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西藏通过训练选出同伴
完成梦想的三名大学学子是张山峰、李海均、徐洪洋。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此次徒步游西藏的组织者张山峰。电话那头,难以掩饰的兴奋通过电波从拉萨传回,“终于到了,感觉好幸福啊
张山峰是重庆三峡学院大二学生,21岁,自小爱旅游,游西藏更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当然,旅游所需的花费不少,作为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张山峰想到了“穷游”,即徒步、睡马路、吃干粮。今年6月,张山峰已有了徒步游西藏的计划。为了召集志同道合之人同行,张山峰在校园里贴了一份召集同游的通知。
神奇迷人的西藏,吸引了20多个大学生报名。为了从中选择合适的同伴,张山峰为此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体能和各项生存能力训练。两周下来,20多个报名者中,大部分败下阵来,只留下了郑顺高、李海均和徐洪洋三个人。
徒步开始 每天都有新的挑战
7月12日,四学子开始了游西藏之旅。他们首先搭乘一家快递公司的便车,从万州赶到大足县。7月14日,四学子从大足县沿318国道进入川藏南线,从四川雅安出发,正式开始了徒步游藏之旅。
行程伊始,张山峰查地图、问经验、制定旅程时间表,更是请教了万州徒步界前辈谭家国进行全程指导。
万事开头难,启程刚走了两天,几个小伙的脚便被磨出血泡。自身的困扰只能说算小事,更重要的是,由于是第一次徒步这么远的路程,准备不够充分,加上经验不足,山区变幻莫测的天气让四个学子措手不及,大暴雨和大冰雹时常砸在他们头上。50斤左右的背包绑在身上长途旅行,需要很好的体力和耐力,有时候一天走路20个小时,累得随便躺在哪里都能睡去。
8月14日,是队友们最难过的一天。由于家庭原因,其中一名叫郑顺高的学子在走到金沙江大桥后,决定放弃徒步行走,遗憾地返回重庆照顾有病母亲,四个人的旅行变成了三个人的坚持。
对于毫无经验的学子们来说,徒步的每一天都是挑战,除了外界的险恶重重,更有自身毅力的考验。
直播行踪 引来数十万点击率
一路上,学子们见到了迷人的风景,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一天对于他来说也是新鲜的,他不知道明天会遇到怎样精彩的故事和怎样美丽的风景。“有温情动人的故事,也有惊险无比的经历,这一路所见的人和事比以往二十年经历的都多。完成了这一次的旅行,今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张山峰说,徒步穿越,更是对意志的一种磨练,他们此次徒步西藏,享受的正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
尽管每天都在路上行走,张山峰等人并不孤单,他们每天都向关心他们的朋友以短信的形式报告情况,徒步爱好者谭家国把他们的情况在网上进行直播,将他们的游览心情和发回的图片贴到重庆和四川等地的网上,引来数十万点击关注,网友们纷纷留言鼓励和支持他们。
走到拉萨 途中经历几多困难
从张山峰发回的照片可以看出,那些风光旖旎的画面上,有的只有一条崎岖充满险情的路。为了顺利到达拉萨,学子们制定了一些小规则:绝不搭车,就算是碰到热情招呼搭车的好心人,他们都会礼貌地拒绝;每天行程不低于30公里,邻近开学时改为不低于40公里;保护环境卫生,绝不留下一点白色垃圾,随身都带垃圾袋。
就是这些小规则,让他们的旅行充满挑战。行走途中,天气忽冷忽热,忽雪忽雨,长途跋涉异常艰辛,照片上那些稚嫩的脸孔,一天比一天黝黑,身体一天比一天瘦。路途上,时常没有食店,只能靠干粮和喝水解饥渴,干粮便是盘子大的烙饼,难以下咽;没有旅馆,只好在路边、树林里、工地上扎帐篷……
众所周知,墨脱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这里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地处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用其中一名学子徐洪洋的话说,穿越墨脱是户外爱好者的梦想。几名学子成功征服了墨脱,克服险途中最大的困难并走到了目的地拉萨,收获了一份坚持的意志和勇敢。
情深意长 几多感动铭记心间
说起这次长途旅行的收获,张山峰说:“除了收获了意志和勇敢,最大的收获还结交了一群好朋友,我们并肩而行、患难与共的三个队友彼此照顾和鼓励,还有热情好客时常伸出友谊之手的藏族同胞。”
一路上,三学子遇到了很多热心的朋友,他们有的是同样“驴行”的驴友,有的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有的是沿途的藏族同胞,他们或给鼓励,或给支持,或请客吃饭,或留住宿,让人倍感温暖,坚定了学子们走下去的决心。在西藏拉然村,村长请他们吃了一顿饱饭;在斜四通村,村长请他们吃糌粑;在康定,热情的藏族同胞邀请他们做客。藏族同胞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品质,激励了他心中的梦想,使他的旅行更有意义。
当然,几个并肩而行的好朋友,在经历了这次徒步之旅后,友谊在脚步下得到升华,情谊更加牢固。