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国之前,想象过一幅画面:大街上,锃亮的保时捷、宝马、奔驰,摩肩接踵,闪闪发光;小巷里,多彩的奥迪、甲壳虫、Polo巧笑倩兮,一骑绝尘。这个只有8000万人口,却是全世界最堪称“汽车王国”的国家,一定是满街的香车美女吧?
到了德国,才发现,这幅“香车美女图”只是沉浸在汽车梦中的中国人一厢情愿的想象。实情是,“汽车王国”比所谓的“自行车王国”中国更像是一个自行车之国。
车在德国,真的只是实用的代步工具
首先得说,德国的大马路绝对没有北京长安街那样的规模,最多也就相当于上海的虹桥路,更多是复兴西路那样的尺寸,窄窄的,静静的。中国大街上汽车你挤我蹭、喇叭声此起彼伏的事,在德国是绝对见不到的。所有的车都安静地一溜儿,不急不躁不插队,遇到有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司机会礼貌地做个手势,让“弱势群体”先过。
而且,德国的路上,宝马、奔驰、奥迪的确非常常见,但不知为什么,不像在中国的路上那么扎眼,没有一丁点炫耀的意思,你不会马上联想到“富人”。
除了德国车,法国的雪铁龙和标致、美国的福特也比较多。但无论如何,车在德国,就真的只是实用的代步工具。
而自行车在德国,却是个时尚之物。8000万人口的德国,自行车保有量据说在6000多万辆,有的家庭里是人手一辆。又帅又酷的年轻人、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满头银发的老年人,都会骑着自行车上学、上班、购物。
这一点与中国恰恰相反。在“自行国王国”中国,人们至少已经在心理上告别了“自行车时代”,并且争先恐后地挤进了“汽车时代”——自行车被认为是一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和上世纪80年代的“遗物”,汽车,似乎才是会载着中国人飞驰向21世纪和更美好未来的“幸福飞船”。
德国人对自行车的概念,与中国截然不同
当然,德国人概念里的“自行车”,与中国是非常不一样的。或者说,是处于两个发展阶段的自行车。
首先,德国人一般家里都有至少一辆汽车,汽车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尽管很多时候,汽车只是在周末出游或全家出动的时候才开出来。自行车是在汽车之上一种更自由和方便的出行方式,比如去趟家附近的超市或咖啡馆、在校园里从宿舍去图书馆等等,不是说买不起汽车才不得不骑自行车。
其次,德国人骑自行车,更多是厌倦了四轮之物的束缚和禁锢,想要去掉框框回归自然。这也是与大多数中国人截然相反的一种心态。
在中国,由于道路挤堵、空气质量差,再加上上班路途遥远,人们自然会想要更多的私密空间和更舒适的路上体验,于是都非常向往汽车。但在德国,由于城市空间不大,空气清新,自行车反而是更为清新、便捷的交通方式。
马路上还有专用的自行车道,不需要与汽车和行人、摩托车抢道,人们当然会愿意亲近自然。
所以归根到底,马路秩序和行路道德,是决定自行车能不能在一个国家真正普及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的马路上,汽车占据了决定性的强势地位,即使在右转的时候也常常抢在行人和自行车之前,而且缺乏对它者起码的尊重,让骑自行车成为一个相对弱势的选择。在德国,各种交通工具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强者”更是会专门尊重“弱者”,如自行车这样环保、自由、方便的东西,又怎么可能不受人喜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