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Vasque杭州西湖跑山赛部分参赛者合影。
罗锡评,是著名的业余跑者,也是Vasque杭州西湖跑山赛的主要创办者。
28公里,一年一次,历经十余年后,Vasque杭州西湖跑山赛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也是最经典的跑山赛。
有人说:这是国内最小资、小众的跑山赛。
如果从参与的选手来看,集国内外五大洲七大洋,各色皮肤的运动员云集;在西子湖畔的群山峻岭之中奔跑,聆听自然的之声,遥想断桥掌故,还真的是够小资,够有腔调。西湖跑山赛,好像有意无意的会让人联想到上海新天地的咖啡馆、大理古城的精湛茶楼,在充满了本土文化的外壳之下,有着相当反复而多元的国际化标签。此一点,在西湖跑山赛上,看到了重合,小资恐怕也是源自于此;而由于山地的限制,人数的容纳量不太高,也决定了跑山赛无法成为大众赛事。于是小资+小众,杭州西湖边上的"运动杭帮菜"等名头,统统让这个十一年的赛事充满了精致的味道。
Vasque杭州西湖跑山赛作为中国越野跑赛事的先行者,用了十一年的时间,让自己跑到了世界上,且越跑越野!
对话嘉宾:
小罗,罗锡评,著名业余跑者;Vasque杭州西湖跑山赛的创办者、主办者;Vasque运动员;杭州风雪户外资深顾问
Q:小罗,2002年中国的越野跑是个什么环境?越野跑这个理念会让更多的人出现什么表情?惊奇?兴奋?还是不置可否?
小罗:当时在山上跑步中文可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词语,这并不代表没人这么做,只是大家对这项活动还没有特别的关注,英文有"trail running", 我们在"跑山""山地跑""越野跑"等半杜撰的词汇中纠结了好久,最后选择了"跑山";这个词随着我们的赛事在杭州山路上也传播开了,现在当跑过一些爬山者的身边,他们会轻声说"哦,他们是跑山的!"
Q:从哪儿来的灵感,要搞一个西湖跑山赛呢?
小罗:最初还是2000年,杭州只有风雪户外和极少的户外俱乐部,开始一些露营,徒步,穿越,爬雪山等活动,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其中"折桂山庄"俱乐部发起了类似香港"毅行"的活动,风雪户外也积极参与了组织和赛事活动,后来参加了香港毅行后,回想当时环境下的"杭州环西湖毅行" 只是学得毅行活动的形式和皮毛,无论在志愿者,慈善募捐等方面都有极大差距,但当年在国内是非常新颖的一种形式,四人一组(至少一名女性),有些平坦和下坡的路段大家都选择了跑步前进。我们就觉得如果背得少点,跑得多点应该也是种好玩的方式,大家也都想看看自己这样能够花多长时间完成全程,这就是西湖跑山赛的雏形设想。
Q:还能想起来第一次举办这个比赛的情况吗?
小罗:第一次举办赛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2001年冬季,出发点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前,终点在吴山天风,五十多名参赛者,10多个外籍选手,由于部分选手水平较高,超过我们预期,以至部分检查站的志愿者尚未到位,选手就已经跑过;还有几个选手跑错了线路,迷路后从公路跑回终点。终点拉的横幅也被城管收去(活动没有备案申请);总之,纰漏百出,但当我们站在终点,寒风中发抖着记录运动员成绩,几乎每一个到达终点的外籍选手都和我们握手(即便是那个有希望夺冠的德国选手,后来因跑错了线路,成绩无效),告诉我们:"感谢你们组织这样的赛事,杭州的山路非常美丽,我非常享受今天的活动...",也就是参赛选手包容/鼓励/推动,支持我们一直走下来,当然也离不开志愿者和杭州本地社团的帮助(如无线电协会,杭州市登山协会,杭州各登山队...)。
Q:十几年的比赛中,赛事在哪个阶段比较艰难,什么原因呢?
小罗:回顾十几年的赛事,在大家的帮助支持下还算比较顺利,不过也经历了一些困难和变化,01年被城管处理,让我们认识到在国内举办正规的赛事一定需要有官方的支持,02年杭州市体育局、杭州市登山协会正式加入到赛事的策划和组织中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对场地的要求和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很多选手初期不能接受比赛支付稍高报名费(认为赛事T-shirt, 纪念品,志愿者及基本运作费用,这些都是理所当然),所以极低的报名费只能解决赛事费用里较少的部分,其他费用都要靠赞助/自筹/体育局支持,2006年开始Vasque冠名赞助了我们的赛事。从某个角度上说,Vasque对西湖跑山赛的赞助,让我们能够坚持下去。
Q:Vasque也是比较早的越野跑运动的倡导品牌,你们在这方面算是不谋而合吗?进行了合作了之后,从赛事上说,改变都有什么?
