡洞、大小湖洲等分布各地的自然景观。
赣县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境内有丰富的自然、物产资源,果业、烤烟、水产、蔬菜等是农业经济作物支柱;有国家二类保护树种和珍稀树种近20种。山上盛产脐橙、柑桔、油茶及木、竹、柚、李梨、枣等;田园主产水稻、烟草、葡萄、席草、蔬菜等;地下蕴藏钨、铜、稀土、铋、锡、铝、钴、金等金属矿产,萤石、煤、黄铁矿、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使赣县以稀土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大批企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稀土、钨、板鸭、蜜饯、腐竹等名特优产品。
赣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县城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闽南9市、赣州市东河8县(市)下赣州、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要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境内赣江通达长江至海外;105、323国道和赣粤高速公路纵横县境连接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00多公里;县城距赣州黄金民航机场仅12公里;京九铁路纵贯县内5个乡(镇)48公里,集客运、货运、编组于一体的赣州东站设在县城北侧?001年12月8日开工建设的赣(州)龙(岩)铁路在赣州东站接轨。境内水源充足,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自来水厂为工业和民用水提供丰足保障,有15个乡镇集镇区通自来水。电力充裕,拥有总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杨雅水电站和各种小水电站52座,目前正着手筹建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总投资2.68亿元的居龙滩水电站。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支持、跟进、接替、服务赣州市区”的指导思想,大力弘扬“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赣县精神,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较快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赣县的区位、交通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着力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城郊经济文章,努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5%,第二产业增长10.4%,第三产业增长9.4%;财政总收入10483万元,同比增长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81.1万元,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8.6%。通过全县54万人民的艰苦奋斗,全县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1年农业总产值9.9亿元,同比增长1.6%,形成果业、烤烟、生猪、商品蔬菜、水产等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全县果园面积7.2万亩,其中脐橙面积达到7700亩,水果总产量7043吨;种植烤烟1.36万亩,收购烟叶2.77万担;生猪出栏28.5万头;水面养殖4.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550吨;出笼家禽710万羽。培植了沙地板鸭、赣南蜜饯厂、吉野食品有限公司、湖新新红中生猪贩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速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主攻工业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4亿元,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工业企业上交税收1429万元。形成了矿产、食品、轻化等工业支柱产业。建设了红金和洋塘两大工业区。红金工业区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首期2000亩已完成了土地平整,已引广州森仕服装有限公司、赣州虔东冶炼有限公司、鑫隆康实业有限等10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户区内,区内企业总数达到27家,投资总额达3.5亿元,入驻企业自投产之日起10年内实行“零规费”封闭式管理;利用破产企业江西第三制糖厂的闲置土地、厂房而建成的洋塘工业区,已引进19家企业,投资总额1.3亿元。
商业贸易繁荣活跃。兴建了占地400亩、拥有1600多间店面的光彩大市场,目前,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副食、服装、家电等为主的12个特色交易区。市场的建设,辐射带动了城市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发展,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基础的城市市场网络。全县个体商户达到1.9户、私营企业680户,个私企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通过招商资,引进兴办了投资1亿元的赣州鑫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赣州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赣县森仕服装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首期投资3000万元的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宏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首期投资600万元的大宇书院等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0余个。
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县城开发共投入资金6亿多元,改造、兴建了赣新大道、梅林大街等20多条街道,新增硬化道路面积14.8万平方米,先后新建了公安大楼、邮政大楼、检察大楼、梅林住宅新区等100多幢六层以上的商住楼和居民住宅楼;通过做活经营城市文章,建成了占地面积256亩、总投资1.6亿元,全市乃到全省一流的人民广场;实施了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到赣县购地买房、经商创业,城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万多人。县城进入了省级文明卫生城市行列。同时,实施多元化投入,投入资金9.9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江口、沙地等一批中心区域小城镇,推进了城镇化步伐。
1996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宋平、温家宝、姜春云等先后新临赣县视察,对赣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极大地鼓舞了赣县人民。
“今日新赣县,明日大赣州”。赣县这颗镶嵌在京九线上的明珠,明天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是“千里赣江第一县”,也是誉满大江南北的“中国板鸭之乡”,县城是省级文明城市。全县辖9镇10乡5个管理区、315个行政村;土地面积2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万亩,山地360万亩,水面23万亩;总人口54万。
