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进山拉练遇冰雹 4人8小时登顶

[日期:2012-03-28] 来源:长江日报(武汉)  作者: [字体: ]
本报拉萨专电

本报拉萨专电 特派记者邹谨

 

  完全没有想到,这会是一次如此艰苦的拉练!昨日,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地大珠峰登山队17名队员,在驻地附近的翁贡山进行徒步穿越训练。最终有4名队员成功登上海拔5050米的峰顶,耗时超过8个小时。

 

  10:10

 

  除去外出做后勤准备的数名队员,身体状况良好的其余17人都参加了昨日的拉练。早餐后副队长周云特意嘱咐,穿厚些,带登山杖,并借了一件冲锋衣给我。"山间气候变化莫测,准备一定要充分。"他说。

 

  大家合影过后,于10:10出发。日头火辣。

 

  爬40度坡

 

  一行人专业的打扮,令路人侧目。20分钟后,抵达山脚。从村中穿行,几条土狗狂吠不已,大伙儿无奈之下绕路而行。

 

  本次徒步穿越的第一道难关,是一段百余米的碎石坡,坡度超过40度。由于松土与碎石间夹杂着许多较大的石块,行进间前后队友之间的照顾尤为重要。

 

  很快,队友们便轻盈地穿越了碎石坡。然而,这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平原,从未有过这种体验,更别说在高原了。

 

  鞋子不时陷入松土。几乎是三步一停,很快便气喘吁吁,汗透重衣。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曾登顶珠峰的袁复栋,一直在身后替我压阵,他说:"这种路比珠峰大本营至前进营地的路还要难走。"

 

  半小时的努力,终于攻克碎石坡。

 

  天突降冰雹

 

  接下来的路况以岩石为主,巨石林立。稍事休息,继续往上攀。不一会儿,从山坳间飘来大片乌云。"不对,可能会变天,我得去通知大家,别爬得太高。"叮嘱一声,袁复栋迅速向上攀爬,灵巧得好似藏羚羊。

 

  没过几分钟,天一下子黑了起来,很快冰雹便砸了下来。连忙找了一块大石头,在其背后稍避。是继续上攀还是原路返回?天光昏暗中我拿不定主意。此时湿透的内衣被寒风一侵,有些刺骨。连忙将冲锋衣拉紧,感觉顿时好了许多。

 

  12时许,乌云散去太阳重现。决定继续前进。

 

  收鼓劲短信

 

  12:30左右,遇3名队友下撤,劝我一起返回。看看前方山顶的一块标志性悬石,我决定继续攀爬。"走到那儿,我就停"。

 

  前路之上山石嶙峋,并无现成路径。走走停停,谋划着最安全的路线。提心吊胆中,预定的目标似乎总是无法抵达。一时间有些绝望。

 

  手机突然传来提示音,一连4条短信,都是走在前头的队友吴东发来。其中一条这样说:加油走,邹老师,每向上一步都是自己的胜利。

 

  一时间似乎有无尽的勇气。

 

  走到了极限

 

  13:10,终于攀至山顶悬石!此处海拔超过4000米,距离预定的折返点,还有差不多1/3的距离。左小腿的肌肉有些撕裂的感觉,不能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极限。

 

  掏出提前准备好的路餐,补充能量。很快,一块压缩饼干就被吞进肚中。

 

  会合后下撤

 

  山间的手机信号有些飘移,尝试了许久,终于联系上队友高琳,约定在悬石处等待,与他们一起下撤。

 

  此时乌云再起,温度一时急降。身上的冲锋衣,让我再次念起周云的老辣。

 

  15时许,与大部队会合。人并不齐,还有4位队员没有下来,他们决定冲击峰顶。

 

  安全到平地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张家荣、宋红、高琳、吴东、莫衍超等几位队友的引导下,我战战兢兢地往下撤。山路依然陡峭,但有了队友的陪伴,心里踏实了许多。

 

  16:45,终于踏上山脚平整的土地。村子里的犬吠之声,听起来那么舒服。

 

  全员均返回

 

  最后4名队员张瑜、常旦旦、温秋园、马超于18:30安全返回。他们成功登上峰顶,海拔表显示,峰顶高度5050米。

 

  10:30

 

  13:10

 

  15:00

 

  珠峰之约

 

  长江日报 武汉市体育局协办

 

  11:35

 

  一日登山队训练,偶遇驻地武警负重跑圈。一小战士掉队,两位战友前拉后顶,绝不放手。场景令人动容。

 

  "加油!"我禁不住脱口而出。几乎同时,身后也传来助威声。回头一看,正是室友周云。相顾一笑,心有戚戚。

 

  41岁的阳逻汉子周云,珠峰登山队副队长。"这种真挚的袍泽之情,最是难忘。登山也是如此,一趟下来,往往会结下生死之交。"回到房间,周云摆起了龙门阵。

 

  1996年他从华师体育系毕业,分配至有着悠久登山传统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作。次年,即随地大登山队攀登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

 

  "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绰号'小狼'。正是那次登山,留下了这辈子最难忘的记忆。"望着指间袅袅升起的烟圈,周云的眼神有些迷离。

 

  作为登山队中的普通一员,"小狼"与队长马兴祥分在一组,负责从海拔6300米营地向6900米营地运送食物和水。

 

  "路很陡峭,爬到海拔6500米时,身上的一个水壶滑落,掉在一块雪洼地里。我想去拣,却被队长一把拉住:那是暗缝!当时心里很不服气:这么多雪,你怎么晓得有暗缝?"

 

  返回时发现,那片雪洼地已经断开,水壶掉落悬崖。"没有马兴祥,我早就完了。"周云感叹。

 

  那一年的希夏邦马之行并未成功,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改变了一切。当时"小狼"正与队友李伟志守在6300米营地,准备接应6900米营地里的5位队友。

 

  "按照计划,我们必须守在那里。然而暴风雪开始没多久,对讲机就因电池失效无法使用。雪上加霜的是,事先准备的食品,被乌鸦偷吃。李伟志的状态很不好,不时陷入昏迷。前后7天,靠着一个苹果一块月饼和几袋方便面调料,我们坚持了下来。"

 

  回忆当时的情景,周云仍心有余悸。"晚上太冷,连喝水的搪瓷缸子都冻裂了。李伟志不时出现幻觉,甚至把女儿的照片都转交给我,要我带下山去。清醒时会很饿,我俩就互相报家乡的名小吃,他报北京的,我报武汉的,越说越饿。虽然李伟志吃什么吐什么,但我仍然坚持把食物嚼碎了喂他,把方便面调料冲水给他喝。直到第7天,山下发现情况不对,队友卢杰赶上来接应我们。下山后李伟志直飞北京及时抢救,幸运地保住了一条命。"

 

 “你知不知道,卢杰上来的时候,那个苹果还余1/4。那是我们最后的准备。”周云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留给自己和队友生的希望。”



  故事讲完,房间里一阵静默。无兄弟,不登山。经历过生死考验,登山人之间的感情令人唏嘘。这也不禁让我对这次珠峰之旅,生出更多期待。



  本报特派记者 邹谨



  无兄弟不登山



  地大珠峰登山队员们在攀登翁贡山。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