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合肥巢湖(国际)旅游节隆重开幕

[日期:2012-04-28] 来源:千龙网  作者: [字体: ]

   千龙网4月28日安徽合肥讯(记者 张一)庐州大地春潮涌动,八百里巢湖碧波荡漾。4月28日, 2012中国合肥巢湖(国际)旅游节在美丽的巢湖之滨中庙隆重开幕。风光秀丽、文化厚重的巢湖,喜迎四方宾朋;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合肥,热情拥抱世界。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郭万清、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花建慧、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共同按动启动球,合肥市委副书记熊建辉致辞,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增权主持开幕式。

 

 

   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冯潮,安徽省旅游局副局长陈雷;合肥市领导董昭礼、杨思松、韩冰、杜平太、许天锡以及市人大秘书长周阿成出席开幕式。

 

   去年8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完全拥巢湖于怀,成为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的省会城市。区划调整之后,合肥常住人口达到745.7万人,土地面积达到11433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区位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资源极大丰富,合肥成为中国中东部继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后又一个特大城市圈——合肥经济圈,阔步迈步了环湖时代。面对新形势,当前,合肥正在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把合肥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巢湖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合肥的独特资源、靓丽名片。按照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十二五"时期,合肥市充分利用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按照'城湖共生、重点开发、以点串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开发以健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环湖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把合肥打造成为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

 

   本届旅游节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旅游局共同主办,以"聚巢湖人气、展滨湖形象"为主题,总计20项活动,分成主体活动、系列活动两部分,主体活动集中举办,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坚持"天天有游客、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高潮"。主体活动于4月28日至5月1日集中举办,包括开幕式、水上项目表演、环巢湖自驾游、"合肥旅游1号"游轮试航、"水韵巢湖"文艺演出和巢湖牡丹观赏节等八项活动。开幕式当天举办了精彩的滑水表演和摩托艇竞技表演,包括3层金字塔滑水表演,水上芭蕾滑水表演,滑水双人、多人技巧表演,滑水绕船、赤脚表演,滑水升空伞表演;以及水上摩托4人编队表演、6人立式水上摩托编队表演、立式水上摩托个人自由式特技表演和滑水尾波表演。运动员在巢湖水面空翻、钻水、跳跃、旋转、滑翔,场面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开幕式当天,合肥"旅游1号"举行了试航。

 

   新闻链接:环巢湖旅游情况简介

 

   随着区划调整,合肥旅游实现了环城—滨湖—环湖历史性跨越,阔步进入环湖新时代。

 

   一是环城时代。合肥解放时,市区面积仅5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1952年设合肥为省会城市,80年代旧城改造,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园、城园交融"的独特城市格局和风貌,为合肥市获得"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并被全国统编中学地理教科书引为范例。环城内历史人文荟萃,"包公故里"、"三国故地"和"淮军摇篮"几张名片都集中在这里。

 

   二是滨湖时代。为优化合肥空间发展布局,突破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外延扩张模式,"十一五"初,合肥确定"141"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引领合肥市从"环城时代"走向"滨湖时代"。滨湖新区,承载的是合肥人通江达海的梦想,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群众利益、聚集人气的"四个优先"原则,当前,一座建成区面积达到18.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6万的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初展英姿。

 

   三是环湖时代。去年8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真正成为合肥的内湖。区划调整之后,合肥所辖区县达9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人口746万,使中国中东部继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后诞生又一个特大城市圈——合肥经济圈。区划调整,合肥阔步迈步了环湖时代,我们将确立"三步走",即在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把合肥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侧重城市形态,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突出竞争力;区域性特大城市强调的是影响力。

 

   巢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厚重,温泉资源富集,拥有名湖、名泉、名城、名山、名人、名馆、名洞、名镇、名寺和名圩等旅游资源,是合肥靓丽名片。名湖,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名泉,拥有半汤、汤池两大温泉源;名城,合肥市滨湖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6万,一座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初展英姿。名山,环湖周边拥有姥山、四顶山、冶父山和银屏山。名人,范增、周瑜、近代"巢湖三上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物理学家杨振宁都出生在这片沃土。名馆,渡江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基本建成即将对外开放。名洞,紫微洞、王乔洞鬼斧神工。名镇,三河镇、汤池镇等古镇特色鲜明。名寺,包括中庙、鼓山寺、佛虎寺和明教寺。名圩,包河东大圩是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田园。

