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家户村阿拉伯语培训班的小学员们下课后在自制的跷跷板上嬉戏
一位高龄回族老人讲述老清真寺的传奇
兴建中的回乡文化园崭新、整饬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今年前往宁夏与他一起在部队过年,恍惚间真有隔世之感。直到大年三十,正常的练兵才停止,部队最高首长还召集所有到队军人家属开了一个座谈会。而部队的团拜会活动、新春晚会让人觉得来到了《炊事班的故事》的拍摄现场,这些平时横眉怒目的魁梧军人在年节之际,突然摇身一变,温顺、柔软起来。离驻地不远的纳家户村同样让人惊喜,出人意料,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于 宁夏的全部想象。
清真寺内读书声
宁夏永宁县纳家户村新建了一个堪称中华之最的回乡文化园,据说那个村子户主都姓纳,几乎都是回民,不能不让人好奇心陡长。
永宁县在银川以南半小时车程内,走109国道或银灵高速永宁出口均可到。
曾在银川上班的小陈几年前去过永宁纳家户清真寺,对那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寺依稀还有些印象,不过来到永宁县,当四处都是清真寺时,她还是迷了眼。
直到找到纳家户村的路标,拐进路边的一条小巷,驶进坑坑洼洼几百米的积水路后,纳家户村清真寺才真正来到眼前。
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个寺院的古老。虽为中式建筑寺院,但到处透出伊斯兰风格的装饰,外墙上还有三个雕着阿拉伯文的金环。门楼为过洞式,上面是一组仿古结构的挑檐,上部正中为三层歇山顶邦克楼,楼两侧陪立着阿拉伯式的二层四角圆尖顶的望月楼。进入门楼,是一片豁然开朗的空间,砖铺路面两旁,有两棵参天古槐,使寺院显得十分宁静肃穆。
寺院呈长方形,以门楼、礼拜大殿、厢房、沐浴堂组成院落,形成典型的四合院布局。寺院正中是礼拜大殿,殿前为面阔5间的歇山顶抱厦,礼拜大殿内宽敞宏大,能容千人做礼拜。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在礼拜殿旁晒太阳,在寺内我们听到了朗朗的书声。声音来自寺内大殿尽头一侧的阿拉伯语培训班。隔窗而望,只见室内有二十多名孩子,围着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正在一年轻男老师的带领下高声朗读。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老师看到我们,还招手示意我们可以进去。师生都是纳家户村人,老师是免费地教,学生也都是自发地学,为的是传承伊期兰教礼仪以及学习阿拉伯文,墙上的课程表呈现整个春节假期课程都安排得相当紧凑。
面对镜头,孩子们不仅不怕生,还表现得很兴奋。小陈凑过去想看看他们将《古兰经》念到了哪里,只听一个小孩忙说:“不能摸!”原来在孩子们心中,要洗手之后才能摸经书的。
淳朴民风令人难忘
据介绍,纳家户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年,寺中原楹联匾额记载有:“吾家弃秦(陕西)移居西夏(宁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间。”指纳家户村的起源为从陕西迁来至此的。据《陕西通志》记载:元初,贵族“瞻思丁子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留居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孙家拉,今宁夏纳氏最盛”———这是宁夏纳家户村的由来。
据寺内老人讲,纳家户村有近五千人,其中回族占了96%以上,80%以上都姓纳。离下午四点十五分的礼拜时辰还有半小时左右,我们寻思到附近的纳家户看看。找到一位纳家户清真寺寺管会的长者,他二话没说就骑着自行车引领我们的汽车来到他家。
清真寺内读书声
宁夏永宁县纳家户村新建了一个堪称中华之最的回乡文化园,据说那个村子户主都姓纳,几乎都是回民,不能不让人好奇心陡长。
永宁县在银川以南半小时车程内,走109国道或银灵高速永宁出口均可到。
曾在银川上班的小陈几年前去过永宁纳家户清真寺,对那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寺依稀还有些印象,不过来到永宁县,当四处都是清真寺时,她还是迷了眼。
直到找到纳家户村的路标,拐进路边的一条小巷,驶进坑坑洼洼几百米的积水路后,纳家户村清真寺才真正来到眼前。
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个寺院的古老。虽为中式建筑寺院,但到处透出伊斯兰风格的装饰,外墙上还有三个雕着阿拉伯文的金环。门楼为过洞式,上面是一组仿古结构的挑檐,上部正中为三层歇山顶邦克楼,楼两侧陪立着阿拉伯式的二层四角圆尖顶的望月楼。进入门楼,是一片豁然开朗的空间,砖铺路面两旁,有两棵参天古槐,使寺院显得十分宁静肃穆。
寺院呈长方形,以门楼、礼拜大殿、厢房、沐浴堂组成院落,形成典型的四合院布局。寺院正中是礼拜大殿,殿前为面阔5间的歇山顶抱厦,礼拜大殿内宽敞宏大,能容千人做礼拜。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在礼拜殿旁晒太阳,在寺内我们听到了朗朗的书声。声音来自寺内大殿尽头一侧的阿拉伯语培训班。隔窗而望,只见室内有二十多名孩子,围着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正在一年轻男老师的带领下高声朗读。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老师看到我们,还招手示意我们可以进去。师生都是纳家户村人,老师是免费地教,学生也都是自发地学,为的是传承伊期兰教礼仪以及学习阿拉伯文,墙上的课程表呈现整个春节假期课程都安排得相当紧凑。
面对镜头,孩子们不仅不怕生,还表现得很兴奋。小陈凑过去想看看他们将《古兰经》念到了哪里,只听一个小孩忙说:“不能摸!”原来在孩子们心中,要洗手之后才能摸经书的。
淳朴民风令人难忘
据介绍,纳家户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年,寺中原楹联匾额记载有:“吾家弃秦(陕西)移居西夏(宁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间。”指纳家户村的起源为从陕西迁来至此的。据《陕西通志》记载:元初,贵族“瞻思丁子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留居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孙家拉,今宁夏纳氏最盛”———这是宁夏纳家户村的由来。
据寺内老人讲,纳家户村有近五千人,其中回族占了96%以上,80%以上都姓纳。离下午四点十五分的礼拜时辰还有半小时左右,我们寻思到附近的纳家户看看。找到一位纳家户清真寺寺管会的长者,他二话没说就骑着自行车引领我们的汽车来到他家。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