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单车三万里穿越青藏线和新藏线

[日期:2012-04-19] 来源:《越玩越野》杂志  作者: [字体: ]

 扎达土林面积达数百公里之阔,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河湖相。专 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 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 “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状与层高

 

    扎达土林面积达数百公里之阔,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河湖相。专 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 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 "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状与层高

 

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鸟岛,它的一部分在我国日土县,是个国际性湖泊。

 

      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鸟岛,它的一部分在我国日土县,是个国际性湖泊。

 

  文/摄影 陈昕

 

  再游扎达与古格遗址

 

距离新疆界约60公里处是界山达坂,前次来时碑文上写这里的 海拔是6 700米,估计是指山峰高度,当时用机械的高度表测 量仅有约5 400多米,现在由8支队更正为5248米,GPS显示 5200米。

 

  距离新疆界约60公里处是界山达坂,前次来时碑文上写这里的 海拔是6 700米,估计是指山峰高度,当时用机械的高度表测 量仅有约5 400多米,现在由8支队更正为5248米,GPS显示 5200米。

 

  七八年前我是搭大货车从新疆来阿里古格的,当时只有一条路,从那木如翻过两座5 400多米的老子、小子达坂,进入扎达县,相当艰苦危险。现今在巴尔(兵站)又开辟一条翻拉加山(海拔约5 500米)的路,过朗钦河在建中的新桥,能比较近的通往古格。从巴尔进去要先涉过森格噶尔藏布(狮泉河)上游十分宽阔的水面,水不深,沙石底,但对于我这1.3L排量的小车仍有相当的威胁。过河后就开始爬阿伊拉日居(与冈底斯山脉平行的大山)山脉的隆嘎拉山口。沿途要不断地等待修路放行,等候一小时算是运气好了。

 

  好在我的"蓝精灵"比较窄小,拦路人对我特别优待,有个小窄缝隙都能钻过去,我的伙伴拿根棍子徒步走在前面试探公路下面的"路况",只要不过于松软,便示意我能走。在爬到高度显示5200多米时,路面不错,可是下起了大雪,越走雪越大,在这悬崖峭壁的艰险道路上遇雪是挺叫人哆嗦的,我的伙伴一直嚷:慢点!

 

  60了!70了!还好没走几十公里海拔下来了,雪也就没了。天黑时被截在仅剩30多公里的路段等候,到放行时麻烦来了:最后的路段为面缸一样的土路,前面车扬起的灰尘铺天盖地,大灯只能照几米远,跟紧了怕撞上前车,跑慢了距离拉大,天黑不知道去向,一遇岔道就傻眼,再说慢了后面车要超你,还是吃土。眼珠都瞪成包子大了,好不容易接近扎达城镇加油站才有了灯火。

 

  然而,我们去古格遗址这天空气格外透明,天也蓝得好像假的似的,云彩也像画在天上。从城区去遗址仅18公里的路我们竟走了三个小时!并不是道路难走,是太多的美景拦路,时常走不了一二百米你就得停车抄家伙,爬上山包、下到河沟......"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知足的时候,这里主要的风景是世界知名的"扎达土林",直到中午才扭秧歌似的扭到"古格王朝遗址"。我的伙伴一直爬到古格山顶,把王宫及所有的庙宇和遗址都数了一遍,我因为多年前已经来过,就省下这门票吧,只围着遗址山下转悠拍摄,特地把我的车与遗址的大环境拍个够,多亏它和小耗子一样能自由自在地窜到这儿那儿。

 

  返程走老路去G219线的那木如也不轻松,达坂的坡度太大,上百公里的路仅使用1挡、2挡,相当跑过了上千公里。

 

  继续轻松走阿里

 

  扎达路口(那木如)到狮泉河路面平整如镜,这都要念武警8支队的功劳,经过昆沙乡、新建的飞机场到阿里首府前,一直行进在宽阔的狮泉河河谷边,极目远望让人充分体会到阿里的开阔。完全不像多年前搭乘大货车来时,在这狮泉河畔陷了车,得先卸货,找车拉也拉不出来反而拉断了前保险杠,最后请来了履带推土机来顶,这才把车弄出来,再装车上的货......耽搁了一天时间。狮泉河也现代化了,市容旧貌换新颜,除了汽油一升8.5元,吃住都不贵。

 

  继续走好路,不久就到了西藏最西部的县——日土。为下新疆,必须在这里做物资上的准备,下面的900多公里没有合适的补给点,尤其是汽油,不仅要加满油箱,还得备一桶,到30里营房虽有加油站,就怕停电或干脆没油。

 

  出日土不久就是漂亮的班公错,公路基本要沿着湖边走上几十公里,若要深入去克什米尔边境看鸟或吃鱼还有约一天的路程,因前时这儿出了大事故暂时无法前往。我们在湖边这风景如画的仙境停车宿营野炊,不亦乐乎。其实藏民比我们更潇洒,有好几家也是开车在湖边野餐。

 

  西藏阿里最后一处投宿点多玛,早先来时仅有三两户人家的小放牧点,现在也成了重要的旅游停靠村镇,凡是能够吃饭的店都能住宿,别管条件如何,名字都叫"宾馆",我给它取名叫三无宾馆:无水、无电(短时自发电)、无厕所。因住在楼上,夜间只能借塑料水瓶来方便。

 

  很巧,在这里又碰上了途中的许多驴友,都觉得我年纪这么大又开这么一辆小车,连连夸得我都不知怎么回答,跟我们合影,还特地请我俩吃了西藏的大鱼,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进入新疆

 

