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在山东博物馆,施晓亮与女儿施哲莹举办了“走进56个民族家庭”十年回访大型采风活动图片汇报展,受到了市民的关注。
10年前,青州的施晓亮踏遍中国与56个民族结缘,他许下一个再会的心愿。10年后,他带着15岁的女儿施哲莹再次踏上旅程,用时180天,行程48000公里遍访56个民族。女儿还用自己的视角全程记录下这180天的点点滴滴。
当有人将施哲莹休学弃考行万里路解读为“叫板应试教育”时,施晓亮坚守着自己的信条,他说,“只要阅历才是留给女儿最宝贵的财富。”
苦行九州,一次启智之旅
14年前山东青州的施晓亮骑摩托车遍访“九州”,以一种苦行的方式将九州串联,这样的举动在他心里带有强烈的仪式感和使命感。
“每个人从小都会有一个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会付诸实践。”已是不惑之年的施晓亮对于14年前的“壮举”这样评价。
1989年,施晓亮就被招考成为青州日报的记者,正值风华之年。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常言九州方圆、九州大同,却只知青州,其余“八州”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施晓亮萌生了走遍九州的想法。
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此次苦行划上了句号。“古九州北至长城、南到衡山、东至大海、西抵嘉峪关,涵盖现在的18个省、市、自治区,基本上一个大中原的范围,汉文化为主。这次远行,让我这只井底之蛙跳到了井沿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此博大、辽阔、精彩。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疆域之大,中华文化之深。”施晓亮说。
九州走罢,施晓亮整理思考,将自己的游记收拾整理,并最终出版。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但各个民族蜻蜓点水一样的探访,终究令人有些缺憾。
施晓亮对他“闯九州”之举,定义为一次启蒙之旅。他在计划下一次的远行,不应该再拼体力,而更要有文化上的思考和关照。
阅历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1999年,为了下一次远行有充足的行前准备,施晓亮离开青州赴北京研读民族学。“纵观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有中国这么多的民族种类、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国为世界仰视的核心价值。在中国,绝大多数人别说没见过,很多民族就是听也没听说过:像门巴族、裕固族、珞巴族、独龙族、毛南族等等……”
施晓亮心里想,如果能亲身走一遍,这一辈子就没白活。他坚信,阅历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说干就干,施晓亮开始做方案、拉赞助。本想拉赞助比较难、过程会很长,没想到凭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近百万元的赞助很快落实了。
随后,他开始了对56个民族的采访,历时三年多,施晓亮终于完成全程,他在每一个民族都选取了一个家庭。施晓亮说,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中有人,人与社会会有各种各样的交往,一个家庭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
施晓亮透露了一个他自己不常与外人道的思考命题。“我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我可以留给女儿什么样的东西?惟有阅历是人生的真正财富”。
在女儿5岁的时候,他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带着女儿走全程。这一疯狂的计划让孩子的爷爷奶奶知道了,赶紧早早就让不满6岁的孙女上了学。施晓亮只能趁孩子的假期带她游历,去过云南、海南、贵州、新疆等很多地方,但带女儿遍访56个民族的想法一直没有消失。十年回头,醉享慢节奏生活
第一轮采访是在2001年8月至2004年4月,用时三年。十年后回眸,用了180天。
“有没有哪个民族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施晓亮说,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事、物对受众的吸引力需要具备三个元素:遥远、陌生、神秘。而采访的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具备这三大元素,因而都魅力无穷、印象深刻。
施晓亮说,对于没有走过的人而言,一路上任何方面都很惊奇、很惊艳。能称之为民族,那肯定有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舞蹈,服饰,建筑等各个方面,即便是小小的刺绣,每个民族也各具特色。再者,马背上的民族有很多,大家可能对蒙古族比较熟知,但还有很多,民族性格也因地域不同或粗犷直爽或纤素娇柔。
比如说到了蒙古族,好客的蒙古人会给你献哈达,请你喝酒,喝奶茶,重要的客人,他们还会给你杀羊。在内蒙古一只成年的羊,基本都在上千元,不过他们对待客人是不算成本的。
在商业化的城市中生活久了,对于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感触特别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并不是电视上演的,而是活生生摆在眼前。酒都是百姓家自己酿的。施晓亮说,他喝过一种名为“并”的酒,“并”的做法很简单,用上好的糯米蒸完以后,加上曲,略显粘稠,用竹筒捣一个坑洞,在坑里缓缓渗出汁来,这就叫“并”。
三十斤米出十五斤,一连喝了三四斤,像水一样,晕了。施晓亮陶醉地说,“这酒不上头,也不伤胃,像是甜蜜的毒药。以前也喝醉过,但酒醒之后就没有了记忆,但这个记忆还在。”
人都很简单,却又没那么简单
“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比我们想像的要纯朴得多,我们去了以后,他们会以最大的热情接待,都不提钱的事儿。有时我们想付款,他们甚至都不允许提钱的事儿,这个钱也很难给,人家都不要。”
施晓亮说,老百姓很善良,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对别人多会客客气气,但我很快就能和他们打成一片,这其中有个诀窍,以尊敬的心态,入乡随俗。举个例子,比如敬酒仪式,二三十人转一圈下来到你这里时碗沿上已经全是脏唇印,你稍有犹豫寻找下嘴的地方,对方就会感觉到‘他嫌我们脏’,从此就会在心理上拒绝你。我当时就想,人家天天这样吃喝不是也没什么事,于是该吃吃,该喝喝,顶多准备着回去吃片止泄药,但真正入乡随俗了,反而从来没有拉过肚子。”
从这个事情,施晓亮得出一个结论:无论到了任何地方,文化差异有多少大,只要真诚地对待别人,对方一定会真诚地对待自己。“人就是这么简单,不要想得那么复杂。”施晓亮说,去少数民族村寨,他们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钱包相机都扔那,老百姓都不会动。倒是城市里的人都不“单纯”,有这样那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