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周五的下午,在北京清冷的雨夹雪中,我和康华、杨波、赤旗、沈狼几个人,踏上去往黑龙江省第一峰大秃顶子登山滑雪的旅程。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晚点,为了打发无聊的等待时间,我们几个人互相开着玩笑把各自的雪板拿出来进行技术评比。而杨波大编辑一如既往的抱着笔记本在那里发微博。在这浓厚的技术氛围中,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的旅程会在中国登山滑雪历史上点下浓重的一笔,也给了我们及更多爱好深粉雪的登山滑雪者深刻的教训。
这次大秃顶子峰登山滑雪活动是由哈尔滨雪峰滑雪俱乐部发起的,我们北京的几个人听说了消息打算去凑凑热闹。在此之前,雪峰俱乐部的阿斤、猫、007几个人于一月中旬发现并首滑了这座山峰。
大秃顶子峰海拔不高,只有1690米,号称黑龙江第一峰。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的北凤凰山,属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距五常市170公里,与黑龙江省海林市接壤,在亚雪公路北侧,距离雪乡20公里,距离亚布力滑雪场68公里。这座山AT攀登路线距离相对较短,分滑行前由热栈出发到达山顶,及由沟底爬回热栈两段。滑行路线长度1200米左右,落差540米。滑雪线路上半部分较缓,下半部分陡峭。大部分路段坡度在30至50度之间,雪深没腰,纯正的深粉树林野雪。这里的后勤保障措施也很到位,山下公路边上有提供住宿餐饮的"热栈",还有供游客上山的雪地摩托和爬山虎,并且一年四季每天24小时有人值守。不过雪地摩托只能送游客到达海拔将近一千五百米的地方,剩下的路段还是需要自己往上攀登。
百无聊赖的在首都机场等待了近两个小时后,我们的飞机终于离开了地面,向着哈尔滨飞奔而去。而早早就在哈尔滨机场包好车等待我们的雪峰俱乐部核心人物,阿斤,也终于可以为我们进行下一步安排了。
说实话,对于这次活动的各种情况,在之前我是没有做任何了解。直到出发前一天,我和康华一直在张家口崇礼县的万龙滑雪场为冬季山地户外挑战赛做裁判,每天起早贪黑的都没时间上网查资料。而康华更是在出发前一天才在杨波的忽悠下做出和我们一起去大秃顶的决定。沈狼、杨波也是出差刚刚回来就和我们在机驰齐了。我们五个人里面唯一稍微了解点情况的人就是最年轻的赤旗了,他俨然我们北京队的小队长,所有的行程我们都听他的安排,机票、包车等等都由他来负责。我们这些滑雪老手,几人里最差的一个都是登过两三座高海拔雪山的,所以谁都没把这座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山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我们都觉得这次活动会很轻松,无非就是先AT个小山滑条粉雪路线,然后去雪乡拍拍照片,最后回亚布力雪场滑几条道外野雪,Veryeasy!所以我们这次的装备很多都是临时拼凑的,沈狼的AT板是全新没开包的止滑带,在到达亚布力睡觉前才安装的。赤旗拿了一套新款雪板进行测试。我也是带了新的单板固定器进行测试。可最过分的是杨波,他只顾着玩电脑竟然把滑雪头盔都忘记在飞机上,到达亚布力准备住宿了由于头很冷才想起来,而且他也是带了套新款滑雪板进行测试。"简单、轻松"这种心态始终充斥着这次活动,直到那一刻到来。
3月3日,周六一早,天气格外的好,没有风,天非常蓝。早饭过后,我们会同雪峰俱乐部其他参加活动的队员,浩浩荡荡三十多人分乘两辆车离开亚布力向大秃顶子峰进发。由于之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在离开亚布力后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经常还要通过冰湖路段所以车速不是很快。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的车队到达了大秃顶峰登山滑雪的起点,亚雪公路热栈。