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南京成贤街杨廷宝故居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浪网  作者: [字体: ]
  来源:金陵晚报

  从车水马龙的成贤街走过,路边104号的院门总紧闭着,很少有人出入。在这样的繁华喧闹的都市里,这个寂静小院显得十分神秘。院墙上有一块小石牌,上面刻着“杨廷宝故居”,这就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生前居住的地方。

  日前,记者找到了杨廷宝的女儿杨士英,请她谈谈大师生活中的一面。

  本报开始寻访南京大师

  去年11月,南京市档案馆接收 建立了第9份名人档案。1年过去了,名人档案还是只有9份,没有半点增加。这种现状,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实在不太相称。南京市档案馆征集利用处处长张建宁感叹:“征集名人档案太难了,征集名人档案又太重要了。很多南京人对生活在南京的名人、大师知之甚少。”张建宁介绍,南京市档案馆曾与南京一些名人接洽,但是进展却很缓慢。让档案馆担忧的是,那些隐匿民间的名人,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珍贵档案很可能面临流失的危险。因此,档案馆向市民呼吁:发现你身边的名人,向档案馆提供相关情况,以便档案馆及时与其或其后人接洽,也可以让更多的南京人了解南京的名人。南京的名人不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京至少有100多位两院院士,有些大师名字为大家耳熟能详,如陶行知、徐悲鸿、林散之等。更多的大师在他们的领域里光芒夺目,教育并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学者,但平常百姓对他们的了解却很少。如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国学大师李瑞清,现代建筑教育的开拓者、建筑大师刘敦桢,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吴有训等。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现代建筑史上的“建筑四杰”-刘敦桢、童寯、杨廷宝、梁思成,有3位就生活在南京。从文昌巷路过的行人,也许并不知道这里曾住着才华横溢的建筑大师童寯。在中山陵音乐台闲逛的游人,可能也不知道它是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经常逛古旧书店的淘书者,也许没注意招牌上的字是国学大师胡小石写的。相声界大名鼎鼎的“北侯南张”的“南张”张永熙的邻居也许没想到,身边这个和蔼的老头就是相声界的泰斗极人物。南京,到底有多少“卧虎藏龙”?今日起,本报开始“寻访南京大师足迹”系列报道,寻找南京大师及其后人,探访他们留在南京的生活足迹。

  借别人地基盖的房

  成贤街104号的杨廷宝故居,是杨廷宝自己设计的,现在已经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栋二层的小楼,外观简洁大方。院子不大,种了一些树木、花草和蔬菜。屋里的东西很简单,没有什么高档的陈设,都是平常的桌椅橱柜。家具都已很旧,地板翘起来很多块,走起来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墙角的一架钢琴算是屋里最华丽的装饰了,现在也老旧得无法弹奏了。屋里的陈设,显示了大师生前的清贫。杨廷宝有5个子女,只有女儿杨士英还在南京,是南大的物理教授,今年已经76岁。她介绍,这套房子建于1946年。当时中央大学刚从重庆迁回南京不久,教师学生很多,住房很紧张。父母带着5个孩子和一个老保姆,挤在一间20多平米的房子里,很不方便。母亲陈法青常常抱怨,说父亲还是搞建筑的,给别人盖了那么多房子,自己家人都没地方住。父亲攒了点钱就在成贤街买了块空地。这块地原来有房子,日军侵华时毁于战火,但地基还在。为省钱,父亲就着别人的老地基,自己设计,盖了这栋楼。杨廷宝去世后,陈法青守在屋里,家里的东西一直照着丈夫生前的样子摆放。“母亲去世前一再交待,家里的陈设一定要保持原状,不准改动。”子女们体会到母亲对父亲的感情,老太太去世后,也没有改动屋里的陈设。

  大师在家常被老婆训

  世人可能很难想像,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学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官至江苏省副省长,可在家里常挨老婆训。旧社会妇女是不工作的,杨廷宝一家8口只有他一个人挣钱,经济不是很宽裕。陈法青在家掌管全家人的吃喝穿用,处处都要精打细算,常常还是入不敷出,便责怪丈夫挣钱太少。“无论母亲怎么说,父亲从不跟她吵,也不生气,该做什么做什么。”杨廷宝领了工资全都交给夫人,自己一分钱也不留。休息天,杨廷宝喜欢带孩子出去逛逛,出门时得向夫人要点零钱,以备给孩子买点东西。陈法青虽然偶尔唠叨,但从不为难丈夫。为了节省开支,陈法青在院子里开了一块地,自己种菜,家里的蔬菜就不用买了。

  从不为儿女设计前程

  “我们总是盼着父亲能在家多呆些日子。”在女儿眼里,杨廷宝是个“老好人”,不论是在大人孩子面前都很和蔼。杨廷宝做建筑,总是到处跑,在家的时间很少。在家的时候,他就教孩子唱歌,领着孩子画画,教孩子在野外的生存技能。陈法青总是忙着做家务,杨廷宝喜欢带孩子们出去玩。他常到朝天宫地摊逛逛,只看不买。有时会指着一两件瓷器告诉孩子,这是明朝的,那是清代的。孩子们觉得父亲在家时家里很热闹,很开心,盼着父亲能在家里多呆些时候。杨廷宝在中央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从教40多年,培养了吴良镛、齐康、戴念慈一批建筑精英。可他的5个儿女,只有一个是学建筑的,考的还是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杨士英说,父亲很开明,从不为儿女设计前程。父亲原是希望她能跟着自己学建筑,可是她考大学的时候差了几分,进不了建筑系,就学了物理。父亲也没有为她找关系,觉得她学物理也不错。弟弟考大学的时候,报了清华,父亲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羡慕刘敦桢、童寯会写书

  中国的建筑四杰,有三个在东大。杨廷宝、刘敦桢与童寯,他们之间不仅没有“文人相轻”,反倒是很好的朋友。刘敦桢以学术研究为主,童寯既能设计,又会著书,杨廷宝设计很强,但没写过书。杨廷宝常常对子女们说,自己很羡慕刘先生和童先生会写书,可惜自己只会搞设计,书写不好。三位大师之间感情好,常在一起走动,子女之间也成了好朋友。在孩子们眼里,刘敦桢是个老学究,总是不苟言笑,童寯也有大师的派头,不熟悉的人会觉得他很难接近,杨廷宝最不像大师,一点架子都没有。无论接到一个什么工程,杨廷宝总是从设计到施工到验收全程负责。他常与工人一起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不仅要指点工人怎么干,时不时地还自己动动手,常常弄得一身灰土,却还总是乐呵呵的。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