赣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境内生息。汉高祖六 年(公元前201)始置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196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至梅林现址。全境处中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沛。赣县是赣南采茶戏和赣州东河戏的发源地。境内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晋朝储君庙、清初文昌阁、白鹭客家清代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名胜,还有狮子岩、金鸡洞、大小湖洲等分布各地的自然景观。
赣县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境内有丰富的自然、物产资源,果业、烤烟、水产、蔬菜等是农业经济作物支柱;有国家二类保护树种和珍稀树种近20种。山上盛产脐橙、柑桔、油茶及木、竹、柚、李梨、枣等;田园主产水稻、烟草、葡萄、席草、蔬菜等;地下蕴藏钨、铜、稀土、铋、锡、铝、钴、金等金属矿产,萤石、煤、黄铁矿、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使赣县以稀土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大批企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稀土、钨、板鸭、蜜饯、腐竹等名特优产品。
赣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县城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闽南9市、赣州市东河8县(市)下赣州、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要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境内赣江通达长江至海外;105、323国道和赣粤高速公路纵横县境连接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00多公里;县城距赣州黄金民航机场仅12公里;京九铁路纵贯县内5个乡(镇)48公里,集客运、货运、编组于一体的赣州东站设在县城北侧?001年12月8日开工建设的赣(州)龙(岩)铁路在赣州东站接轨。境内水源充足,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自来水厂为工业和民用水提供丰足保障,有15个乡镇集镇区通自来水。电力充裕,拥有总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杨雅水电站和各种小水电站52座,目前正着手筹建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总投资2.68亿元的居龙滩水电站。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支持、跟进、接替、服务赣州市区”的指导思想,大力弘扬“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赣县精神,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较快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赣县的区位、交通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着力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城郊经济文章,努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5%,第二产业增长10.4%,第三产业增长9.4%;财政总收入10483万元,同比增长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81.1万元,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8.6%。通过全县54万人民的艰苦奋斗,全县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1年农业总产值9.9亿元,同比增长1.6%,形成果业、烤烟、生猪、商品蔬菜、水产等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全县果园面积7.2万亩,其中脐橙面积达到7700亩,水果总产量7043吨;种植烤烟1.36万亩,收购烟叶2.77万担;生猪出栏28.5万头;水面养殖4.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550吨;出笼家禽710万羽。培植了沙地板鸭、赣南蜜饯厂、吉野食品有限公司、湖新新红中生猪贩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速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主攻工业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4亿元,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工业企业上交税收1429万元。形成了矿产、食品、轻化等工业支柱产业。建设了红金和洋塘两大工业区。红金工业区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首期2000亩已完成了土地平整,已引广州森仕服装有限公司、赣州虔东冶炼有限公司、鑫隆康实业有限等10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户区内,区内企业总数达到27家,投资总额达3.5亿元,入驻企业自投产之日起10年内实行“零规费”封闭式管理;利用破产企业江西第三制糖厂的闲置土地、厂房而建成的洋塘工业区,已引进19家企业,投资总额1.3亿元。
商业贸易繁荣活跃。兴建了占地400亩、拥有1600多间店面的光彩大市场,目前,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副食、服装、家电等为主的12个特色交易区。市场的建设,辐射带动了城市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发展,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基础的城市市场网络。全县个体商户达到1.9户、私营企业680户,个私企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通过招商资,引进兴办了投资1亿元的赣州鑫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赣州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赣县森仕服装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首期投资3000万元的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宏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首期投资600万元的大宇书院等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0余个。
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县城开发共投入资金6亿多元,改造、兴建了赣新大道、梅林大街等20多条街道,新增硬化道路面积14.8万平方米,先后新建了公安大楼、邮政大楼、检察大楼、梅林住宅新区等100多幢六层以上的商住楼和居民住宅楼;通过做活经营城市文章,建成了占地面积256亩、总投资1.6亿元,全市乃到全省一流的人民广场;实施了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到赣县购地买房、经商创业,城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万多人。县城进入了省级文明卫生城市行列。同时,实施多元化投入,投入资金9.9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江口、沙地等一批中心区域小城镇,推进了城镇化步伐。
1996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宋平、温家宝、姜春云等先后新临赣县视察,对赣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极大地鼓舞了赣县人民。
“今日新赣县,明日大赣州”。赣县这颗镶嵌在京九线上的明珠,明天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