稍事休息,整理装备后,这次活动的发起者阿斤把所有参与滑雪的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按照事先根据各人滑雪水平不同确定的名单,二十多人分成三个组分开选择路线下滑。由东至西分别是由007带领的C组、由猫带领的B组、由阿斤带领我们北京五个人及粉雪高手Peter组成的A组。我们A组由最陡峭狭窄的西侧路线下滑。其他各组按分配的位置同时从山顶向下滑行,并呈扇形散开。最终A组从西侧通道滑到山下,B、C两组从东侧通道滑到山下。在山下汇合后一起爬山返回热栈。另外在山对面亚雪公路上有俱乐部的爱玩姐拿对讲机给山上滑雪的人进行线路指挥,旁边还有当地林场电视台的摄像机进行拍摄。
一切安排完毕,大家纷纷采用各种方式向大秃顶峰山顶进发。纵观全队,上山的工具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穿登山滑雪板挂止滑带AT的、有背着雪板脚踩踏雪板的、有的索性直接穿雪鞋深一脚浅一脚的跟在大队伍后面往上爬。见到如此好的雪况和天气,大家的心气都很高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康华后发而先至超过我不到11点就到达了山顶。这段路程落差在310米,距离2.5公里左右。短短的两公里多路程,就暴露了很多问题。除了康华和哈尔滨的鱼儿老师以外,我们发现所有穿AT板使用止滑带的人都不会合理选择路线,更有大部分人不会基本的行走步法。另外还有Powder板用窄款止滑带,造成止滑带失效的情况发生。大家均在纷纷适应磨合自己的装备,这就造成整个队伍前后拉开很大距离,最早到达山顶的康华和我等几个人在山顶等待了近一个小时整个队伍才全部到达。在这阳光,蓝天,深粉雪下,大家纷纷拿出各种吃喝互相分享。还有几个人在雪地里做出各种或小清新或高难度的空中动作拍照。恍惚间感觉我们是来这里野炊一样的轻松惬意。
12点整,合影后各组按照事先定好的位置方向准备出发。这时经过一上午的暴晒,雪面表层已经开始有融化的迹象,再不出发雪就开始发粘了。A组还在整理的时候,B组C组就开始了下滑。一开始,山顶的大雪原相对较平缓,这里的坡度由十几度向二十几度发展。并且各组都应向东侧斜滑降一段距离后才能呈扇形分开,所以在这里各组都搅在了一起有点混乱。随着坡度的增加,各组的组长分别将自己的成员归拢到一起向着各自的方向下滑。目前来看,A组的秩序最好,七个人始终在一起滑行,且方向明确。在A组的东侧十几米处还有其他组的成员平行向下滑,后来发现在我们后方很远的地方还有两个其他组的成员沿着我们的线路滑了下来。
在这几米厚的深粉雪里滑行,就象踩在云端,飞翔的感觉真是很美妙。大家都在利用每一个转弯来追寻这种感觉。我是A组里唯一的单板,滑行轨迹与双板不同,为了不影响双板的滑行,我始终在队伍的最后一个。越向下滑行,感觉雪况越发的粘了,有时候板底还会沾上很大块的雪团。当A组其他成员进入西侧沟槽后我准备启动时听到对讲机里发出"雪崩了!雪崩了!大家都别动!"的喊声。可我停下观察四周,根本没有任何雪崩的迹象,也没有听到任何除了滑雪以外的其他声音。在确定没有危险后,我快速下滑,与前面的其他几名A组成员汇合。这时对讲机里有些混乱,线路指挥要求各组归拢清点人数,同时还在指挥某个滑雪者的运动方向。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认为应该不是大的雪崩,可能是小规模的流雪,各组之间距离也就几百米,如果真是雪崩会有很大声响,可我们什么也没听到。于是在向线路指挥汇报了A组人员整齐后继续享受我们的滑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讲机里传来的信息使人越来越不安了。C组的组长007始终没有任何消息,所有人都在用对讲机呼叫007。由于我们A组只有组长阿斤和我有对讲机,其他人都不清楚发生的情况。最终我们滑到山底,大家汇合后商量决定,由北京5个相对雪山经验丰富些的人放下不必要的装备沿着B组C组预定路线向上爬过去看看情况,阿斤和Peter在原地等候后面其他组的两个成员。
