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昔日茶楼顶 今日猫耳山(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字体: ]
茶楼顶_昔日茶楼顶 今日猫耳山(图)_乐途旅游网

茶楼顶

今日猫耳山_昔日茶楼顶 今日猫耳山(图)_乐途旅游网

今日猫耳山

  据《房山县志》记载:“茶楼顶在县西二十里,上有金章宗歇凉台。”其实茶楼顶上不仅建有歇凉台,还曾建过灵峰寺、崇圣宫、白云亭。金元时期茶楼顶算是京城的一座名山。现如今此山何在?一日闲来无事,我和几位驴友决定一探究竟。

  八里长沟路漫漫

  据《北京通史》上的说法,茶楼顶就是现在的猫耳山,因顶有两尖形似猫耳而得名,在房山旧城以西10余公里处。然而当我们比 照一下前人描述的茶楼顶的特征:“其上三峰鼎立形类鼎炉,又名茶炉顶”,让人顿生疑惑。

  行前从网上得知长沟峪村有路通顶,车到长沟峪沟口的良各庄一问才知,长沟峪村早已撤村。当地人给我们指了一条进沟的小路,走在路上方知这是一条运煤的古道。过了一个小山口,正对西面的一条岔沟就是《房山县志》中提到的贾岛峪,相传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在此生活过。

  沿着小道走进长沟峪的正沟,古道就此消失。路上只剩我们几个登山客了,走了大约八里的路程终于看见村子。村前的大槐树依然茂盛,进到村里,不见人影,不闻人声,横跨在长沟上的石拱桥倒是安然无恙,与石桥砌成一体的是一个过街圈门,这大概是长沟峪村最后的历史见证。

  千年故道通古幽

  我们穿过整个村子便转向了上山的小道,上到一处小山脊,眼前呈现出一大片平地,在树丛中分布着好几处残垣断壁,经过考证,我们认定这就是史书记载的建于隋唐时期的灵峰寺的遗址。

  穿过遗址,山道变窄。沿小路上行不多时便登上主山脊。迎接我们的竟是刻在山脊岩石上的两尊石像:一文一武,全身坐姿,略有破损,半米见方。然而石像究竟是哪个朝代的遗迹不得而知。白云亭据称就建在此处,然而除了石像和一小块平地外,看不到任何白云亭的遗迹。在文武石像旁边的石壁上还有两行石刻字,记载着明代天启元年本心和尚请石匠李见在此建造了一尊土地爷石像,然而土地爷石像也已不见踪迹。

  茶炉顶上竖猫耳

  沿着山脊挺进,我们先登上西侧的峰顶,只见一块巨石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峰顶另一侧的石壁上还有一处无头的石刻人像。史书上称,金代的歇凉亭和元代的崇圣宫都建在峰顶。站在峰顶,山风劲吹,暑气一扫而光,这里还真是乘凉的好地界。

  无论从山下还是从山上看,猫耳山都只有两个尖,但如果站在山顶往下看,就会看到从顶峰向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出三条山脊。唐代茶圣陆羽曾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煮茶用的“风炉”:形似三足古鼎,上置双耳扁肚平底锅,三足两耳不正是猫耳山的形状吗?原来,两耳(即两峰)才是茶炉顶和猫耳山的一致特征,今日猫耳山就是古代茶楼(炉)顶了!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