小罗:一方面,风雪户外是Vasque国内最早的经销商,我们和Vasque中国代理商深圳喜马拉雅公司一直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大家在越野跑活动/产品/推广等方面都有不谋而合的想法;对越野跑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推广激情让我们走在一起,现在已经是第7年。Vasque参与赛事后,扩大了赛事在户外渠道影响,每年户外专业杂志都会有专题报道,同时将我们的赛事和Vasque产品宣传册,经销商会议都做了结合,08/09/10年还在全国开展了"威斯—戈尔特斯"杯越野跑巡回赛,将杭州的赛事经验和模式复制到北京/西安/昆明/深圳等地,对全国范围越野跑推广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应该说Vasque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和付出和TNF同样巨大。也使得我们这些年参赛选手覆盖面更广(今年有外籍选手60名,外地选手140名,杭州本地选手150名)。
Q:2012年的跑山赛变身幅度很大,比如不提供饮水、增加了50个人的名额等等,都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小罗:我觉得不能算很大变化,首先这些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变化,作为赛事总监,从05年起我每年自己参加我们赛事,感受选手的体验,也参加很多其他马拉松/铁三/海外赛事,感觉这些变化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我们赛事延续/发展/提高所必须的。另外这些调整也来自参赛选手自身的变化需求:01年我们有半数以上选手穿着高帮登山鞋,快干衣裤,背着中型背包;04-07年间很选手更接近跑马拉松的那种方式,希望我们提供贴心的补给服务,让他们更快,更强;从10年后开始,越来越多的选手自带补给(水袋/水壶/能量补给),穿着压缩衣裤,这些选手已经参加一些更长距离(50K,100K,150K,多日赛),更野(山地,沙漠,高原)的赛事。最后这也是环境变化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吧,中国大多数景区不是靠游客自觉保持清洁的,更多是靠清洁工的频繁清扫,杭州的山路也是如此,看到节假日过后杭州山路上部分地方垃圾遍地,常年垃圾桶附近也被动物翻得垃圾遍地,所以我们都认为真正越野跑者应该"Leave No Trace" 。我们想跑更长,更野的路(杭州山路这5年来变化也很大,越来越多被修改成混凝土台阶路)这些变化就是自然而然的。
Q:在你自己参加的比赛中,哪个赛事给你的影响最大,这会影响整个VASQUE的跑山赛文化理念吗?或者你已经在有意的调整方向了?
小罗:我参加的赛事不能算很多,但觉得每个赛事都有自己的理念,无论是最求更快/更长/更强;更酷/更野;更折腾/更好玩;更环保;更健康;更慈善... 而且每个赛事随着时间发展理念也会有变化演进。很难说某个赛事影响了我(好些我参加或者朋友参加的境外赛事对我们都产生了影响),对赛事组织者来说赛事更像是一种渠道,一种方式;藉由我们赛事传达我们工作/生活/学习/比赛的理念。我们比赛日三个月前就开始技术培训讲座/周末训练营...我们是一个非常关注参赛者体验的赛事,也会一直调整变化,希望做到我们理解中得更好,也希望参与我们赛事的选手能认同/支持,和我们一起跑下去,"专注,放松,慢慢来!"
Q:大家定义跑山赛为小资和小众,你反对么?你自己对这个赛事的定位是什么呢?
小罗:呵呵,谈不上反对,确实不太喜欢这个称呼,估计是记者写文章需要顺应潮流吧!只是觉得跑步/马拉松/越野跑/超长跑或者完成赛事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没有必要冠上什么名称!我们只是热爱,不要损害到别人,对环境的冲击也降低到最小,顺带能给周围人一些正能量。
Q:作为中国越野跑赛事的先行者,这个赛事确实推动的中国越野跑运动的发展,这是赛事有意为之的,还是无心插柳呢?你希望中国的越野跑运动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子?
小罗:确实我们赛事在国内开始得比较早,也许对国内这项运动的推广起到了一定作用,也有很多朋友给我们支持帮助,不过我们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里,遵循自己的理念,尽量做好我们的赛事。我希望国内有更多有趣/多元化/非官方/官方的越野跑赛事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