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让"药罐子"变成壮小伙
别看杨桂林老人已经76岁高龄,长年坚持骑自行车的他显得格外年轻,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庞,能看到小腱子肉的双臂。老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态也很年轻,一句"我今年刚刚76岁"的自我介绍透着一股年轻、不服老的快乐精神。和杨桂林聊天的2个小时里,记者始终被老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所牵引。
杨桂林告诉记者,他曾身患疾病,成了典型的药罐子,身体极度虚弱,挤公共汽车都会被人一拱就倒。医生劝他多锻炼,不能光靠吃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也激发了他的青春活力。他从散步、跑步开始,逐渐地改为骑自行车。"我拥有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一辆长白山牌的二八男车,花了我150多块,心疼得不得了。"如今,杨桂林的座驾已经换成了TREK牌的专业自行车,价值达到万余元。
■1984年500元办比赛
饭盆、运动衣当奖品
提起自掏腰包举办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的初衷,老人说都是因为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作为自行车大国的中国,却没有参加自行车比赛的资格。和自行车已经结下不解之缘的杨桂林就琢磨着搞个自行车比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喜爱这项运动。
"虽然我当时只是一名昌平县城关乡的普通干部,可我真心想把自行车运动推进上去,我们水平提高了,上去了,总会有一天在奥运会上升起自行车这面旗帜,拿金牌。" 杨桂林的想法简单而明确。
在得到老伴儿和家里人的同意后,杨桂林拿出了单位给他补发的一年工资500元,开始筹备他人生中第一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亲自上阵伴着墨香油印参赛邀请,然后再骑上自行车十里八乡地送传单,碰到人还要停下来介绍自己的想法。
1984年10月28日,在昌平县体委田径场上,杨桂林自费举办的首届家庭自行车邀请赛拉开帷幕。比赛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夫妻组、姐妹组、兄弟组等组别。参赛人数达117人。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只有12岁。
老人拿出珍藏的相册,抚摸着第一届比赛时留下的黑白照片。黑白照片上记录下了第一届比赛时得奖的6个人。记者看到他们的奖品也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小饭盆、运动衣、花瓶,那个年代的紧俏货都成了奖品。"这些都是我们一家子亲自去采购的,当时只要参加比赛每人还能得到一件小背心呢。"老人自豪地说。
■为筹钱
家庭车队骑行千里赴常州
第一届比赛杨桂林办得极其成功,面对当时媒体的采访,他承诺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要坚持办下去。"说出去的话,我就要实现。但是,后面比赛的钱哪里筹?我还真犯了愁。"
1986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杨桂林得到了江苏常州金狮自行车厂的邀请,希望他能组成家庭自行车队骑着金狮牌自行车回常州。为了能够借此机会和厂家谈谈家庭自行车赛的合作,年近50的杨桂林率领由夫人李淑琴、17岁的女儿杨艳丽和13岁的儿子杨振宇组成的家庭自行车队在1986年的7月13日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向江苏常州进发。
七月正是骄阳似火的伏天,树阴下乘凉还要摇蒲扇,何况每天至少骑行100多公里,最多时达180多公里。杨桂林一家四口的上衣和短裤每天都被汗水浸湿。 过平川、翻高山,赶上暴风雨要推车前行,大雨之后又要扛起车穿越烂泥塘。经过十四天的长途跋涉,杨桂林家庭自行车队途经北京通县、天津、济南、曲阜、淮安、扬州、镇江等地,跨黄河、越长江,横穿五省127个市、县,于7月26日下午,顺利抵达江苏常州金狮自行车总厂。
杨桂林一家执着推广自行车运动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金狮车厂。他们决定支持杨家坚持举办自行车赛。他们让杨家在昌平办起了金狮自行车维修站,兼卖金狮自行车。利润可以直接用于筹备每年的自行车赛。从此,杨桂林开始用心地经营起了维修站,让自行车赛能够坚持下去。
■二女儿接棒
家庭自行车赛渐成品牌
现在,老人的维修站已经发展成了自行车行,也成了骑友们聚集的大本营。每年10月,自行车赛比赛前夕,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会来到杨桂林的车行,和他聊天,一起骑车。后来嫁到成都的二女儿杨艳丽还将比赛带到了四川,创立了老车迷俱乐部,让更多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有了长期的家。从2004年开始"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在四川开了分号,不但保留了以前全部项目,还融合了许多新东西。老杨家的家庭自行车赛开始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商家投入,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逐渐办出了品牌。
如今,杨桂林每天除了整理过去20多年来自行车赛的资料,还要和老伴骑上自行车围着昌平的好山好水骑上几圈。穿上专业的运动服,戴上手套、帽子......杨桂林在自行车的运动中享受着快乐,他用他的一生将这种快乐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