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一定要去健身房挥汗如雨?
NO!
若有心运动,到处都是运动场。
在城市极限运动的世界里,打破了常规运动场所的观念,运动场被搬到了整个城市。株洲城的各个角落——街道、楼群、矮墙、护栏,甚至公路、桥梁,沿江风光带上的一切障碍物。
风风火火的BMX小轮车踩出的是不言悔的青春,“猫弹鬼跳”的跑酷跑出了挑战自我的勇气,呼啦飞驰的滑板滑出的则是不断挑战自己的追求。
城市极限运动真正地赋予了运动新的生命和灵魂。
运动无疆界,城,就是运动场!
跑酷:让整个城市变成健身房
跑酷亦称为城市疾走或Parkour。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Parkour”一词直译就是“到处跑”,此外它还含有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
跑酷者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围墙、屋顶都成为他们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跑酷者脚下是没有障碍物的。
这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能使人通过敏捷的运动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非常具有观赏性。
快速穿越,那叫一个酷
在跑酷者欧轶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他所在的株洲“奔狼”跑酷队在风光带上训练的视频。十几级的阶梯,一个箭步就跨了过去;从三米多高的看台上一个后空翻,就稳稳地落了地;风光带上的护栏,单手撑栏杆,身体一跃而过。跳跃、空翻、侧空翻,这群“猫弹鬼跳”的人快速穿过湘江风光带上的护栏、台阶和石块时那酷酷的动作,引起了风光带上男男女女阵阵的惊呼声。
这就是跑酷者要寻找的感觉:酷。
欧轶最开始被跑酷吸引,也是因为觉得这个运动“酷毙了” 。
“《暴力街区》里的那一场跑酷的场景,是我第一次接触这项运动。”和很多热爱跑酷的人一样,欧轶的兴趣是从这部跑酷界人人熟知的电影开始的。跑酷运动的创始人DavidBelle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在影片里表演了一段酣畅淋漓的街道追逐,迷倒了包括欧轶在内的一众跑酷爱好者。
跑酷是会上瘾的
那时还是2009年,被跑酷深深迷住的欧轶赶紧上网寻找株洲有没有跑酷组织。
还真就找到,就是欧轶现在所在的“奔狼跑酷”。
当时“奔狼跑酷”只有十多个人,2008年暑假组织起来的,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他们在铁路技校找到了一个开水房练习,因为那里有一些废弃的垫子可以用,最重要的是,那里“不用付场地费”。
“都是从网上的跑酷视频学起,大家相互指点和学习。”欧轶说那时候学习起来困难很多,因为没有专业的指导,很多动作完全是凭感觉摸索,像“盲人摸象”。
欧轶从一些简单的跑动、跳跃慢慢练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掌握了猩猩跳、猫挂、猫跳等动作。现在,两三米高的墙壁,他几秒钟就能蹬上去了。
欧轶说,找到组织后,“自己一个礼拜最少有四天是泡在那里的,每天练上3、4个小时,练得筋疲力尽都不想走。”
没错,跑酷是会上瘾的。
“手受伤了就练脚,脚伤了就练手”
18岁的小曾说自己对跑酷“很上瘾”。
高中时代的小曾迷恋上网,每天泡在网上玩各种游戏。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曾开始跑酷,并且迷上了它,“比上网还容易上瘾。”
“有时候,为了练会一个动作,要练上几百上千次。”小曾说,开始练跑酷之后,整天想着怎么把动作练好,和队员一起的时候练,回家的路上练,回到家还在琢磨,“哪还有心思上网。”网瘾就这样戒掉了。
尽管跑酷者觉得这种运动正常且健康,但是在外人看来,这着实危险。
事实上,跑酷队员受伤是常有的事,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能瞒就瞒,瞒不住就骗。
欧轶的妈妈最开始不太同意他玩跑酷,觉得这玩意儿太危险。欧轶瞒着妈妈练了大半年,后来练成了一些动作,就会叫上妈妈去看自己训练。“都是玩一些胸有成竹的动作,妈妈看了以后觉得比较放心,也就没有反对了。”欧轶说。
对于他们来讲,说服自己的家里人不是难事,最无法忍受的事情就是受伤了没有办法训练。“感觉自己一天天退步,心里很着急。”小曾说,所以很多跑酷队员都遵循一条“潜规则”:“手受伤了就练脚,脚受伤了就练手,总之不能闲着。”
因为挑战而推广
“当初练习跑酷是被那些花哨的动作所吸引,而当真正了解跑酷之后,才渐渐明白了跑酷不是为了炫耀那些高难的花哨动作,而是为了挑战自我。”36岁的欧轶如此说。
玩跑酷的,都有一股子挑战自我的倔强。所以,都很想宣传自己,希望能就此找到相互交流和切磋的机会。
现在,小曾已经在自学视频拍摄和剪辑,利用网络进行团队的推广。
10月份,“奔狼跑酷”中的几名队员联合永州、长沙的爱好者一起,组了一个9人团队,为争取上湖南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做准备。
“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在长沙将节目的动作排练好了,还拍摄了视频,上交到晚会的节目组了。”欧轶说,如果能上湖南台的春晚,肯定能迎来跑酷的“春天”。说到这,欧轶和小曾都爽朗地笑了起来。
BMX小轮车:脚踩“风火轮”的青春不言悔
小轮车(BMX),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与我们熟悉的自行车大同小异,只不过材料、性能不同而已:特型材质的车身,更结实、更轻巧,抗震、耐摔。BMX车轮一般是20英寸(一般的自行车是28、26和24),它的比例与人的比例刚好,更能满足花样玩法时对轻与巧的要求。