在每一步都到大腿深的粉雪里爬山可真是超强度的活。当我们陆续到达雪崩堆积区时都有点傻了。看到的第一片堆积区面积不大,宽度有60到80米,长度至少150米。而且这里位于整个山体的最底部,而从对讲机里听到雪崩信息的时候,大家的位置应该是在山体的上半部分,这说明我们看到的雪崩堆积区只是一小部分,上面应该还有更大面积的区域。这时已经有几个林场热栈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拿着铁锹等工具帮助搜救。我纷纷把手杖雪轮拆掉,并将手杖放到最长来当作雪崩探杆使用。可即使这样,手杖最长也就是1.4米,远远达不到雪崩探杆的作用。经验最丰富并接受过相应培训的康华继续向上查看,而我们几个与林场工人一字排开在雪崩堆积区内用手杖进行探察。每个人的心中都在祈祷尽快找到007,希望他没有被雪崩掩埋,其实这时是下午一点多,距离雪崩发生已经一个小时了。过了一会,康华从上面下来了,同时下来的还有B组和C组的其他成员。据分析,007有可能的位置应该在更靠上的地方,而我们所搜索的区域是连锁触发雪崩区域应该不会在这里。这样我们所有人都开始向上面偏西侧的雪崩堆积区域靠拢,由于这片雪崩区域面积很大宽度一两百米,长度有七八百米,所以大家只能散开寻找线索。由于还有发生二次雪崩的可能,我们还在更高的区域派了观察员,随时向下面搜索的人员通报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希望越来越渺茫,队伍里的气氛显得很压抑。007你在哪里?给我们一点点线索,哪怕是个雪镜或者手套帽子也好让我们知道你在哪里啊。由于没有预料到会有雪崩发生,全队只有一把雪铲,没有一个人带了雪崩信标机和雪崩探杆。二十多个队员,加上十几个林场工人,只好拿着各种手杖在雪地里探察着,寻找着,没有多余的话语,大家都想眷找到你。这时,有人在雪地上发现了一丝鲜红的血迹,这使大家的心都提起来了,有血迹说明007已经受伤。经过商量,在发现血迹的地方,所有人分成三组,轮流挖掘。几个人在下方挖横向雪沟,另外几个人分别在两侧向中间挖掘。随着挖掘的推进,大家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了。我们在雪下面发现了各种被雪崩打下来的碗口粗的断树,并且向下挖掘了两三米还都是雪崩堆积物,没有见到原始的雪层。这时已经离雪崩发生两个多小时了。我们知道在雪崩后这么长时间还没找到被掩埋的人意味着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感觉很无奈,也很无力,可大家都在默默的努力着,每个人心中都希望能够发生奇迹。
时间在推移,太阳缓缓的躲到山后面去了,气温急剧下降。商量后决定,大部分人挖掘到4点半,之后用一个小时爬回热栈。只留下几个经验丰富带有头灯的人带领林场工人挖掘到5点半,之后也必须返回。随着预定时间的到来,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抹黑攀登,从海拔1130米的谷底,上升230米回到了1360米的热栈休整。热栈的林场工作人员已经给我们准备了大米饭和酸菜汤。两个小时后,除007以外的所有人员安全反回热栈。开会后决定留下雪峰俱乐部核心的几个人于第二天雇佣当地人员进行搜索并处理其他事宜。其他大部队成员怀着对007的牵挂及遗憾连夜返回了亚布力。
事后得知,在调来大功率金属探测器后,于周日找到了007的滑雪板及手杖。最终,周一上午在雪面下一米多找到了离我们而去的007。从林场电视台提供的视频材料与地图对比,雪崩发生在147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东西两沟之间向东南侧崩塌。整个雪崩最下端截止的位置到达1160米海拔高度,落差达到310米,面积很大。这段林场电视台拍摄的视频,可能是目前国内第一份雪崩事故的现场资料,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希望这是最后的一份,唯一的一份,并给予大家警示。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201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