  离开武警8支队的辖区后路况明显变恶劣,主要是碎石路面平整度很差,要随时躲避能刺破轮胎的尖石。道路伴随着雪山,很窄,死弯多坡度大,时上时下,海拔仍维持在5000米上下,要冲过许多水深而又湍急的雪水激流,车子刨烂泥塘的脏活少了,改成了拱大石块的干净任务。这条路是新疆与西藏之间唯一的通道,车流量大,连运输汽油的重卡也都排着队走,虽没有堵车,但行驶速度很慢。一辆满载生猪的大货车翻在险要的悬崖边造成了堵车,还好,我们的车窄能过去,看见一群大猪在崖下的山沟里逃生,猜不出他们将如何收拾这残局。

 

  从最后的日土加油站到30里营房的小油站有600公里,中间是没有加油站的,许多车子没经验,只能无奈地买一升10元"没号的油",带个副油桶没坏处。从狮泉河到新疆叶城实际行驶里程显示为1080公里,直到库地边防站以后路况才好转,到叶城后我们才有到家的那种踏实感觉。到中国的西极是这次去新疆计划中的第一个目标,喀什地区西边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我国最西边的地区,其乌恰县的吉根乡伊尔克什坦口岸村是我国的西极。路况不错,仅用两天时间就可以去体验那些诸多的西部第一,如西部第一校、第一村、第一桥、第一口岸以及乌恰县城的美丽。而天山与昆仑山两条西部最重要的山脉在这里交汇处独特的地貌风光更为难得。

 

  返回喀什、叶城到和田走第二条沙漠公路是计划中的第二项。和田地区的风情是新疆特别是南疆的缩影,是去新疆民俗旅游的重点。

 

  几年前我在和田停留时最喜欢去大巴扎和搭乘毛驴车,其大巴扎规模为新疆之最,尤其因为和田产玉,买卖石头的摊儿就有一整条街,我也曾跟着凑过热闹在和田河滩上拣玉刨玉,当时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而乘坐小毛驴车则更别有情趣,我在2003年曾经拍摄过的一张名为"快乐的驴的"的照片就出自和田,照片反映在热闹的街市上古老的"驴的"与当今现代化的轿车和谐相处。但今天,满大街的"电驴子"与摩托三轮已经完全取代了和田原有的大跨度历史时空的"驴的"。我花费半天的工夫居然只找到一驾由维族老汉挥鞭驾驭的"驴的"。这种古老的风景线是否应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允许在特定的环境内保留呢?

 

  新的沙漠公路从和田县沿和田河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至阿拉尔,总长420多公里,小车收费40元。景色感觉没有第一条免费沙漠公路壮观,尤其是胡杨林规模较小,沿着和田河却看不到河水。热瓦克佛寺遗址是距和田不远,在沙漠的支路中需驱车再进入六七公里,对于不了解历史、不爱好考古的人看来仅是一堆并不高大的土坯塔而已,然而它却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疆计划的最后一个停留重点是艾丁湖,经过库车、轮台、库尔勒、和硕、托克逊、吐鲁番展转来到艾丁湖乡,经过"内陆海拔零点标记"后走新旅游公路来到艾丁湖。

 

  返程还得拾遗补缺

 

  已经逐点都没有遗漏地完成这次的出行计划后开始返航,因打算走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再经甘、宁、陕、晋、冀回京,安排了探访以前走丝路时忽略的几处有名的石窟:嘉峪关的文殊山石窟群与武威的天梯寺石窟大佛以及与这次西藏萨迦寺有关的武威白塔。历时一个月,行程14500公里,经武威、中宁、定边,走原路安全返回北京,给这次"蓝精灵"穿越阿里计划画上了句号。

 

  后记

 

  出行前最担心的是我伙伴的高原适应能力问题,特地带上了3升的高压氧气瓶防备万一,虽然他比我年轻十几岁,可毕竟也59岁了,可喜的是非但没出现高原反应,在昆仑山口、五道梁、沱沱河等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疯跑、乱跳都没事,令人吃惊。说来也巧,在沱沱河(海拔4 700多米)遇到一位北京平谷骑摩托车来的年轻人因缺氧严重,嘴唇都发黑抽搐的快要不行了,我们赶紧把氧气给他吸了,立竿见影,恢复后叫他迅速往低海拔的格尔木返回,匆忙得都未留下姓名和联系方法。

 

  此行全部总花费约10000元,比预计的要低很多,其原因主要是:首先,蓝精灵喝油少,进入青海以后从加油与里程记录看,高原的油耗百公里始终不过5升,低时竟低到4.45升。我们开车的习惯始终是匀速跑,很少猛提速急刹车,多用经济时速,若是路况好,少用低速挡,油耗还会更低;其次,路线选择合理,不仅里程短许多,过路费的标准都比较低,平均每公里在0.30元多点,比走低速普通路综合费用还低;还有,多次野营的旅行方式,真正做到俭游,不追求美食,更不购物。已经行走了7万多公里的车子全部由自己维护处理,因为没有野蛮操作,除正常的轮胎磨损外车子也就没有出现故障,能顺利地返回。

 

  此行的难点大都是因为下雨天气造成的,也是因今年天气过分反常,平时到8月下旬雨季就过去了,我们也是按照这规律安排的,结果到9月中还连连雨雪,容易造成道路问题与危险。至于走西藏阿里是否必须使用四驱及大排量车倒不一定,有条件开好车当然更爽,1.3升排量小,两驱肯定不如四驱,但驾驶判断与操作更重要,几次"狭路相逢",也明显体现了车窄小的优越性。以上所述属个人之见,仅作参考,每个人自驾游的聚焦点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全文完)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