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黄瑾悦
陷阱1
餐饮标准降低
3月11日,成都的张女士参加了由单位定制的"三八节三亚( 路线 )豪华游"。到了海边,海鲜自然是内地游客必须品尝的美味,而旅行社承诺的180元的海鲜自助餐,最后变成了农家乐消费,让张女士和同事大失所望。
旅游餐饮质量降低是游客普遍的感受。通常在旅游合同中,消费者与旅行社签订的餐费内容主要是就餐的次数和每人每餐的费用标准,合计费用打入旅游总费中。实际旅途中,消费者的就餐费用根本没有按照此标准执行,部分费用被旅行社或是导游"截流"了。
【应对方法】
消费者在签订旅游合同时,不仅要明确写清就餐的次数、用餐标准,还要相互约定,在餐饮质量不好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当即终止旅行社或导游的餐饮安排,要求退还餐费,自行解决就餐。
陷阱2
住宿宾馆降级
去年国庆节,温州( 酒店 )的李先生一行13人到九寨沟旅游,每人9800元。合同承诺到成都当天入住五星级岷山饭店,但当晚却被安排到了岷山饭店副楼,李先生和朋友觉得住宿条件大大缩水,不愿入住,旅行社负责人说副楼也属岷山饭店,也是五星级。其实,大部分宾馆副楼的住宿标准往往只有三星级。
诸如此类的住宿降级,在各种旅途中更是随处可见。有的旅行社虽填写了住宿酒店的等级和价格,但要知道相同星级的酒店因地理位置不同,价格差异较大,不在景区内或市区内的酒店,价钱虽然低,却让游客费时费力。
【应对方法】
住宿方面,在合同中一定要写清楚普通房、标准房还是星级房,星级房是几星级,有否挂牌;还要问清入住饭店的建造时间和地理位置如何,不同档次、不同地域的宾馆价格差异不仅较大,旅游的方便性也有较大差距。
陷阱3
景点缩水
对于陌生的新环境,自然对当地的旅游路线会不熟悉,盲目听从导游引导,就会浑然不知被挨宰。其中,旅行社将部分旅游内容省去,减少开支;还有的旅行社将景点模糊化,如某某景区一线游,听上去感觉景点不少,但价格也就随之增长,实际上许多景点只是路过而已,根本没有停留下来让游客细细游览。
【应对方法】
消费者一定要将每一天游览的行程安排、景点停留的时间详细与旅行社沟通后明确写在旅游合同中,如此方可维护自身的权益。
陷阱4
强制消费
现如今,强制消费又可称为:导游服务差。去年中国香港( 路线 )导游辱骂内地游客消费不够等等,都可以归为此类。旅途中,导游的软磨硬泡、游客购买力不足招来不待见等等现象,都使游客心情直线下降。
目前由于零团费风行,导游和地接社的收入完全靠游客参加自费项目和购物回扣获取,因此,各种水上活动、景点购物就成了导游或者地接的重要收入。有的买了大景区门票,但小景点就一个套一个,你不得不花钱进去。有时候导游还会安排游客到一些自费景点游玩,而这些自费景点的收费通常都很高。
【应对方法】
消费者参团出游前,要与旅行社签订书面旅游合同,一定要仔细敲定行程中的具体安排,明确行程安排和旅游价格,防止旅行社变相提价。对于一些旅行社擅自增加的自费娱乐项目,消费者有权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