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过后,又传出多个国内著名旅游景点拟涨价的消息。笔者听闻之后第一感觉是,涨价或许情有可原,但说到底,靠门票一业独大的旅游业可以走多远?
据报道,10日起,西樵山景区门票价格从50元提至70元,涨幅达40%;而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拟将门票价格从65元/张调至100元/张……应该说,不是所有的涨价都无道理,在通胀环境下,各行各业都有压力。旅游业无论是景区维护,还是劳动用工,都有成本上涨压力。但令人困惑的一点是,目前国内景点的门票价格,其实已经不便宜,动辄上百元,依据笔者有限的出游经验,这样的价格水平完全可以说“与国际接轨了”,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的景点票价。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一涨再涨,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即使考虑到成本因素需要提高收益,靠门票涨价也不是聪明之举。门票是游客进入景点的第一道关,如果在这一道关口上就因高昂的价格吓退了游客,无论是对景区还是游客,都没有好处。其实,买票进入景区只是游客旅游消费的开始,如果用这个视角看问题,聪明的景区就不应该在门票价格上给游客设置门槛,反而应该用实惠的价格去吸引更多的人气。
其实,之所以国内景点门票敢于打出远远超过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价格,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倚仗着国内游客人数之巨。每逢黄金周长假,国内各景点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即使门票涨价也不怕没人气。基于这种考虑的涨价行为,无疑是在透支消费潜力。随着境外旅游的逐步开放,消费者选择的增多,这种经营手法必会丧失竞争力。
问题的关键在于,旅游业经营者似乎始终还没想清楚一个问题,门票不是旅游业的全部,光靠门票赚钱是走不远的。反观国际上许多旅游业成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许多景点门票价格都不高,甚至不设门票,但这并不意味着游客在那里没有消费。相反,无论是餐饮、体验服务,还是旅游纪念品,各种深度开发的衍生领域,只要有足够的经营头脑,就会发现足够的“财源”。只有提高票价的单一手段,至少是经营者管理能力缺失、经营理念陈旧的表现。现有的旅游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创造出新的衍生价值,而不是靠山吃山,这是放在旅游业管理部门和经营者面前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