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发改委出台“限价令”对决门票疯涨

[日期:2007-06-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
  目前,黄山、张家界、武夷山等景区门票已超过200元,在这些"大牌"景区的带动下,中小景区也纷纷"跟进",平均上涨幅度在50%左右,真可谓"门票也疯狂"。近日,国家发改委再发限价令---

  “同一门票价格上调幅度不得超过3年;游览参观点门票一次提价幅度最高不得超过原价35%。其中原价200元以上(含200元)的门票价格增幅不得超过15%。”继2005年4月发 出门票调价规定之后,近日,国家发改委再发限价令。

  比照2005年4月发布的门票调价规定,此次规定更加明确和严格,对执行面也更具指导性,透视出管理层决心树立门票体现公益性的核心思路。

  景区门票涨不停

  近两三年来,国内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不同规模的景区都在忙着同一件事:涨价。去年10月,甘肃省敦煌研究院提出将莫高窟门票价由每张100元调整到每张150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再上浮至每张180元。此后一月,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为筹措更多资金用于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申请门票价由每人次135元涨至每人次230元。目前,黄山、张家界、武夷山等景区门票已超过200元,在这些“大牌”景区的带动下,中小景区也纷纷“跟进”。从全国范围来看,景区门票的上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涨幅大,平均上涨幅度在50%左右;二是速度快,大部分景区两三年一涨,有的甚至是一年一涨,真可谓“门票也疯狂”。

  涨价的“连锁效应”是,各地各大旅行社随之对组团价格进行了调整。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望景兴叹”成了许多市民的普遍心态。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已有多处景点的门票价格超过200元。目前许多国家,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一般也不超过人均月收入的1%。可见当下我国的景区门票价格之高。

  这种“挟景点以令门票涨价”的做法,早已成为全国各地景点的通病。你涨我涨大家涨,全国到处“涨声一片”。要想看风景,你就得多掏钞票。这已经成为国内景点的“惯例”。别以为你掏钱买了门票,你就拥有了整个景点的游览权。且慢欢喜,购买了门票,你还要遵守景点的游戏规则,按照景点的规矩办事。虽然景点只是一处,但是,经过景点方的策划、细分,一处景点却可以像孙猴子那般,产生72般变化。大景点套小景点,景点再生景点,总之,越复杂越好,越细化越好,最后当然是游客掏出的钞票多多,景点的收益多多。

  景区门票为何这般“疯狂”?省地理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邸明惠认为,造成景区门票大幅度涨价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旅游需求持续走高。对外开放的深入带来持续不断的境外游客,以及国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小康,国内旅游需求的迅猛增长,都使得中国旅游市场的需求持续高涨。二是景区的资源垄断性和稀缺性。自然景观,尤其是国家级、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因其不可替代性而处于卖方市场,于是“物以稀为贵”。三是景区的市场化运作。很多景区在体制上都实行公司化运作,有的还是上市公司,如黄山、峨眉山等。而商业化的本质就是逐利,涨价的冲动也就不可避免。

  走出“门票经济”怪圈

  各地景点门票疯涨,难道旅游景点非要通过门票涨价才能赚钱吗?非也!与全国各地景点门票争相涨价不同,同样作为国家著名旅游风景区的杭州西湖,却在一些地方抓紧时间涨价的时候,宣布向海内外游人免费开放。从2002年开始,杭州市政府决定对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沿湖的孤山、俞园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随后,在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又一次实行免票入内游览。在全国的众多景点中,杭州西湖免门票可谓是独辟蹊径,是第一个敢吃“免费”螃蟹的景点,在全国景点中开了免费的先河。

  那么这种“不按规则出牌”的做法结果会怎样呢?据杭州市有关部门统计结果表明,西湖免费开放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虽然门票免费致使游客的硬性支出降低,但通过购物、娱乐等弹性消费的增加使总的消费量不降反增。免票还带动了淡季旅游,优化了旅游产业的结构。既让利于游客,又带动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不说这是一项双赢之举。

  无独有偶,2005年,面对全国景点一片涨,贵州省物价局正式发文规定:省内所有游览景点现行门票价格保持基本稳定,3年内不得涨价。为保证这一政策得以落实,贵州还建立了完善的门票价格情况定期公布制度。

  统计数字表明,坚持门票不涨带来了旅游人数大增。2005年该省国内旅游人数近3000万,同比增长26.2%;旅游总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50.4%,均创历史新高。“这与不少景区涨价后游客急剧减少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贵州省旅游局一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门票不涨价,算小账眼前可能吃亏了,但薄利多销,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对于高涨的门票价格,各景区无不以控制旅游高峰游客数量、改善旅游环境、补充景点保护资金为借口。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涨价非但没有像管理者预想的那样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还使一些景区的游览秩序受到干扰,甚至在网络上出现“逃票大全”。不少网民认为,逃票是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导致的“怪胎”。这不仅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从侧面反映我国景区的门票太贵。

  警惕“限价令”成涨价依据

  发改委此举,无非是想对接连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加强管理,为群众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但这么做,就真的能限制住日渐疯涨的景点门票价格吗?

  发改委在限价通知中规定,门票价格原价50元以下的,提价幅度不得超过35%;原价200元以上的(含200元),提价幅度不得超过15%。照此估算,50元的门票3年之后可以理直气壮地涨到67.5元,虽然只涨17.5元,但还是涨价了;而200元的门票,3年后就是230元。由于基数大,门票依旧算得上高价。因此,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担心,担心“限价令”反而成涨价的依据。只要景点每3年涨价一次,每次涨幅不超过发改委规定的标准,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上调价格。

  同时,让消费者产生疑惑的是,限价令没有规定价格出现问题后如何处罚。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和操作细则,限价令难免成为“倡议书”。

  邸明惠认为,发改委此次政策的出台,相信对于一些地区门票上涨趋势应该会有所遏制。不过,这政策要想真正落实,关键还得发动社会力量来监管。这就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在政策上进行掌控和解读,出台包括惩罚措施和操作细则在内的政策依据,只有框得越细,随意性的空间才能越来越小。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