车胎粗而耐磨,刹车性能更高(突停、缓停、耐用),其独特的车把旋转设计,可以360度旋转,更是加强了其动作的观赏性。
一度被搁浅的梦想
记者在河西某自行车俱乐部问,“株洲玩小轮车攀爬谁最厉害?”“丁兵啊!”店主脱口而出。
按图索骥,找到丁兵时,他在俱乐部和队友闲聊。不过,右脚裤腿处绑了一根黑绿相间的“束裤带”——平时玩车的时候,为了防止裤管下摆卷进链条影响车技的发挥。“职业病”已经渗入到了生活中的点滴。“刚骑车出去办了点事,忘记拆下来。”丁兵露出腼腆的笑解释着。
人成年后的每一个“壮举”似乎都掺有儿时梦想的痕迹,而丁兵也不例外。
今年22岁的丁兵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丁兵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背着家里人,把父亲二八式的自行车“偷”出来玩,那时幼小的心里就藏了一个伟大的“骑行”梦想。
初中毕业以后,16岁的丁兵只身一人来到株洲一铝合金店做学徒。一次偶然的机会,丁兵在炎帝广场遇到几个“骑着车在台阶上跳来跳去”的青年。
“能做出不同的动作,非常漂亮,跟普通的骑自行车不一样。”丁兵坦承那时非常羡慕那群青年,后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那没有坐凳的自行车原来叫做“小轮车”,心里也开始惦记存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轮车。
不过,这个想法因为各种原因被不断耽搁。2008年,丁兵终于存够1500元,在网上购买了一辆专业的小轮车,不过他已经忘记了最初的那一辆是什么颜色的,“因为这三年已经换了五六辆车,装备一次比一次高级。”
孤独者的坚持
小轮车攀爬是一种外来的极限运动,“少得可怜。”丁兵如是形容在株洲玩这项极限运动的人数。不过,他自己已经坚持3年了。
楼梯、水泥坪、停车柱、水泥台、江边上的石头,株洲城里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都成了平时练习的道具。依据地形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以“侧跳”为例:先使后轮定着,利用后轮的弹性和手臂的力量,将前轮悬空,再借助颈部的甩力完成动作,出手要快、要利索。
丁兵向记者介绍道,要使一个表演时间只有几十秒的动作达到娴熟程度,得花上几天的练习时间,而在中间很多人就因此退缩了。
“极限的标准是可以步步提高的,当我刚开始练习时,从一个障碍物跳到两米远的另一个障碍物都是一场强烈的心理挣扎。”丁兵说,那时手掌心总是湿湿的,不过,有过第一次尝试和不断地突破,对“极限运动”的兴趣不断驱使他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在株洲的圈子里,他已被誉为“车霸”了。
“极限”代表着挑战,也伴随着“危险”和“不被理解”。丁兵撩起自己的裤腿,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伤痕布满了双腿,而在脸部下颚处,一块约10cm的白斑明显不同于周围的皮肤组织,丁兵说,那是一次擦伤所致,“那几天吃饭都疼得要命”。
身体上的伤是一方面,而来自于外界异样的眼光也常常挥之不去,“看,这个吃了饭没事做的人又来了,不要靠近这耍杂技的。”
两个月前,他辞去了干了六年的硬质合金制作的工作,专职玩车,也是躲着家里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自己执意要做的事而不去做,即使拿着不错的薪水,心里也还是不舒坦,那样会后悔的。”丁兵说,自己已经到了可以做出选择的时候,虽然现在小轮车攀爬表演的工作只能给他带来一两千元的薪水,比起之前工作4000多元的工资差了一大截,不过,他并不后悔,“大不了尝试过后失败了又折回去干老本行而已”。
滑板:像少年啦飞驰
滑板(Skateboard),可谓是极限运动历史的鼻祖,许多的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
滑板是由冲浪运动演变而成的,在而今已成为地球上最“酷”的运动。滑板的技巧主要包括:The AeriaL(在滑杆上)、The Invert(在U台上)、The Ollie(带板起跳),这些技术可说是除了翻板之外最重要的滑板动作。
几天不玩憋得慌
11月10日下午,连续了几天的阴雨天气终于有了转好的迹象。
由于天气原因,憋了好几天没有玩滑板的蒋菁伟早早地来到中心广场电信大楼的前坪,要“好好玩一玩”。
蒋菁伟弓身为脚下的滑板加速,从广场上阶梯那头腾空而起,脚下的滑板被360度翻腾,人和滑板飞过阶梯后,他稳稳落在滑板上继续飞驰,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在又一个加速中,他朝边上的花坛冲去,顺着花坛的台面继续朝前滑,脚丝毫没有脱离滑板……精彩表演让他的同伴及周围看客鼓掌尖叫。
20岁的蒋菁伟是湖南工业大学的学生,这是他玩滑板的第六个年头了。“这些年来,只要天气好,都要玩上几个小时。”株洲湘江风光带上的滑板场建好之后,蒋菁伟更是逢周末必去,有时候玩上一天,有时候几个小时。
摔着摔着就习惯了
滑板就是挑战无限的可能性
蒋菁伟最近决定开始挑战hard flip(裆翻),也是滑板中一种高难度的花式。
“练不出来就不罢休”,在“打心眼儿里”爱好滑板的蒋菁伟眼中,挑战高难度的花式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很辛苦,需要坚持,但一旦成功的那一刻,是非常高兴的。他说:“有毅力的人才能完成的。”
在他和同伴陈斌的眼中,滑板动作的高难度花式是没有极限的,“有时候觉得一些动作不可能做出来,结果在网上一看,一些自己想都没想过的动作居然已经有人做出来了。”陈斌说,这促使自己不断挑战,去学习新的花式,“所以说滑板没有极限,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