 

   近年来,环巢湖旅游开发初显成效。一是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当前,安徽旅游着力打造"三山两湖"品牌,巢湖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滨湖旅游观光大道建成通车,其他段正在积极推进,中庙等处旅游码头初步建成。三是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初步形成了半汤御泉庄、金孔雀温泉度假村、万振逍遥别院等温泉旅游产品,滨湖新区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和合肥美术馆等文化场馆,以及巢湖姥山岛、三河古镇和大圩都市农业公园等特色产品。四是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始终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精心做好"水文章"、"绿文章",基本做到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

 

   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实现从环城—滨湖—环湖的历史性跨越,巢湖旅游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充分利用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按照'城湖共生、重点开发、以点串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开发以健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环湖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把合肥打造成为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是编制旅游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面向全球招标编制《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遴选了5家设计机构,既有中科院等国内顶尖院所,又有英国等国外著名设计公司。4月22日,规划已经进行初步评审。

 

   二是修建环湖大道。环湖公路建设,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湖旅游大道功能定位以防洪、旅游为主,兼顾区域交通,全长155公里,3年内全线贯通。已建和在建63.4公里位于巢湖北岸,巢湖市滨湖观光大道已建成通车,滨湖新区至中庙将于今年通车。其它90.6公里已完成设计等工作。

 

   三是实施综合治理"八大工程"。包括环巢湖道路桥梁工程、通江航道工程、环巢湖防洪工程、兆西河整治工程、环巢湖生态修复工程、环巢湖入湖口截污工程、环巢湖生态农业带建设工程、环巢湖旅游开发工程,总投资将达409亿元。通过八大工程,立足基础建设,搞好生态修复,扎紧'污染口',激活整湖水,合肥将成为全国最美的环湖新城。

 

   四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滨湖新区文化场馆建设快速推进,安徽名人馆、合肥美术馆建成,渡江战役纪念馆已于4月24日对外开放。做好旅游码头规划建设,姥山、中庙已建游客码头,滨湖新区拟在万年埠规划建设大众、私人和商务接待三级码头。组织水上游,"旅游一号"游轮已抵达巢湖,待码头建设完善,即可对游客开展巢湖水上旅游。与此同时,环湖沿线的自驾车营地、旅游观光平台和旅游停车场等设施也在规划建设之中。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巢湖旅游品牌。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巢湖知名度美誉度,今年我们举办巢湖国际旅游节,出版《合肥最美55景》。

 

  合肥旅游情况简介

 

   合肥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水文景观突出,温泉资源富集,历史遗存众多,是一座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城市,有"包公故里"、"三国故地"、"科教基地"、"淮军摇篮"、"滨湖新城"、"温泉之乡"之称。近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旅游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一)旅游工作融入大局。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市委、市政府一贯的战略决策。"十一五"以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的旅游与现代服务业指导委员会,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编制了《合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全球招标正在编制《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去年以来,张宝顺书记、李斌省长和吴存荣书记先后调研三河古镇和环巢湖旅游,旅游工作已成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经济爆发式增长。受经济带动、会展蓬勃发展和综合交通优势凸显等多种叠加因素影响,"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总收入翻两番,年均增长38.2%,连续跨越1百亿、2百亿元台阶;国内游客年均增长35.1%,连续跨越1千万、2千万人次台阶;海外旅游者从8.34万人次增加到24.28万人次,年均增长30.39%。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量稳居全省第一,增幅连续3年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呈现"总量领先全省、增速领跑中部"的加速发展态势。去年,受区划调整影响,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382.85亿元,增幅55%;国内旅游收入368.85亿元,增幅55.6%;国内游客4458.9万人次,增幅67%;入境游客35.5万人次,增幅46%。

 

   (三)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全市旅游经营单位2000多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40多万人。全市宾馆、快捷酒店1159家,客房4.36万间,最大接待量近8万人;其中,旅游饭店79家,五星级7家,待评2家,引进了香格里拉、洲际、希尔顿、喜达屋和豪生等众多国际品牌,根据国家旅游局《2010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合肥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70.2%)位居全国第二。旅行社215家,其中全国百强社1家,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第39位。国家4A旅游景区13家;乡村旅游157家,其中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旅游集团日益壮大,省旅游集团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位居第14位。旅游商品日益丰富,开发了合肥旅游印象系列商品。

