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准备制定"骑行公约"
"骑自行车去西藏并不是一时冲动,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熊亮说,首先要有周密的计划,用他们专业术语说就是"骑行公约"。计划多少天到达,每天计划骑行多少公里,在哪个地方休息,这些都要在"公约"里写明确。
除了制定"公约",最重要的是加强体能训练。在出发前一个月,熊亮就地进行体能训练。他常常利用周末,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到丰都县太平坝、都督等乡镇进行翻山训练。在这一个月里,他骑车翻过了县内很多大山。
到西藏还有一个隐忧,那就是高原反应。在出发前一星期,熊亮就用红景天树根泡水喝,在最后几天服用红景天胶囊,这可以加强人对缺氧环境的耐受力。此外,熊亮还准备了专业的服装、骑行装备,用于途中的防护与对车辆的维护。6月9日,他从成都出发了。
遇泥石流与死亡擦肩而过
川藏地区的高山大河,变幻莫测的天气,滑坡和泥石流等险况及高原反应,每一天的行程都令熊亮一行印象深刻。在行程的第七天,伴随他们的始终是风、雨和冰雹。途中,熊亮走的基本上是国道,期间来往运输沙泥的货车络绎不绝,高速行驶的货车车轮碾压石子然后弹出砸到他们身上,那种疼痛是无法言喻的。
让熊亮感到后怕的是,在路程的第九天,从巴塘到芒康路段发生了大型的泥石流,他们冒险冲过了泥石流,刚到芒康时就听说,路段已被泥石流堵封了,而且有两名其他团队的骑友被泥石流冲得失去了踪影。
"由于我们没带帐篷,没有御寒装备,每一次翻越雪山都是在拼命。"熊亮在整个征途中共翻越了15座雪山,最低的雪山海拔就有4200米,最高的达到5030米。"每座雪山必须要在白天内翻越完成,因为骑自行车要保持体力,就必须要减负,帐篷之类的物品是不能带的,如果白天不能完成,晚上没有帐篷御寒,那就只有等死。"在回忆翻越雪山的过程时,熊亮说,当时就是机械的骑,有时两腿冻得没有知觉,但还得不停地向前骑。当来到雪山前,就感觉将到地狱去磨砺,但翻过了雪山就感觉重生了。"
历时24天骑行2200公里终抵西藏
尽管每天的疲惫与艰辛几乎让熊亮有立马回家的冲动,但这一路上的风景与经历却令他倍感喜悦和震撼。一路上遇到藏民喊着"扎西德勒"和他们打招呼以及从他们身旁经过的摩托车和汽车里的人举着大拇指向他们表示敬意,都令熊亮倍加亲切和振奋。
历时24天,总长2200公里,7月1日,熊亮终于骑车到达了拉萨。"这是我第一次去西藏,看到布达拉宫的时候,我身上的血液瞬间就沸腾了。"
谈到看到布达拉宫那一刻,熊亮依然很兴奋,骑行到西藏,这是对自我勇气和毅力的挑战,经过24天的辛苦行程,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