 

   (四)项目建设重大突破。旅游投资保持强劲态势。全市续建、新开工5亿元以上景区、酒店和旅游综合体项目59个,总投资额1063亿元,领先全省。旅游景区建设重大突破。渡江战役纪念馆、世博安徽馆、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安徽省博物院和开福寺建成开放。滨湖安徽名人馆、合肥美术馆主体工程竣工;杜集生态鸟岛旅游区、大圩金葡萄园等高档乡村旅游产品开放营业。高星级酒店呈现新亮点。世纪金源大饭店、万达威斯汀酒店营业,香格里拉大酒店、合肥蓝鼎大酒店、金孔雀温泉度假酒店、白金汉爵酒店和皇冠假日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加快推进。

 

   (五)巢湖旅游迅速启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迅速启动巢湖游、温泉游,以"观巢湖美景、泡巢湖温泉、品巢湖美食"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欢乐健康行.畅游新巢湖暨万名游客游巢湖"活动,开通了合肥至巢湖的旅游直通车,历时3个月,推出巢湖风光一日游、温泉养生一日游和巢湖休闲度假二日游三大产品,提升巢湖消费和旅游市场,积聚巢湖人气;举办了巢湖温泉旅游节,合肥温泉游获得安徽冬季旅游"最具特色奖";积极协调"旅游一号"游轮后续工作,即将交付投入使用;东海舰队赠送的退役"猎潜艇"落户三河镇,正式对社会开放;组织开展了环巢湖旅游资源普查,协同市规划局,面向全球招标编制《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和半汤、汤池温泉度假区规划;积极策划举办中国.巢湖(国际)旅游节。

 

   (六)市场开发持续加强。精心举办旅游节庆。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首届中国.肥东红色旅游节、春色滨湖暨乡村旅游节、中国古镇(三河)民俗文化周、长丰草莓文化节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呈现规模扩大、品位提高、影响提升的特点。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推进合肥经济圈旅游一体化,以"同享旅游资源、同树旅游形象"为主题,共同开展了大篷车巡游活动,编制了《合肥经济圈旅游休闲度假指南》,在淮南电视台、合肥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统一宣传经济圈旅游产品,开通了合肥至淮南和寿县的周末旅游直通车。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分别与霍邱县、寿县开展了旅游合作,承办了"神奇西藏·藏源圣地"西藏山南旅游·合肥宣传推介活动。强化宣传营销活动。利用高铁和新媒体等平台开展形象宣传,塑造"包公故里、三国故地、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五张名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开展了系列大篷车促销活动,举办了首届全国景区(合肥)营销高峰论坛和九届环球旅游论坛,拓展旅游市场。

 

   (七)航空培育成效明显。市航空办成立以来,引进了台湾复兴航空、远东航空、幸福航空等境外航空公司和支线航空公司。合肥骆岗机场通航城市由35个增加到44个,国内航线由38条增加到49条,境外航线由1条发展到7条。境外航线取得历史性突破。先后开通了合肥至首尔、台北、新加坡、澳门和高雄航线,骆岗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7条,实现了国际航线零的突破和港澳台航线全覆盖。国内航线通达显著提升。立足改善商务投资环境,克服动车组的冲击,新增合肥至上海浦东航班;加密合肥至北京、广州等航班,成为"空中快线";立足旅游援疆,新开合肥至新疆和田航线,方便皖疆经贸交流及旅游业发展;立足中部地区经贸交流,先后开通合肥至郑州、南昌、赣州和太原航线。

 

   (八)产业融合加速推进。旅游与会展、文化、农业和科教的融合不断深入。会展旅游蓬勃发展,以会展带旅游,以旅游促会展,精心组织了"中博会"、"四体会"旅游板块,两次获得省政府表彰;以"行游科教合肥、共建创新之城"为主题,举办了首届徽商大会科教旅游节暨科教旅游体验周活动;举办了四届旅游迎春购物节暨年货采购大会,最高进场观众和游客达55万人次,现场交易额5.4亿元,成为合肥人气最旺、时间最长、群众最关注的会展节庆品牌之一。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建成3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50多处星级农家乐;科教旅游渐成品牌,推出了"走进中科大"、"探秘科学岛"两大特色产品;工业旅游初具规模,组织了"万名中小学生工业游"活动。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